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巧妙融合背景下,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同时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本质原则,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继而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数学课堂将会洋溢着浓浓生机,新课程改革也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策略 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与智力启蒙发育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注入多种趣味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努力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阶段性成长任务得以优质完成,这是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强课堂的动态色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妙设情境,应用知识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各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之上,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将成功揭开全民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不断积累学习经验,逐渐完善认知体系,能够为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奠定下扎实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价值,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这是其学科成绩明显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基础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1]。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效情境,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创设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境,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段,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知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真实喜悦。
二、体现主体,引导自学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重心。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快速提升。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调查、讲寓言或者故事、竞赛或猜谜、举实例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转换师生角色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每节课老师都应将最后1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都会积极地自学,搜集材料,整理语言,锻炼“台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另外,教師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贪图方便,一次性地把知识都告诉学生,给他们留下适当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用处。比如学习“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这两者的关系,让学生们自己用一个锥体和柱体盛水的容器去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关注过程,体验数学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2]。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后,有一个实践活动是“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面朝上,甲胜;着地时盖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这个游戏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属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没反驳他们,只是说,那你们还是试一试再下结论吧。当通过他们反复掷瓶盖后才发现自己的感觉欺骗了自己,原来,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五、布置作业,开动思维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3]。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六、结束语
总之,一堂有效的课必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让教学风格朴实一些,双基训练扎实一些,教学容量厚实一些,让学生思维活跃一些,教学方法灵活一些,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的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菊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7(19)113-114.
[2]王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7(02)39-40.
[3]王家满.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展望,2017(06)98-9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策略 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与智力启蒙发育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注入多种趣味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努力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阶段性成长任务得以优质完成,这是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强课堂的动态色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妙设情境,应用知识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各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之上,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将成功揭开全民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不断积累学习经验,逐渐完善认知体系,能够为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奠定下扎实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价值,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这是其学科成绩明显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基础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1]。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效情境,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创设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境,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段,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知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真实喜悦。
二、体现主体,引导自学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重心。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快速提升。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调查、讲寓言或者故事、竞赛或猜谜、举实例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转换师生角色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每节课老师都应将最后1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都会积极地自学,搜集材料,整理语言,锻炼“台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另外,教師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贪图方便,一次性地把知识都告诉学生,给他们留下适当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用处。比如学习“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这两者的关系,让学生们自己用一个锥体和柱体盛水的容器去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关注过程,体验数学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2]。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后,有一个实践活动是“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面朝上,甲胜;着地时盖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这个游戏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属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没反驳他们,只是说,那你们还是试一试再下结论吧。当通过他们反复掷瓶盖后才发现自己的感觉欺骗了自己,原来,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五、布置作业,开动思维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3]。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六、结束语
总之,一堂有效的课必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让教学风格朴实一些,双基训练扎实一些,教学容量厚实一些,让学生思维活跃一些,教学方法灵活一些,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的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菊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7(19)113-114.
[2]王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7(02)39-40.
[3]王家满.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展望,2017(0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