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人心悦诚服地去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有持久的生命力。
让人心悦诚服地去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带到了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
文化自信怎么来?除了参加文化活动的体验以外,就是读书。读书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基础性的事情。它是人的内心通过阅读体验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教的,个人的体验、总结非常重要。
文化自信,首先要认识文化、了解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认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作家都认同,祖国就是他们内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他一生的灵魂。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持久的、永恒的。你在一种文化中生存、长大,你受了这种文化熏陶,你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会始终打上这个文化的印记。
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至少要有所了解;对我们的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新文化,要很好地认识、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
陕西这块土地的艺术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学艺术为人民。陕西的文学号称作“文学陕军”,美术有长安画派,他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扎根在这片土地。陕西的长安画派有一句名言叫“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陕西在音乐方面,它的红色基因,像当年的鲁艺,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其中有陕西西安籍的优秀作曲家刘炽,他写了一老歌,就是我们常唱的《我的祖国》。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宗旨就是一手伸向生活,他们都是在生活中间。
有这样的基因,我作为作曲家来讲,我们陕西如何去把我们陕西的文化发展,我们的基本功不能丢,我们的红色基因不能丢,我们这块伸向民间的基本功不能丢,要继续深入下去。
我对我们的文化充满了自信,我相信陕西文学上得去,美术的长安画派、音乐的陕西群体作曲家和艺术家正在兴起,而且必将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他们的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
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廉政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包括廉、俭、勤等,这是中国古代对一个正人君子的基本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倡廉的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营造氛围、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了解廉政文化的精髓,这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和传播。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发言人王国庆:
《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体现了中国诗词是浩若烟海。你看“飞花令”,多少啊,一首一首的。中华文脉绵延相传,牢牢扎根于民间,再次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自信的重要判断。政协章程明确规定,人民政协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政协已经安排围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展开调研,还会召开专题协商会。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讲好中国故事,说老实话,是件很难的事。中国的变化确实太快。究竟世界上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我也想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一下。
一个是关于《茉莉花》。《茉莉花》这个民间小调当年传入西方时,是由乾隆时代的英国公使秘书巴罗用五线谱的方式,用英文记录了乐谱,然后传到西方。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那时候卢梭在《音乐词典》中收录了这首歌。到1924年时,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著名歌剧《图兰朵》,歌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就来自于《茉莉花》,现在已经脍炙人口。《茉莉花》这个曲调加入歌剧后,1926年在意大利演出,一时间一鸣惊人,造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这首曲子直到现在大家都难以忘怀,也成为了有人口中的中国的第二“国歌”。《茉莉花》的故事说明了民族的东西是中国自己的特色,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是全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第二个是关于《草房子》的故事。《草房子》是曹文轩老师写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品。2016年4月4号,曹文轩老师获得了安徒生国际文学大奖,这是儿童文学领域的奥斯卡奖,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曹文轩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讲了一个叫桑桑的孩子经历苦难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曹文轩老师作品里有非常多的悲悯情怀,这个悲悯情怀讲的是从苦难中奋发图强。这说明世界上需要什么样的题材呢?就是真实的中国题材,多元的中国题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
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是一个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源于我们中国人从小背的唐诗宋词;《汉字听写大会》也是中国人都要写的汉字;新闻里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们温情的表白,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观——執子之手,与子偕老;春节过年的时候一家人照一张全家福,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过年的时候阖家团圆,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
记得当年冯友兰先生谈到中国的文化有一句话,他说“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在全世界文明当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基因非常强大、非常优秀,所以才会不断地选择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所以,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大富矿,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 王海珍
让人心悦诚服地去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带到了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
文化自信怎么来?除了参加文化活动的体验以外,就是读书。读书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基础性的事情。它是人的内心通过阅读体验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教的,个人的体验、总结非常重要。
文化自信,首先要认识文化、了解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认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作家都认同,祖国就是他们内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他一生的灵魂。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持久的、永恒的。你在一种文化中生存、长大,你受了这种文化熏陶,你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会始终打上这个文化的印记。
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至少要有所了解;对我们的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新文化,要很好地认识、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
陕西这块土地的艺术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学艺术为人民。陕西的文学号称作“文学陕军”,美术有长安画派,他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扎根在这片土地。陕西的长安画派有一句名言叫“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陕西在音乐方面,它的红色基因,像当年的鲁艺,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其中有陕西西安籍的优秀作曲家刘炽,他写了一老歌,就是我们常唱的《我的祖国》。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宗旨就是一手伸向生活,他们都是在生活中间。
有这样的基因,我作为作曲家来讲,我们陕西如何去把我们陕西的文化发展,我们的基本功不能丢,我们的红色基因不能丢,我们这块伸向民间的基本功不能丢,要继续深入下去。
我对我们的文化充满了自信,我相信陕西文学上得去,美术的长安画派、音乐的陕西群体作曲家和艺术家正在兴起,而且必将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他们的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
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廉政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包括廉、俭、勤等,这是中国古代对一个正人君子的基本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倡廉的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营造氛围、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了解廉政文化的精髓,这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和传播。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发言人王国庆:
《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体现了中国诗词是浩若烟海。你看“飞花令”,多少啊,一首一首的。中华文脉绵延相传,牢牢扎根于民间,再次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自信的重要判断。政协章程明确规定,人民政协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政协已经安排围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展开调研,还会召开专题协商会。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讲好中国故事,说老实话,是件很难的事。中国的变化确实太快。究竟世界上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我也想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一下。
一个是关于《茉莉花》。《茉莉花》这个民间小调当年传入西方时,是由乾隆时代的英国公使秘书巴罗用五线谱的方式,用英文记录了乐谱,然后传到西方。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那时候卢梭在《音乐词典》中收录了这首歌。到1924年时,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著名歌剧《图兰朵》,歌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就来自于《茉莉花》,现在已经脍炙人口。《茉莉花》这个曲调加入歌剧后,1926年在意大利演出,一时间一鸣惊人,造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这首曲子直到现在大家都难以忘怀,也成为了有人口中的中国的第二“国歌”。《茉莉花》的故事说明了民族的东西是中国自己的特色,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是全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第二个是关于《草房子》的故事。《草房子》是曹文轩老师写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品。2016年4月4号,曹文轩老师获得了安徒生国际文学大奖,这是儿童文学领域的奥斯卡奖,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曹文轩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讲了一个叫桑桑的孩子经历苦难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曹文轩老师作品里有非常多的悲悯情怀,这个悲悯情怀讲的是从苦难中奋发图强。这说明世界上需要什么样的题材呢?就是真实的中国题材,多元的中国题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
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是一个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源于我们中国人从小背的唐诗宋词;《汉字听写大会》也是中国人都要写的汉字;新闻里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们温情的表白,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观——執子之手,与子偕老;春节过年的时候一家人照一张全家福,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过年的时候阖家团圆,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
记得当年冯友兰先生谈到中国的文化有一句话,他说“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在全世界文明当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基因非常强大、非常优秀,所以才会不断地选择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所以,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大富矿,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