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97-01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阅读 兴趣 能力 效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铺垫作用。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存在着知识衔接和学生情感投入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为新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2.突破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知识,解决用语言难以讲清,用视觉难以看明白的问题。通过直观、演示、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内在蕴涵的规律或说明道理,释疑解难,促进学生知识生长点更替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3.强化作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教学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演、练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技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提高学生的愉快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教学媒体单一的局限,它将文字、图象、声音合为一体,图文并茂,将空洞的概念,抽象的理论通过光、形、影、色、声较生动,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古诗《鹅》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安排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唐朝时有个七岁的孩子叫骆宾王,他最喜欢鹅。他养了几只小白鹅,每天给鹅喂食,听它们的叫声,看它们在池塘中游泳,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会写诗的客人,让骆宾王写一首赞美鹅的诗。骆宾王联想起平时看到的鹅的可爱的样子,立刻就写出了《鹅》这首诗。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录像中那生动有趣的情节,鲜明亮丽的画面,悠扬徐缓的古乐仿佛带领学生进入一幅展示初唐风情的优美画卷之中,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需求。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人们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利用声、色、形、影强化人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展现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加强学生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这一课内容的发生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对周总理伟大的一生缺乏感性认识,这感情上,与作者之间很可能有一条“代沟”,难以相通相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开始用多媒体出示周总理遗像,并以如泣如诉的哀乐为背景音乐,接着,配以低沉悲痛的画外音,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着周总理遗像,听着掉念总理的哀乐,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最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读录音。缓缓行进的灵车,低沉悲壮的音乐,嚎啕痛哭的人群……此情此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总理一生的认识,学生触景生情,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之中。
3.指导方法,培养能力。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语言是把书面上的语言变为口头上的语言,把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语文教学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利用配套录音教材让学生学习朗读时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重音、句调升降曲折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等,讲究语调,分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而使作者思想感情能恰到好处地再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重要举措。现以指导学生背诵《峨眉道上》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看屏幕上出示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了什么?明确内在逻辑关系。接着,根据学生的归纳出的句意,在电脑屏幕上该段的每个句子的中心词下打上红点,引起学生注意。再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出示每句的领头词,再与中心词相联,形成类似填空的网络,从而提高背诵效率。在学生依据互联网络自由背诵后,再请一名同学一句一句背,背一句后即出示这句话,全班学生核对纠正。该段背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背诵过程,学生很快归纳出:是抓住每句的领头词和中心词来背诵的。最后运用类似的方法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4.增大容量,提高效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求速度和效率,教育教学更要高效化。教师精心准备,运用大量的先进手段,创作出内容丰富的CAI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和大信息量的练习反馈,从根本上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如在教学《秋天到了》这一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教师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电脑课件《秋天》,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记忆秋天的特征。课件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把各种秋景再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观看课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 和“(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练说话。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说话训练时发言踊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阅读 兴趣 能力 效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铺垫作用。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存在着知识衔接和学生情感投入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为新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2.突破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知识,解决用语言难以讲清,用视觉难以看明白的问题。通过直观、演示、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内在蕴涵的规律或说明道理,释疑解难,促进学生知识生长点更替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3.强化作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教学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演、练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技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提高学生的愉快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教学媒体单一的局限,它将文字、图象、声音合为一体,图文并茂,将空洞的概念,抽象的理论通过光、形、影、色、声较生动,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古诗《鹅》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安排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唐朝时有个七岁的孩子叫骆宾王,他最喜欢鹅。他养了几只小白鹅,每天给鹅喂食,听它们的叫声,看它们在池塘中游泳,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会写诗的客人,让骆宾王写一首赞美鹅的诗。骆宾王联想起平时看到的鹅的可爱的样子,立刻就写出了《鹅》这首诗。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录像中那生动有趣的情节,鲜明亮丽的画面,悠扬徐缓的古乐仿佛带领学生进入一幅展示初唐风情的优美画卷之中,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需求。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人们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利用声、色、形、影强化人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展现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加强学生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这一课内容的发生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对周总理伟大的一生缺乏感性认识,这感情上,与作者之间很可能有一条“代沟”,难以相通相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开始用多媒体出示周总理遗像,并以如泣如诉的哀乐为背景音乐,接着,配以低沉悲痛的画外音,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着周总理遗像,听着掉念总理的哀乐,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最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读录音。缓缓行进的灵车,低沉悲壮的音乐,嚎啕痛哭的人群……此情此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总理一生的认识,学生触景生情,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之中。
3.指导方法,培养能力。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语言是把书面上的语言变为口头上的语言,把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语文教学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利用配套录音教材让学生学习朗读时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重音、句调升降曲折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等,讲究语调,分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而使作者思想感情能恰到好处地再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重要举措。现以指导学生背诵《峨眉道上》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看屏幕上出示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了什么?明确内在逻辑关系。接着,根据学生的归纳出的句意,在电脑屏幕上该段的每个句子的中心词下打上红点,引起学生注意。再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出示每句的领头词,再与中心词相联,形成类似填空的网络,从而提高背诵效率。在学生依据互联网络自由背诵后,再请一名同学一句一句背,背一句后即出示这句话,全班学生核对纠正。该段背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背诵过程,学生很快归纳出:是抓住每句的领头词和中心词来背诵的。最后运用类似的方法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4.增大容量,提高效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求速度和效率,教育教学更要高效化。教师精心准备,运用大量的先进手段,创作出内容丰富的CAI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和大信息量的练习反馈,从根本上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如在教学《秋天到了》这一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教师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电脑课件《秋天》,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记忆秋天的特征。课件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把各种秋景再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观看课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 和“(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练说话。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说话训练时发言踊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