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合作学习是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但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合作,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出了如下途径,以供参考。
一、优化小组组合,促进有效合作
在有效合作学习中,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强化合作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科学而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尽其责,获得进步与发展。
首先,合理安排小组人数。通常而言,4-6人的学习小组是最佳的。倘若人数太少,则不能很好地实现生生互动交流,互帮互助。相反,人数过多,又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其次,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合作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需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学生分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他们的优势互补,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展开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各组之间的水平相当,以便营造公平的合作学习氛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个人意愿,让他们自选合作伙伴,从而提升组内愉悦感,引领学生有效合作。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中,教师还不大熟悉本班学生的情况,因此可随机分组或自由组合。当教师了解学生实情后,则可异质分组,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给分层教学带来便利。
另外,注意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实现有效合作学习,教师则需要遵循人性化设计,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固定座位形式,而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半圆型、周边型、对称型等座位形式。此外,在有效合作小组中,组员轮换,各尽其责。如各组安排小组长1名,主要负责本组学习活动;发言人1名,主要负责汇报工作;资料员1名,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等;记录员1名,主要记录小组组员观点与看法等。对于上述职务,组员可协商安排,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组员职责,以构建和谐团队,促进有效合作。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要实现有效合作学习,则需要优选教学内容,巧设问题,驱动学生合作探究。一般而言,对于一些综合性或难度高的数学内容,则可运用合作学习。然后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置系列问题,布置有关任务。如紧扣学习难点重点或疑点等设置启发性、探究性问题,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同时,教师需要思考问题的呈现方式。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巧设问题情境;联系旧知,自然引出新知等,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产生探究动机,给有效合作做好铺垫。
如教学“探索直线平行条件”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同位角,把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同位角相等的条件准确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上述难点与重点设置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认知,提高能力。比如活动1:有几种方法可以完成如下问题:①已知直线a、点A,借助直尺与三角尺过点A画直线a的平行线b。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多种画法。同时,通过交流讨论明白作平行线就是作两个角相等,和所用三角尺的具体度数没有关系。②哪一条件决定了直线a与直线b是否平行?通过这一问题,可诱导同学们积极思考,自主发现∠1与∠2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两直线是否平行,为研究角的位置特征做好铺垫。活动2:如图所示:∠2=∠C,∠1=∠C,请找下图中相互平行的直线,说明理由。同时小组合作,试着编写变式习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识到自己充当的多种角色: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指导者,以若要引领学生有效合作,促进师生、生生良好互动。一方面,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充足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指导,适时提示,做到“愤而启,悱而发”。如善于捕捉生成资源,诱导学生讨论深思,打造精彩动态课堂;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拓宽学生思维,迁移运用等。如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当学生完成“应用举例”的几个例题后,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类比反思这些习题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教师提示引导下总结归纳方法。这样,通过解题与反思,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构建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有效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合作效果的评价。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肯定、激励、鼓励可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引领学生有效合作,教师则需要组织科学的课堂评价,以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促进知识深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几点:注意多元评价,整合教师点评、组内互评与学生自评;整合评价学生常规学习与学习过程,整合学生素质发展与评价过程等。如此,才能兼顾学习结果与过程,关注学生交流合作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有效合作。
一、优化小组组合,促进有效合作
在有效合作学习中,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强化合作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科学而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尽其责,获得进步与发展。
首先,合理安排小组人数。通常而言,4-6人的学习小组是最佳的。倘若人数太少,则不能很好地实现生生互动交流,互帮互助。相反,人数过多,又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其次,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合作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需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学生分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他们的优势互补,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展开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各组之间的水平相当,以便营造公平的合作学习氛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个人意愿,让他们自选合作伙伴,从而提升组内愉悦感,引领学生有效合作。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中,教师还不大熟悉本班学生的情况,因此可随机分组或自由组合。当教师了解学生实情后,则可异质分组,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给分层教学带来便利。
另外,注意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实现有效合作学习,教师则需要遵循人性化设计,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固定座位形式,而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半圆型、周边型、对称型等座位形式。此外,在有效合作小组中,组员轮换,各尽其责。如各组安排小组长1名,主要负责本组学习活动;发言人1名,主要负责汇报工作;资料员1名,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等;记录员1名,主要记录小组组员观点与看法等。对于上述职务,组员可协商安排,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组员职责,以构建和谐团队,促进有效合作。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要实现有效合作学习,则需要优选教学内容,巧设问题,驱动学生合作探究。一般而言,对于一些综合性或难度高的数学内容,则可运用合作学习。然后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置系列问题,布置有关任务。如紧扣学习难点重点或疑点等设置启发性、探究性问题,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同时,教师需要思考问题的呈现方式。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巧设问题情境;联系旧知,自然引出新知等,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产生探究动机,给有效合作做好铺垫。
如教学“探索直线平行条件”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同位角,把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同位角相等的条件准确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上述难点与重点设置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认知,提高能力。比如活动1:有几种方法可以完成如下问题:①已知直线a、点A,借助直尺与三角尺过点A画直线a的平行线b。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多种画法。同时,通过交流讨论明白作平行线就是作两个角相等,和所用三角尺的具体度数没有关系。②哪一条件决定了直线a与直线b是否平行?通过这一问题,可诱导同学们积极思考,自主发现∠1与∠2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两直线是否平行,为研究角的位置特征做好铺垫。活动2:如图所示:∠2=∠C,∠1=∠C,请找下图中相互平行的直线,说明理由。同时小组合作,试着编写变式习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识到自己充当的多种角色: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指导者,以若要引领学生有效合作,促进师生、生生良好互动。一方面,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充足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指导,适时提示,做到“愤而启,悱而发”。如善于捕捉生成资源,诱导学生讨论深思,打造精彩动态课堂;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拓宽学生思维,迁移运用等。如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当学生完成“应用举例”的几个例题后,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类比反思这些习题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教师提示引导下总结归纳方法。这样,通过解题与反思,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构建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有效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合作效果的评价。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肯定、激励、鼓励可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引领学生有效合作,教师则需要组织科学的课堂评价,以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促进知识深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几点:注意多元评价,整合教师点评、组内互评与学生自评;整合评价学生常规学习与学习过程,整合学生素质发展与评价过程等。如此,才能兼顾学习结果与过程,关注学生交流合作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