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提纲挚领的重要作用,而且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有一个好的导入,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可是他们喜欢的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网络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却不感兴趣,还有学生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简单,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让他们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我认为导入尤为重要。对此有些体会,简述如下:
一、联系实际导入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成绩的计算、值日表的绘制等等。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实用的知识技能,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情境。
例如:在讲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我先展示了一张期中考试的成绩表,表中有总分、平均分、排名的计算。由于此表的信息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纷纷进行了讨论。有学生说使用计算器,有学生说肯定有公式套用等等,参与度高。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运用。因此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得知操作的方法。
联系实际导入法,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一种导入方式,由于事情贴切生活,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高,认知比较深刻,都跃跃欲试想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多问题的处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从而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有了质的改变。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也是一种经常用的导入方法。我们的教材安排都是循序渐进、紧密衔接的,教师在上新课前,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引出新知识。这一方法使学生既能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又能在感受新知识时有原有基础做准备,因此学生会感到亲切,并会感叹知识的无穷。
三、开门见山导入法
上课伊始,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上课直接进入主题,会显得课堂气氛比较生硬、不够活跃,因此每一节课都想方设法设置一个导入。然而并不是每节课都能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的,因此我认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未尝不是一种导入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好的导入技巧。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比较不同导入法
比较不同导入,就是教师上课时展示内容相同但排版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哪个作品排版比较合理美观、自己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审美修养。还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艺术字的运用,又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更加明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例如:在教学Word中图文混排一课时,我展示了一篇文档。在这篇文档中,同一张图片运用不同的版式与文字混排,让学生观察对比说出这五种不同版式的特点。然后我进行概括:如果在文档中根据图文需要对图文进行混排时,使用不同的图片版式可以增加文档的美感。那么如何设置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片的版式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图文混排》这一课。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图片的不同版式。
比较不同导入法,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体会到找到作品不同之处的成功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能做到同一素材不同效果?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课堂就能很好地进行开展。
五、作品展示激趣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动手动脑的课程,很多内容我们教师都要通过演示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就需要提前制作一些作品,在作品中运用将学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欲望。
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演技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学生之间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丰富自己作品的内容。
六、实物直观导入法
实物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导入教学。正如捷克教育专家夸美纽斯所说,“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因为“十次耳闻不如一次目见”,直观导入法清晰明了,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感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中,我把学生带到电脑房结合实物边观看边介绍,还允许他们拆开机箱摸一摸,看一看,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内心想更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欲望,他们迅速进入到了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有一个好的导入,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可是他们喜欢的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网络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却不感兴趣,还有学生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简单,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让他们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我认为导入尤为重要。对此有些体会,简述如下:
一、联系实际导入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成绩的计算、值日表的绘制等等。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实用的知识技能,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情境。
例如:在讲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我先展示了一张期中考试的成绩表,表中有总分、平均分、排名的计算。由于此表的信息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纷纷进行了讨论。有学生说使用计算器,有学生说肯定有公式套用等等,参与度高。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运用。因此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得知操作的方法。
联系实际导入法,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一种导入方式,由于事情贴切生活,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高,认知比较深刻,都跃跃欲试想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多问题的处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从而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有了质的改变。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也是一种经常用的导入方法。我们的教材安排都是循序渐进、紧密衔接的,教师在上新课前,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引出新知识。这一方法使学生既能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又能在感受新知识时有原有基础做准备,因此学生会感到亲切,并会感叹知识的无穷。
三、开门见山导入法
上课伊始,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上课直接进入主题,会显得课堂气氛比较生硬、不够活跃,因此每一节课都想方设法设置一个导入。然而并不是每节课都能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的,因此我认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未尝不是一种导入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好的导入技巧。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比较不同导入法
比较不同导入,就是教师上课时展示内容相同但排版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哪个作品排版比较合理美观、自己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审美修养。还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艺术字的运用,又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更加明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例如:在教学Word中图文混排一课时,我展示了一篇文档。在这篇文档中,同一张图片运用不同的版式与文字混排,让学生观察对比说出这五种不同版式的特点。然后我进行概括:如果在文档中根据图文需要对图文进行混排时,使用不同的图片版式可以增加文档的美感。那么如何设置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片的版式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图文混排》这一课。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图片的不同版式。
比较不同导入法,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体会到找到作品不同之处的成功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能做到同一素材不同效果?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课堂就能很好地进行开展。
五、作品展示激趣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动手动脑的课程,很多内容我们教师都要通过演示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就需要提前制作一些作品,在作品中运用将学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欲望。
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演技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学生之间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丰富自己作品的内容。
六、实物直观导入法
实物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导入教学。正如捷克教育专家夸美纽斯所说,“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因为“十次耳闻不如一次目见”,直观导入法清晰明了,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感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中,我把学生带到电脑房结合实物边观看边介绍,还允许他们拆开机箱摸一摸,看一看,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内心想更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欲望,他们迅速进入到了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