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能源消费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改变。对外开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当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对外开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又会呈现何种特点?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中国近年来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大,劳动力等方面成本较低,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FDI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向的,也可能相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FDI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有会发生何种变化?
1.能源消费总量主要受FDI规模效应的影响。外商投资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会促进技术进步,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经济规模的增长。经济规模一般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因此,FDI的增加会提高能源消费总量。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会提高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国民对于环境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迫使政府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社会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概括起来,FDI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FDI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即增加和减少FDI都有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FDI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需要进行实证检验和具体分析。
2.能源效率主要受FDI的技术效应影响。当技术的外溢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时,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积极的。部分学者认为,外商之所以选择在当地企业投资,是因为垄断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又称特定优势理论的存在。也就是说,外商拥有生产设备、技术研发、管理组织或营销模式等某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但使其在与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不败,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东道国的能源效率。当东道国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发起“向底线赛跑”,这种发挥主要作用时,FDI会降低能源效率。此时,东道国为了推动自身经济增长不惜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FDI在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给东道国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而放松环境规制水平吸引外资的国家,外资的进入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能源环境问题。由此可见,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仍然不确定,取决于技术的“外溢效应”还是“向底线赛跑”效应占上风。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具备高技术的特性,加之是新兴产业,在管理方面废除旧制度的成本较小,容易使用先进的设备和能源管理方法,利于外商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因此,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时积极的。而对于“向底线赛跑效应”,能够直接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政府规制层面的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应当能整体提高中国环境水平和对环境规制的要求,这种情形下才有可能降低“向底线赛跑效应”,提高能源效率。
3.能源结构主要受FDI的结构效应影响。FDI对一国或地区能源消费量的结构效应可能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FDI往往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向高耗能化、高污染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整体的环境规制强度不严厉,甚至为了吸引外资保持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规制标准或对外资企业实行双重标准,使得外商倾向于在能源密集型或污染密集型行业投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需要引入外资发展经济,其选择外资的能力有限,很可能依赖大量高耗能行业上,而外资政策只有到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时才会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引导外资投向清洁行业。因此,产业结构高耗能化应与FDI同向变化,单从结构效应这一方面来讲,FDI结构效应应该是负面的。我国引进外资进入结构调整阶段,虽然FDI总量变化不明显,结构却发生转变和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等各项成本的提高,外商投资总额变化不大,低端制造业吸收外资有所减少,更加青睐新兴产业。例如,2012年大连市吸引外资36亿美元,其中29%都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起的FDI增加通常都流向产业链相对高端的产业,有助于FDI由污染密集型工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使FDI发挥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国际产业链是必然选择。而国际贸易又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具体体现为直接和动态效应。
1.直接效应
(1)进口资本品。资本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当东道国从他国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或其他中间产品时,东道国实际上利用了进口国资本品中隐含的技术和知识,这时就发生了进口国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
(2)进口中间产品。国际贸易一是通过进口中间产品,增加东道国市场中间产品的种类来提高生产技术,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二是通过提高中间产品质量,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根据质量阶梯模型可知,当中间投入品的质量提高时,总产出也会因此增加。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研发创新,技术知识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几何级提高。假定市场是完全开放竞争的,那么国际贸易中,一国如果进口技术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用于本国生产,则会提高本国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动态效应
(1)“干中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吸收和消化这些先进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相对领先的出口国家在得到国际市场对产品和管理的反馈后,能够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这样,进出口双方都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推动了技术进步。
(2)竞争效应。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趋频繁,面对来自他国厂商的竞争压力,不得不改进产品和管理制度,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3)规模经济。厂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其市场得到拓展,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继而得到降低,这就形成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有助于提高厂商和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为了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引起的无论是直接效应和动态效应,通常结果都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有利于社会技术进步从而能够引起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当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贸易合作中,也需要警惕发达国家转移工业污染的情况。例如,光伏产业就会带来严重的硅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对外贸易进程也在不断深化,从总体上来说,有助于提高厂商和全社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然而,在进行对外经贸合作中,也需严格环境规制,避免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工业污染。(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参考文献:
[1]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9):95-98.
[2]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李锴.FDI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6):7-15.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中国近年来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大,劳动力等方面成本较低,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FDI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向的,也可能相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FDI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有会发生何种变化?
1.能源消费总量主要受FDI规模效应的影响。外商投资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会促进技术进步,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经济规模的增长。经济规模一般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因此,FDI的增加会提高能源消费总量。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会提高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国民对于环境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迫使政府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社会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概括起来,FDI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FDI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即增加和减少FDI都有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FDI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需要进行实证检验和具体分析。
2.能源效率主要受FDI的技术效应影响。当技术的外溢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时,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积极的。部分学者认为,外商之所以选择在当地企业投资,是因为垄断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又称特定优势理论的存在。也就是说,外商拥有生产设备、技术研发、管理组织或营销模式等某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但使其在与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不败,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东道国的能源效率。当东道国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发起“向底线赛跑”,这种发挥主要作用时,FDI会降低能源效率。此时,东道国为了推动自身经济增长不惜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FDI在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给东道国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而放松环境规制水平吸引外资的国家,外资的进入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能源环境问题。由此可见,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仍然不确定,取决于技术的“外溢效应”还是“向底线赛跑”效应占上风。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具备高技术的特性,加之是新兴产业,在管理方面废除旧制度的成本较小,容易使用先进的设备和能源管理方法,利于外商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因此,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时积极的。而对于“向底线赛跑效应”,能够直接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政府规制层面的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应当能整体提高中国环境水平和对环境规制的要求,这种情形下才有可能降低“向底线赛跑效应”,提高能源效率。
3.能源结构主要受FDI的结构效应影响。FDI对一国或地区能源消费量的结构效应可能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FDI往往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向高耗能化、高污染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整体的环境规制强度不严厉,甚至为了吸引外资保持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规制标准或对外资企业实行双重标准,使得外商倾向于在能源密集型或污染密集型行业投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需要引入外资发展经济,其选择外资的能力有限,很可能依赖大量高耗能行业上,而外资政策只有到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时才会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引导外资投向清洁行业。因此,产业结构高耗能化应与FDI同向变化,单从结构效应这一方面来讲,FDI结构效应应该是负面的。我国引进外资进入结构调整阶段,虽然FDI总量变化不明显,结构却发生转变和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等各项成本的提高,外商投资总额变化不大,低端制造业吸收外资有所减少,更加青睐新兴产业。例如,2012年大连市吸引外资36亿美元,其中29%都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起的FDI增加通常都流向产业链相对高端的产业,有助于FDI由污染密集型工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使FDI发挥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国际产业链是必然选择。而国际贸易又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具体体现为直接和动态效应。
1.直接效应
(1)进口资本品。资本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当东道国从他国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或其他中间产品时,东道国实际上利用了进口国资本品中隐含的技术和知识,这时就发生了进口国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
(2)进口中间产品。国际贸易一是通过进口中间产品,增加东道国市场中间产品的种类来提高生产技术,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二是通过提高中间产品质量,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根据质量阶梯模型可知,当中间投入品的质量提高时,总产出也会因此增加。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研发创新,技术知识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几何级提高。假定市场是完全开放竞争的,那么国际贸易中,一国如果进口技术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用于本国生产,则会提高本国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动态效应
(1)“干中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吸收和消化这些先进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相对领先的出口国家在得到国际市场对产品和管理的反馈后,能够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这样,进出口双方都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推动了技术进步。
(2)竞争效应。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趋频繁,面对来自他国厂商的竞争压力,不得不改进产品和管理制度,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3)规模经济。厂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其市场得到拓展,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继而得到降低,这就形成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有助于提高厂商和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为了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引起的无论是直接效应和动态效应,通常结果都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有利于社会技术进步从而能够引起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当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贸易合作中,也需要警惕发达国家转移工业污染的情况。例如,光伏产业就会带来严重的硅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对外贸易进程也在不断深化,从总体上来说,有助于提高厂商和全社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然而,在进行对外经贸合作中,也需严格环境规制,避免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工业污染。(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参考文献:
[1]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9):95-98.
[2]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李锴.FDI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