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农科院不断加强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退休高级技术职称老同志服务“三农”,发挥“余热”,受到社会好评。
油菜研究所老专家侯国佐研究员选育的油菜新品种推广到长江流域12个省、市,累计种植面积达2亿亩;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志谦,退休后培育出优质水稻“大粒香”,获“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称号。
院原巡视员研究员王天生、科研处原处长、研究员曾文华、生物技术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方周伯向省老科协提交的《关于稳定发展贵州粮食生产的建议》、《关于贵州农业发展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意见》、《贵州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与建议》三篇材料,作为2010年《老专家建议》2、3、4期,分别全文向省领导同志转报。
信息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德寿1999年退休以来,先后应财政部农业司和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聘请,参加世界银行资助的《加强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项目,主持实施《贵州毕节试验区绿色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研究》课题,2007年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应邀在贵州农科院及贵阳、遵义、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安顺等地的农业部门和科研所,培训科技人员600多人。园艺所原副所长赵胜碧2012年11月15日到青岩镇新哨村小山村民组为果农老果园改良、新果园建设规划和发展林下经济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王天生参加了《贵州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写工作;王天生、魏筑英(现代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等同志还到平塘、盘县、遵义、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就《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贵州现代农业发展》、《贵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贵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趋势》等作专题讲座。
在贵州5个“100”示范园区建设中,贵州农科院的老同志、科技开发处原处长、高级工程师朱继信、王天生、科研处原调研员、研究员徐大地、土肥所原党支部书记、研究员胡永良等同志主持承担了贵州黔西、织金、独山等1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的编写,他们深入农村,跋山涉水,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出谋划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院老科协每年组织2至3次《夕阳红》论坛,由了解情况的老同志作专题讲座,同时也邀请青年科技人员向老同志们作专题报告,通过双向交流,密切了老同志与青年科技人员之间的关系,为建设和谐农科院起到了推动作用。
油菜研究所老专家侯国佐研究员选育的油菜新品种推广到长江流域12个省、市,累计种植面积达2亿亩;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志谦,退休后培育出优质水稻“大粒香”,获“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称号。
院原巡视员研究员王天生、科研处原处长、研究员曾文华、生物技术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方周伯向省老科协提交的《关于稳定发展贵州粮食生产的建议》、《关于贵州农业发展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意见》、《贵州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与建议》三篇材料,作为2010年《老专家建议》2、3、4期,分别全文向省领导同志转报。
信息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德寿1999年退休以来,先后应财政部农业司和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聘请,参加世界银行资助的《加强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项目,主持实施《贵州毕节试验区绿色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研究》课题,2007年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应邀在贵州农科院及贵阳、遵义、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安顺等地的农业部门和科研所,培训科技人员600多人。园艺所原副所长赵胜碧2012年11月15日到青岩镇新哨村小山村民组为果农老果园改良、新果园建设规划和发展林下经济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王天生参加了《贵州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写工作;王天生、魏筑英(现代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等同志还到平塘、盘县、遵义、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就《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贵州现代农业发展》、《贵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贵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趋势》等作专题讲座。
在贵州5个“100”示范园区建设中,贵州农科院的老同志、科技开发处原处长、高级工程师朱继信、王天生、科研处原调研员、研究员徐大地、土肥所原党支部书记、研究员胡永良等同志主持承担了贵州黔西、织金、独山等1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的编写,他们深入农村,跋山涉水,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出谋划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院老科协每年组织2至3次《夕阳红》论坛,由了解情况的老同志作专题讲座,同时也邀请青年科技人员向老同志们作专题报告,通过双向交流,密切了老同志与青年科技人员之间的关系,为建设和谐农科院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