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期,孩子从有序的学校生活回到家中,而大多数父母因工作需要无暇照顾孩子,于是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忧虑,进而出现某种焦虑情绪,这是难免的。这种焦虑在心理学上属于“认知性焦虑”,它主要是由不正确的认识、消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根据起因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大类:
想像性的认知焦虑
指因对事实的虚幻想像而产生的焦虑状态。具体而言,这类家长担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是自己想出来的,是一种无根据的自我担心。多数表现为以下两种:
无所适从型:这类家长平时一味把对孩子的管理交给老师和学校,放假后,当这种管理之责落到了自己身上时就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焦虑情绪;
情境类比型:这类家长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关于学生在假期里的负面报道(如泡“网吧”、打游戏机、学生团伙做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因对孩子缺乏信任而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存在着想像型认知焦虑的家长,可通过如下方法降低焦虑程度:
充分信任孩子
相信孩子具有足够的自理能力,给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孩子会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你对他的信任。
转移认知情境
对于那些时时刻刻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而言,应尝试把情感转移到工作或其他活动上去。须知,对孩子无谓地瞎操心,一天几个电话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不仅使自己成为惊弓之鸟,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情绪。内心实在紧张的话,宁可向朋友倾诉,听听别人的建议以寻求帮助,也不要让这种消极情绪影响孩子。
现实性的认知焦虑
指因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而造成的焦虑。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孩子自身状况:如孩子平时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表现,甚至有过违规行为;
家长工作性质:家长因工作及具体条件所限,确实没有时间顾及孩子;
家长教育程度:家长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辅导有一定的困难;等。
如何降低这类家长的暑期焦虑呢?
积极交流,制订计划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应尽早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共同制订双方都认可的暑期学习与娱乐的计划。以周为计划单位,在一周内孩子只要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就行,至于具体何时学习、何时娱乐、何时休息等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可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检查孩子执行计划的情况,并与孩子交流这一周的学习、娱乐情况。
针对源头,采取措施
瞎操心是没有用的,家长应针对具体的焦虑源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比如,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或违规行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家长疏于管教,方法不当,抑或是亲子缺乏沟通。把原因找出来后,家长主动改善自己的管教方法,争取建立互信的亲子关系,发挥家长在子女管教中应有的作用,降低出问题的机会,从而消除焦虑源。
放松练习,随时进行
一旦出现焦虑状态,可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找出一个最舒服而不感觉任何压力的姿势,闭上眼,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静下来,然后心里慢慢念着:“我心里很平静,很放松……”“孩子很乖,孩子好好的……”反复五六次;默念的同时,要真正用心去体会平静的感觉。看来,专家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而且根据专业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担心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事实是否如此?我们看看刚才采访的钟先生的儿子钟锦坚的情况,看看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到底做些什么——
镜头一:钟锦坚可没像爸爸想得那样复杂,面对这个期盼已久的暑假,他打算好好计划一下,看看除了暑假作业,能不能多计划出一点儿玩的时间。
镜头二:玩电脑游戏是暑假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过,既然爸爸早有要求,而且自己也答应了,那就还是控制一下时间吧!时间有限,可得认真地玩一玩。
镜头三:吃饭问题要自己解决。好在妈妈已准备好了。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把饭从冰箱里取出来热一热,吃掉它,洗碗——如果不洗碗,妈妈可是要发脾气的呦。
镜头四:“水足饭饱”,该进行今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写作业。
镜头五:篮球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了,可惜今天下雨,不能约同学到外面去玩,只好在家里练练,在狭小的房间里体会一下乔丹的飞人感觉了。
镜头六:本来以为这一天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然而,傍晚的时候,天晴了,楼下有小伙伴叫他出去玩。嘿嘿,最精彩的时刻终于来了。
怎么样?有什么事情发生吗?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吗?我们把照片放在了钟先生的面前,他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我们当然知道,钟先生的焦虑不可能就此化解,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快一点摆脱,早一点轻松起来。否则,这种焦虑很可能反过来影响孩子,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爹妈对着干。
听听,他们的意见可大了——
符小光(小学三年级学生):我只要爸爸妈妈相信我就好。他们总担心我们会出危险,我理解他们,但我还是要说他们是“杞人忧天”。我们又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里的东西哪些该动哪些不该动我们很清楚。出去玩也都是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和同学在一起。万一遇到意外情况,我们也知道打110报警。何必对我们那么担心呢?
陈巧巧(小学四年级学生):我最怕他们动不动就打电话回家,问我在干什么!烦都烦死了。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安排好一天的生活:做作业——去外边找同学玩一会——画画——读课外书——弹电子琴。平时爸爸妈妈总怪我不够独立,可真到了要我独立的时候,他们又不放心,不是很矛盾吗?我想对他们说,给我机会,我可以自己独立起来。
叶嘉华(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总把我们当囚犯一样,一点自由都不给我们。好不容易放假了,我们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痛痛快快地轻松几天。这不,还没到放假呢,妈妈就已经为我预订了一个暑期英语培训班了,每天都要去上课,难道觉得我平时在学校课还没上够吗?
想像性的认知焦虑
指因对事实的虚幻想像而产生的焦虑状态。具体而言,这类家长担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是自己想出来的,是一种无根据的自我担心。多数表现为以下两种:
无所适从型:这类家长平时一味把对孩子的管理交给老师和学校,放假后,当这种管理之责落到了自己身上时就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焦虑情绪;
情境类比型:这类家长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关于学生在假期里的负面报道(如泡“网吧”、打游戏机、学生团伙做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因对孩子缺乏信任而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存在着想像型认知焦虑的家长,可通过如下方法降低焦虑程度:
充分信任孩子
相信孩子具有足够的自理能力,给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孩子会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你对他的信任。
转移认知情境
对于那些时时刻刻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而言,应尝试把情感转移到工作或其他活动上去。须知,对孩子无谓地瞎操心,一天几个电话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不仅使自己成为惊弓之鸟,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情绪。内心实在紧张的话,宁可向朋友倾诉,听听别人的建议以寻求帮助,也不要让这种消极情绪影响孩子。
现实性的认知焦虑
指因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而造成的焦虑。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孩子自身状况:如孩子平时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表现,甚至有过违规行为;
家长工作性质:家长因工作及具体条件所限,确实没有时间顾及孩子;
家长教育程度:家长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辅导有一定的困难;等。
如何降低这类家长的暑期焦虑呢?
积极交流,制订计划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应尽早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共同制订双方都认可的暑期学习与娱乐的计划。以周为计划单位,在一周内孩子只要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就行,至于具体何时学习、何时娱乐、何时休息等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可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检查孩子执行计划的情况,并与孩子交流这一周的学习、娱乐情况。
针对源头,采取措施
瞎操心是没有用的,家长应针对具体的焦虑源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比如,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或违规行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家长疏于管教,方法不当,抑或是亲子缺乏沟通。把原因找出来后,家长主动改善自己的管教方法,争取建立互信的亲子关系,发挥家长在子女管教中应有的作用,降低出问题的机会,从而消除焦虑源。
放松练习,随时进行
一旦出现焦虑状态,可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找出一个最舒服而不感觉任何压力的姿势,闭上眼,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静下来,然后心里慢慢念着:“我心里很平静,很放松……”“孩子很乖,孩子好好的……”反复五六次;默念的同时,要真正用心去体会平静的感觉。看来,专家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而且根据专业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担心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事实是否如此?我们看看刚才采访的钟先生的儿子钟锦坚的情况,看看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到底做些什么——
镜头一:钟锦坚可没像爸爸想得那样复杂,面对这个期盼已久的暑假,他打算好好计划一下,看看除了暑假作业,能不能多计划出一点儿玩的时间。
镜头二:玩电脑游戏是暑假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过,既然爸爸早有要求,而且自己也答应了,那就还是控制一下时间吧!时间有限,可得认真地玩一玩。
镜头三:吃饭问题要自己解决。好在妈妈已准备好了。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把饭从冰箱里取出来热一热,吃掉它,洗碗——如果不洗碗,妈妈可是要发脾气的呦。
镜头四:“水足饭饱”,该进行今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写作业。
镜头五:篮球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了,可惜今天下雨,不能约同学到外面去玩,只好在家里练练,在狭小的房间里体会一下乔丹的飞人感觉了。
镜头六:本来以为这一天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然而,傍晚的时候,天晴了,楼下有小伙伴叫他出去玩。嘿嘿,最精彩的时刻终于来了。
怎么样?有什么事情发生吗?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吗?我们把照片放在了钟先生的面前,他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我们当然知道,钟先生的焦虑不可能就此化解,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快一点摆脱,早一点轻松起来。否则,这种焦虑很可能反过来影响孩子,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爹妈对着干。
听听,他们的意见可大了——
符小光(小学三年级学生):我只要爸爸妈妈相信我就好。他们总担心我们会出危险,我理解他们,但我还是要说他们是“杞人忧天”。我们又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里的东西哪些该动哪些不该动我们很清楚。出去玩也都是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和同学在一起。万一遇到意外情况,我们也知道打110报警。何必对我们那么担心呢?
陈巧巧(小学四年级学生):我最怕他们动不动就打电话回家,问我在干什么!烦都烦死了。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安排好一天的生活:做作业——去外边找同学玩一会——画画——读课外书——弹电子琴。平时爸爸妈妈总怪我不够独立,可真到了要我独立的时候,他们又不放心,不是很矛盾吗?我想对他们说,给我机会,我可以自己独立起来。
叶嘉华(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总把我们当囚犯一样,一点自由都不给我们。好不容易放假了,我们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痛痛快快地轻松几天。这不,还没到放假呢,妈妈就已经为我预订了一个暑期英语培训班了,每天都要去上课,难道觉得我平时在学校课还没上够吗?
图3 | 图4 |
图1 | 图2 |
图5 | 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