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穷帽”迈康庄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张场镇老峨山片区因地处偏远、条件艰苦,2015年以前,这里仍有750户21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守在山上“靠天吃饭”。但仅仅两年时间,老峨山脱贫攻坚就率先“摘帽”,成为眉山市精准脱贫的“样板”。
  鸡年新春对老峨山上的郭显军来说,温暖而喜庆。从山上搬到山下,郭显军一家将在新的一年里,过上脱贫奔康的新生活。
  今年1月,丹棱县老峨山片区代表眉山市迎接脱贫攻堅“国考”,以“六个到位”赢得国务院扶贫办考核组赞誉。在此之前,老峨山片区已先后通过省、市和第三方机构的考核评估,9个省、市贫困村“摘帽”退出,7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销号”。
  “插花”贫困点多面广的老峨山,为何在全市“奋战三年攻坚,率先全面脱贫”中带头领跑,成为精准脱贫的“丹棱样板”?
  启示一: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奔康大道安溪河桥建设工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几乎每天骑车从山下的金峡村来到山上的廖店村,雷打不动地进行施工协调和安全质量监督。
  老人叫王国超,2016年初从老峨山脚下的金峡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卸任。德高望重的老书记退而不休,“经常是挽起裤脚在施工现场监督。”廖店村80岁的老党员张明安说,山道泥泞路滑,老人家摔过很多次,腿上留下不少伤疤。
  十四年前,老支书刘兴贵带着廖店村群众,用肩挑背扛的方式打通了一条廖店村的出山路。从电视台记者到党委书记的顾建峰,不仅亲眼见证了老峨山从简易的碎石路到宽阔的黑化路发展的大变迁,也感受到老峨山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那种精神传承。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刘兴贵老书记的话仍然掷地有声。
  发展老峨山旅游和产业扶贫,涉及廖店村30多亩地的拆迁,群众只用两个中午就完成了,万年村党员骆相清更是二话没说就腾出了自家的5亩承包地。廖店村党支部书记蒋光慧的儿子遭遇了车祸,但他仍一心扑在扶贫攻坚上。“老百姓那么支持,村干部没有理由不干好。”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知恩、感恩、奋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成为老峨山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强劲“引擎”。
  万年村一组的郭显军因家中老人患病致贫。在畜牧部门扶持下,他家半年时间就出栏23头肉羊,有驾驶技术的他还贷款购买农用车跑起了运输,年收入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他还娶上了媳妇。
  “政府在真帮,我们也要真干。”廖店村六组曾丽群居住在距组道一里外的山上,交通不便,一家人生产生活困难。曾丽群搬进新房子后,脱贫的干劲也鼓起来了,她栽下500多棵脆红李,养了100多只林下鸡和20多只山羊。岐山村四组贫困户王玉华一家的山羊也增加到了60余只。“市委书记都来鼓励我多养羊、养好羊、‘发羊财’,我也不能拖后腿。”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老峨山干部群众用一脉相承的实干苦干写就脱贫攻坚的“老峨山精神”。
  启示二:
  实现能人致富、集体增收、群众脱贫“多赢”
  先富带后富,共奔小康路。老峨山既以“产业园+”为集体经济“探路子”,又以“专合社+村集体+贫困户”抱团发展,闯出贫困群众持续脱贫“新路子”。
  廖店村将30万元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作为村集体和10户贫困户股权,委托流转廖店村110多亩土地种植脆红李的黑滩子家庭农场使用。农场则连续三年按每亩300元向贫困户补助脆红李种植资金,每年分红给村集体6000元,并出资2.4万元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维护。
  农场业主刘华军说,“农场做得大、发展得好,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更多群众才能跟着脱贫。”
  柯美特建材公司、豪月食品公司、眉山发展等企业捐资25万元建成的50亩高山猕猴桃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
  万年村二组的贫困户谢玉芬因为没有技术和劳力,便将畜牧部门支持的20只山羊委托合作社代养,每年不仅能分到3000元钱,而且还在合作社帮助割草喂羊,每天务工收入有60多元钱。
  大雅农业、李嘴人家等本土电商,帮助优质农产品走出老峨山,迈步“大市场”,卖上好价钱,月销售额超过了5万元。老峨山脱贫攻坚搭上了“互联网+”快车,群众在家门口看到脱贫奔康的新希望。岐山村贫困户陈明友与电商企业“骄傲的小鸟”合作,将高山生态红心猕猴桃以每斤9元的高价全部销售。
  创新者强,改革者进,唯创新改革者胜。政策激励,联动推进,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与贫困户的紧密合作帮扶新机制,让老峨山闯出了产业发展、能人致富、集体增收、群众脱贫“多赢”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老峨山的实践,解决了‘有想法没办法’、‘有动力没能力’贫困户持续脱贫的现实困境,实现了扶贫效益最大化。”眉山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罗志军这样评价。
  启示三:
  产业奔康绘就最美“愿景”
  脱贫攻坚既需要政策扶持“兜底子”,解决贫困群众当务之急,也要“跳出扶贫抓扶贫”,以产业为贫困村、贫困户长效脱贫夯实发展后劲。
  一万亩茶、两万亩核桃、五千亩脆红李;一万只山羊、三万只长毛兔、五万只林下鸡——“125、135”主导产业初具规模,老峨山打出种养结合的产业脱贫攻坚“组合拳”。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万年村发展8000余亩的“川早”“川香”核桃新品种,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5亩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专业村”。
  岐山村贫困户王显德修了新房、搬了新家,还在畜牧局的帮助下建起了羊圈,靠养殖肉羊和林下鸡过上了好日子。岐山村贫困户陈明友通过茶叶间套种猕猴桃,2016年实现收入4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示范户。今年春节前,陈明友主动申请,退出领了多年的低保。“我家脱贫了,应该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
  “产业帮扶‘125、135’,感谢党委和政府。”老峨半山的这幅标语,真正道出了贫困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
  郭显军的新家前面,一条30多公里的乡村旅游环线环绕山间,串联起老峨山4个省定贫困村、5个市定贫困村,过去被大山阻隔的“天堑”将变“通途”,打通阻碍老峨山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丹棱国家乡村公园规划重要节点的老峨山,吸引了5家体闲观光农业开发公司落户,发展民宿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农业。
  文旅联姻,农旅结合,老峨山或将走出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产业脱贫新路。(作者单位:眉山日报社)(责编:陈晖)
其他文献
荣县坚持用活农技、教育、文艺、卫生“四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农技人才“兴产”。选拔200余名农技專家组建“农技专家团”,采取课堂教学、田间示范等方式,“一对一”指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3.4万亩。教育人才“扶智”。抽调68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名师讲学团”,采取下乡支教、远程教学等方式,与农村学校开展“城乡联谊”帮扶,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文艺人才“明志”。面向社会征集30余名文化志愿者,深入贫困村开
期刊
平昌县做深做细第一书记培训教育、信任放权、认可依靠三项工作,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工作热情。  充分培训教育。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和组工干部开展第一书记帮带,梳理汇编脱贫攻坚各項政策和县级专项扶贫方案,编印工作手册,开办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设置实用课程,开展菜单式授课。充分信任放权。县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政策把关作用的实施意见》,把政策、资金、项目三道关口的把关权力交给第一书记,建立
期刊
内江市中区推行“四单”模式,开展换届后干部“能力大提升”培训活动,提升新任干部能力素质。  需求调研“点单”。采取走访座谈、需求问卷、网络纳言等方式,征集培训需求,梳理“点单”培训主题46项,分类制订培训方案,突出培训需求性。对需设课“接单”。以党校轮训、选送高校集训、外请专家辅训、社会实践实训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设置培训课程“接单”,突出培訓针对性。因需选师“下单”。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不同,注
期刊
利州区以“五微五促”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建“微工程”,聚力构建“微党建、大服务”平台。  开设党员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党员e家等,构建“微课堂”,要求每年党员线上学习不少于120学时,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实施产业微工程。在农村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集中地建立产业党小组,打造100个示范“党小组之家”,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新型主体全覆盖。搭建电商微平台。在贫困村成立村级
期刊
富顺县聚焦配强“插花式”扶贫帮扶力量,启动“双百攻坚行动”,选派“百名”干部下“百村”,全覆盖下派第一书记。  建立人选库。在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致富带头人中,遴选建立第一书记人选数据库,全覆盖下派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之外的342个村级党组织任第一书记,帮助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编织保障网。配套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5项措施,将扶贫一线作为锻炼和选拔干部的重要渠道,确保激励政
期刊
龙马潭区结合“共产党员示范城”创建,通过“四个一”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份方案抓谋划。19支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分别制订年度活动方案,落实党员志愿者社会责任、分类开展志愿服务,全区确定志愿服务活动213个,拟投入资金46.5万元。一纸承诺促引领。深入开展“我承诺、我践行、大家评”活动,全区各级机关“双报到”党员均签订《志愿服务公开承诺书》、公示服務计划和承诺宣言,支部将党员践诺纳入民主评议。一
期刊
肖红说,他心甘情愿做好每一件平凡而琐碎的事,在服务群众中收获快乐,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上学期考了第三名,很不错,要继续努力。在学校要和同学们相处好,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有啥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4月7日中午,在遂宁市大英县同心路社区公园路安置房2栋二单元楼顶搭建的简易房屋里,大英县公安局太吉派出所副所长肖红对11岁的吕世艳说。  26摄氏度的气温不算高,简易房屋内却非常闷热,肖红一边擦着
期刊
他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五年,长年坚守夜班工作;他不顾双侧股骨头坏死治疗未愈的危险,杵着双拐坚守在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岗位上;他被确诊为口腔癌后,还不忘新闻和理论评论创作……他,就是广元日报社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付尹。  他把奉献书写进新闻工作  付尹的正式职务是理论评论部主任,但还兼着报社总编室、外宣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并承担着廉政周刊、党建周刊、扶贫攻坚半月刊的采编管理工作。他除了完成评论任务,还要完成报
期刊
洪雅县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运用“3+”模式助力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互联网+”拓展阵地功能。借助互联网先后改版升级洪雅网上党支部、党员教育电视栏目《党建之窗》,开发微信公众号和党建APP,每周立体式推广贫困村脱贫致富经验做法。“夜校+”丰富教学模式。結合“农民夜校”建设,将教育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延伸到普通群众。整合农牧、人社等部门,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形
期刊
“我爷爷教导家人的八条家风,我同样也会传给下一代,我认为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小家’是‘大家’的基础……”在“新津县首届忠孝文化节暨‘天府好家规’征集展示活动”现场,“最美家庭”代表的感言让好家风的传承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作为“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今年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的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让“传家风晒家規”在巴蜀大地蔚然成风。“树立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