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面课标”走向“课堂课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变味”的课堂:
  
  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因为变味情况有很多种,所以我只举一例加以说明,希望以一斑窥豹的方式引发老师们的思考。
  
  “纸面课标”的教学片断:
  
  某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去听一位老师上《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便于咏唱。前面的教学都很顺畅,看来老师是做了精心准备的。进入质疑时,小手林立,其中一个小男孩,手一直不肯放下,尽管老师并没有让他回答问题的“意思”,我也就在一旁始终看着他。
  大概是那位老师意识到什么了,不情愿地说了一声:“钱某某,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我想听听歌是怎么唱的?”原来他不是提问题的。
  “我们也要听!”可能是班级的学生看到今天有老师听课很“兴奋”,都喊了起来。
  老师一句话也没有说,脸却红了,呆了数秒种,便用只有他自己班级学生才能读懂的“目光”扫视着全班。一会儿。班级就“安静”下来了。
  “我们不研究歌是怎么唱的。还有其他问题吗?”
  课后的了解与思考:
  对于那个钱同学。我一直充满了好奇,为什么他的手一直“坚强”地举着?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叫他?为什么他的“问题”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如果是我,我会让孩子们听歌吗?《课标》允许在语文课堂上听歌吗?
  那位老师告诉我——钱同学爱举手,可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总是和你瞎扯,经常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所以就不太愿意叫他了,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可是他仍然天天举手……多么不容易的孩子啊!听到这里,我被他“屡败屡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这种不怕同学笑、不怕自己出错的精神,我们这些老师也未必做到!
  课堂中经常会生成许多“精彩”,上面案例中出现的情境,老师们可能都遇到过,也矛盾过。到底是把自己预设的教案完成,还是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开教案?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二、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
  上述案例就是一种辅助教学行为,而这种辅助教学行为又与主要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本案例中,表面看唱歌与《长江之歌》的课堂教学相距很远,其实不然,此时的唱歌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凭借唱歌的学习方式来感悟蕴涵在文章内的感情——对长江之爱。对祖国之爱;也可以用唱歌的学习方式来品评课文,巩固所学,而丝毫没有感到是被动接受。正因为辅助教学行为与主要教学行为有机地整合,才使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健康成长的土壤,而老师不过是在这片土壤上播上“好学、不怕失败、爱自己的祖国”的种子。
  这才是《课标》的精髓。这才是从“纸面的课标”走向“课堂的课标”。
  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心理、阅历等原因,生成的不可能都是有价值的,老师要看“课堂中生成的”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生命的成长。
  
  寻找穿越的路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纸面课标”?出现了这种问题如何解决?既然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应找到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关的主要因素,先从改变自我开始做起。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读《课标》,把《课标》中的理念化为自我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4条基本理念我们一定要牢记——其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其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其中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的要求。本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语文学习的下限标准”的认识,我们要敢于突破课程目标,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下限要达标,但上限不封顶,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2,敢于超越,科学地用好教材。
  教材不是全部的课程内容,教学则应从课程的高度出发,凭借教材整体设计并努力超越教材。具体地说就是要超越教材的体系,创造更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体系;要超越教材的内涵,实现多元解读,提升教学的意义;要超越教材的内容,开发和补充教材,使学习过程更丰满。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学无止境,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远在教材教学之外。
  3,躬身实践,从“纸面目标”走向“课堂目标”。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我们可以立足《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我们不能“死扣”《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因为,老师是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学校是不同的,当地的环境也是不同的。而这么多不同又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我以为——只有结合学生、老师、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
  当然,在改变自身的同时,也应努力把准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扔掉”教案不扔“学生”:
  假如遇到这样的课堂,我会笑着问:“钱同学,有什么好问题?”
  “我想听听歌是怎样唱的?”这是他的回答。
  他的提议依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对!我们也想听!”
  由于备课充分,磁带就躺在我的口袋里,可如果让他们听歌学歌的话,下面的教学我就完成不了了。该不该放一放?我也会犹豫……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录音机里飘出了悠扬的歌声。学生听着听着。都跟着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学生,心里满是喜悦。
  学生是爱学习的,关键要看老师如何激起他们的兴趣。我的目光又遇到了钱同学。他会坐得特别端正。我不由感叹: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是那么富有热情,老师要做的不过是点燃学生心底深处的火苗。下课后,学生们还在唱着歌,他们沉浸在愉悦中。
  
  “课堂目标”的言说:
  
  “语文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是一门认识性和实践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内容的课程。”这些《课标》中的理念已经成为老师的共识。但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横向的纬度。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构成纵向的层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注重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处求得科学的“策略”。这样才可能把“纸面目标”转化为“课堂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由灵活地运用《课标》,这样的一个过程犹如学生学习的内化过程。
  就拿本文中的这个案例来说:表面上看偏离了“预先的轨道”,其实并没有“迷失方向”。因为语文教学的本义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这节课中的“歌”已悄然成为了“语文材料”,成为了“语文熏陶”,“听歌”、“唱歌”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暗合了《课标》中倡导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为政第二》中的一段话:“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过程与“内化课标”的过程何其相似!孔子从“有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用了55年,这个周期似乎长了一些。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自身的努力来缩短周期:我们可以灵活地借鉴顾泠沅教授的“三个关注和两次反思的课堂改革经验”也就是“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课标》,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细读《课标》,用《课标》来观照自己的教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从“纸面课标”走向“课堂课标”。从“有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实践的智慧与“人生”的感悟。
其他文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论述“身教”的重要性的言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我认为简单的批评、责骂和训斥只会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素质,其身正,才能管理好班级,才能使学生“不令而行”。那么,班主任自身
国内许多中学每年都举行一些颇具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客观地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既能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督促与检查,同时也为新分配和新调进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向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年轻教师而言,每一次精心的课堂准备都是一次教学基本功的磨炼与优化,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次胆量与才华的展示与提升。对资格稍深的教师来说,每一次的听课与评课都是一次难得的向年轻教师学
本文将教师专业发展立足于政治学科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高考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论述如何使高中政治教师既能够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又能够很好地应对
目前,国际上有十家以上组织在推动云标准化的进程,不同的利益团体都在努力争抢在未来的云计算产业中的话语权。对中国不利的信息在于,在这些领先的云计算标准化制定组织里,中国的
7喜品牌自2010年圣诞节起,每年推出7喜圣诞许愿系列活动,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诙谐幽默、恶搞新奇的系列许愿短片,结合好耶集团数字营销推广芳潞,已使7喜“圣诞许愿季”深入人心,让7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轨迹和借鉴参考的宝贵资料。只有正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积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提到各国的发展日程上来,我国适时的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倡议,得到了各国的积极赞同并付诸行动。文章简述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概况,
<正>一、发现问题本学期,我校在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开展了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的“规范我知道”、“环保小卫士”、“粒粒皆辛苦”、“读书写笔记”等系列活
移动互联网意味着一张紧密而真实的社会化网络真正形成,在微信的时代,它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还带来了革命眭的媒体传播和商业模式创新,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