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农民工现象浅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老年农民工不断地出现在各行各业。当初,年老本应是回到村庄享受清福的时间,但是不少农民工却仍然活跃在劳动第一线。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找出老年农民工仍然从事工作的原因,并找出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 老年 农民工 务工原因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64
  一、 导言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指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都来自于农村, 但是户籍身份却是农民,然而从职业上说, 他们是工人。这里借助于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对于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单纯指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从张雨林教授的对農民工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农民工现象不是一个自古就有的现象,而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这类现象的产生还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有关。这种现象有可能随着我国逐渐解决城乡二元体制而得到解决。第二,农民工同样分为两部分,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普遍接受的是狭义农民工的定义,就是既离土又离乡,不从事农业生产的那部分称之为农民工。第三,在定义中显示农民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是在实际中,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
  在我国延迟退休还未真正实行的此刻,虽然退休年龄仍然为男60岁,女55岁。通过对各类文献的阅读,发现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将50岁以上的农民工定义为老年农民工,因此在本文中所描述的老年农民工主要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工。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的2.73亿农民工里,50岁以上的占到了17%,总数超过4600万人。由此可见,在农民工这个大家庭中,老年农民工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并且人数众多,应该引起大家对其的关注。
  二、老年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的影响
  通过阅读发现,经济因素是众多文献中分析最多的因素,统一的结论是经济因素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最主要因素。按照各类文献的显示,对于老年农民工而言,其进城务工的最主要因素也应该是经济因素。在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土地,种地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每家能有多少土地呢?以笔者家乡为例,最多的一户是三亩土地,同样该户种植的是水果,每年的亩产大概是1万元左右,这还要看当年的天气情况,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水涝的情况,那么肯定会减产,并且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虽然在上涨,但是其主要的差价大都被菜商赚取,农民实际到手很有限。并且,在农村中,出现了没有农民没有土地的情况,当地政府将土地交于当地企业经营,但是给予农民的回报却寥寥无几。再加上,每家都有子女在外上学,这同样是一笔支出。因此,可以说单靠种地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而50岁以上的农民工正好处在下有子女结婚、孙辈上学的情况下,其自身就会感到相应的经济压力,因此外出务工成为缓解经济压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各行业持续高温,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但是毕竟经济仍然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作为经济主要动力的房地产业,虽然在发展中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其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在房地产产业中建筑行业是最基础的,在建筑行业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样,通过阅读对当年新闻的关注发现,以东莞为首的制造行业缺乏大量劳动力。这就给农民工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加上在这些行业中,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普遍对农民工开放,而农民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格正是这些基础行业所需要的,因此为农民工就业创造了机会。而老年农民工虽然进入企业从事制造业有些不合适,但是在建筑业行业中,其就业前景甚是良好。这就促使广大的老年农民工进城务工。
  (二)外部环境影响
  在外部环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邻里,用一个词语解释就是邻里效应。邻里效应指地方社会环境的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在农村中,外出打工的家庭条件一般好于在家务农的家庭,这就是说如果自己的邻居外出打工,而自己在村中务农, 当邻居的家庭情况好于自己时,自己肯定会在心理上产生影响,一般是羡慕此种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周围邻居的影响,本家庭也会集体外出打工。
  其次是农忙或者农闲的影响。众所周知,务农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活动,同样会分为农忙和农闲。农忙指的是农活繁忙的季节,农闲指的是农活少或者没有农活的季节。这个根据南北方的不同,各自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农忙时,农民忙于田间的事情,无暇外出打工。而在农闲时,田间无事可做,此时在家将成为一种人力上的浪费,此时大多数家庭会选择外出务工。而在农忙时,一般制造企业会有农忙假,但是随着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很多农业较发达地区已经取消了农忙假,相信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但是农忙假终归要取消。可以说,农闲外出务工已不是主要的因素,只能说是辅助因素,而老年农民工的外出务工也可以说是与此方面有关。
  (三)个人因素
  这里说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值老年农民工的身体情况。由于常年在田间务工,从事大量的劳动,其身体健康程度要比一般的城市居民要好。因此在农民工达到50岁以上时,其身体机能仍然可以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是老年农民工能够入城务工的基础。
  三、老年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一)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全称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可以说是保障个人的最主要的一种制度。在城镇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的企业员工,单位都会按时交纳养老保险以保证其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于农民工而言,在文献中总结出,有两种方式:一是所在单位为其交纳;二是在户籍所在地交纳。但是在实际中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实行。首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做的就是降低成本促使自己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加之农民工所从事的大都是建筑业、服务业、餐饮业等行业,并且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难以满足15年的条件限制。其次,对于农民工本人而言也倾向于不交纳养老保险。农民工进城务工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而每个月交纳几百元的养老金对于他们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户籍地交纳养老保险,那就更加难以实行,在我国养老保险仍然在进行完善阶段,户籍地交纳养老保险的制度通过查阅文献尚未发现。而对于老年农民工而言,此种情况更甚,由于老年农民工大都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更不可能满足交纳15年养老保险的条件,因此更不会交纳养老保险。这就为老年农民工以后的养老埋下了伏笔,老年农民工在外务工总有时限,在回到农村后,其养老还是主要依靠家庭养老。
  (二)就业歧视
  农民工进入城市就是为了寻求就业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来到城市后所从事的职业大都是又苦又累的工作,很少看到他们从事轻体力劳动。这有很大程度上是当地的政府的就业政策造成的,在許多地方,总是优先解决城市户口的就业问题,而对于农民工总是在各方面采取限制,例如户口、学历等等方面。这还可以从劳动合同和工作时间上看出来。首先是劳动合同,在农民工市场上,劳动合同极为不规范甚至可以说有的没有劳动合同或者仅仅以口头的方式作为协议,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工资的讨要变成一个大问题。近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里在报道农民工讨薪的事情,出现了另类讨薪甚至自杀的方式。这就是由于当初的劳动合同没有签订所造成的。其次是劳动时间,我国《劳动法》明文规定,我国实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超过8小时就是加班时间,但是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农民工的每天工作时间是9.4小时。更有甚者是,农民工从来没有所谓的节假日,对他们而言,每天都是工作日。这种情况在老年农民工身上体现的更加淋淋尽致,因为老年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打工时,由于年龄问题,不会有正规的企业愿意雇佣他们,所以在各类脏累苦的行业中,只要不嫌弃他们的年龄愿意雇佣他们,老年农民工就不会在工作时间和劳动合同上提出意见。
  四、老年农民工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主要就是啃老。在日常中,这类的现象是出现在富二代的身上,用来表现他们依靠父辈的努力而自己不去拼搏反而挥霍的现象。但这类行为却扩展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同老农民工同时进城务工却依靠长辈的努力生活,表现出了一定的好吃懒做。虽然这类现象只是个别行为,但是不得不说这是老农民工仍然务工所带来的一个影响。
  (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用工荒
  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用工荒的出现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点,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提高。虽然现在仍然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农民工在离乡时大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培训。这就提高了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为自身获得更多的利益去争取。而在此时,一些用工单位却不愿意提高用工条件,造成用工单位无法招到合适的工人的情况,老年农民工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老年农民工对于自身要求总要低一些。
  五、总结
  老年农民工仍然进城务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工务工提供强大的支持,确保其在年老后可以不再为生计奔波。其次是要适当的引导农民工,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术,对于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可以选择轻度的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
  [1]杨慧、陈虹霖、赵颖.兼业式老年农民工的特点及医疗需求与保障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社会工作.2015(4).
  [2]邱萧芜、于松.老年农民工破3600万 面临养老困境.工友.2013(4).
  [3]王汝志.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武汉大学.2010.
  [4]杜潇.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06.
  [5]李磊.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研究.辽宁大学.2012.
  [6]孙朝阳.对老年农民外出务工特点的初步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其他文献
信息产业部泰尔实验室最近表示:欧盟的“EuP指令”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中国的移动通信终端设计工作。为此,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都在对该指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要制定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青少年,兴趣的培养更是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才能变得爱学,才能学得好,最终达到“乐之”,享受到学
经过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明显提高.但近几年面临新一轮风险,不良贷款呈现反弹压力.其根源是,省市级以下地方政府债务信贷风险加剧:局部行业投资过度形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情境;经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70-02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
有一个调查,追踪了1977年到2008年32年间的千余位高考状元的成长,但发现其中没有人后来成为太顶尖的人才,或者说是所有的状元的表现都低于我们的预期。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除了高考成绩,我们对于人生的成功其实还有各种衡量。但是,是不是事业成功,就可以说一个人过得非常好呢?很多亿万富翁的自杀或成功人士的抑郁,又否定了这个答案。  到底,我们对孩子的期冀是什么?    美好人生的定义  在国际心理学的
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社会职场后备军,能够走向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从而顺利就业,不仅仅是对十年寒窗苦读的教育投资回报, 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最
当今社会,音乐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声乐作为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声乐教育也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每一位
期刊
近年来,以大棚蔬菜、中棚双孢菇种植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产业在风翔县异军突起,成为特色农业中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两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与综合发展、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资源存量不活与增量不足、公共品供给与需求、新农村建设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