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传播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不但仅是一种教育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观众量大、覆盖面广的电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电视传播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规范电视传媒管理,才能提高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视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电视传播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视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根据马克思的科学论断,我国哲学界普遍认为价值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一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因价值主体的不同呈现出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有基本价值、特殊价值、不同层级的价值等。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条件下,价值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但贯穿其中的,必有它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也是比较恒定的价值,在价值中处于统治和主导地位,对其他价值起着统领、影响和支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次级价值、具体价值,乃至某些基本的价值会有变化和发展,但核心价值大体应该是恒定的。社会主义有它的核心价值,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抓住了社会主义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关键。
  价值体系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过程,却又在每个人的生活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生命。核心价值的传播和建立不仅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消费过程。“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可以看到大众文化生产并再生产的产品之一是一种共同伦理、一种基本的人道理念和共同价值观,这是商业社会必须的、与有形的法律条文不能替换的内在心理契约。事实上,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文化大都是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承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少文化学者认为文化是由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四大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并不对等,存在一个主导要素和核心要素——价值观念。大众文化是工业文明产生以来出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直接反映普通人的文化理念,具有时尚性、娱乐性、世俗性和平民化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大众文化虽然带有世俗性,有时甚至其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但却拥有广大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体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其生活态度、兴趣爱好、价值需求等逐渐趋于相似、相近、一致,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核心价值观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电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电视,观众量大、覆盖面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到2003年底,我国家庭电视机普及率已达到了98.3%,其中拥有两台及以上电视机的家庭的比例已达到29.9%。不仅是少年儿童,收看电视也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休闲活动:在报告厅、教室、公寓、食堂等地随时可见一簇簇的电视观众。有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接受信息是通过电视。60%以上的大学生平均每天收看电视1小时以上。可见,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也应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
  电视传播文化的本质属大众文化的范畴,与其他亚文化系统一样,其核心要素是包括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价值准则、审美观、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精神要素,其中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又是其核心的核心。电视传播可以通过有选择性地解读信息,影响社会公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电视,必然具有艺术的认识评价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社会交际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它通过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画及创作家、编、导、演员渗透于其中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显示出来的是非爱憎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等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也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以审美需要的满足,使人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进而唤醒人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观念、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当我们在娱情中区分着欺骗与忠诚、背叛与信义、真情与虚假、懦夫与勇士、正义与非正义,感受到国家意识、民族情结、公民权利、法律力量时,趋同的价值观就逐渐在我们心中形成。电视传播,一方面面向无等级的泛市民传播,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另一方面又是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进行的传播,有利于政府控制和传播核心价值,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个体心中的内化、沉淀和强化,并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精神动力。
  
  电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有效途径的对策
  
  大众传播学研究表明,从性质上看,任何信息的传播过程都存在着一个有效性问题,即有效或无效。如果受众接收到某项信息,不仅对此表示认同,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此相一致的长期倾向,这就可以认定信息实现了有效传播;如果受众没接收到传播者通过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或虽已接收到但不愿接受,那么,这样的传播就是无效的。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不例外,其传播效果客观上也存在有效和无效的可能。电视传播渠道畅通,观众对此不仅已经接受,而且乐于接受,自愿改变自己的行为,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已经引起了受众的积极变化,其传播就是有效的。
  第一,加强传播者的自身素质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对于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来说,要想很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传播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的文化传播行为,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类进步,造福人类社会;在不断繁荣和传播电视文化的过程中,巧妙地缝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社会思潮的形成和流传是有一定规律的,其特征是可以认识的,其发展是可以预测的。如社会思潮是特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反映;是在特定的社会人群中形成和传播的;在其产生与形成初期,往往以一种“新姿态”、“新生事物”的面孔出现等。因此,作为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思潮形成与流传的这些特点,对社会思潮的形成、流传、重点思潮进行恰当的评析,准确预测。其次要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抓住带有全局性影响的社会思潮。通过真实公正的新闻报道、雅俗共享的娱乐节目、高品质的电视剧等电视作品,或急风暴雨或和风细雨地对观众的思想进行启发、教育和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准确把握观众的价值需求。观众是电视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必须依据观众的思想活动规律来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更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价值观体系就是建立在主体需要系统基础之上,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反思并整合而形成的。没有观众价值观建设的需要,就不会有自觉、主动的价值观传播行为。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时候,广大电视传播工作者要把观众的需要作为突破口,搞清楚观众当前有哪些方面的需要,哪些需要是正确的、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合理、不健康的,哪些需要通过正常渠道可以实现。哪些是不能满足的,从而在电视传播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在不断满足其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需要,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观众的价值观念。
  第二,不断规范电视传播管理。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价值观。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电视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节目中心阶段,第二阶段是栏目中心阶段,第三阶段是现在的频道中心阶段,第四阶段应该是媒体经营阶段。在节目中心和栏目中心阶段,我国电视传媒的管理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适用;在频道中心和即将到来的媒体经营阶段,我国的电视管理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用,坚持以节目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以节目、频道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两者并重的价值观来管理电视传媒,既要提高电视作品的质量,更要满足最大多数观众的需要,努力提高收视率。
  改变政府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我国电视传媒业外部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到“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转变,但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现象。从国家级讲,党的中央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内容与舆论导向,广电总局负责电视事业的管理,教育部负责教育电视管理,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负责对外宣传管理,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负责相关产业的行政管理。省、市、县也大致参照上述模式按行政区划分头管理,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和系统内办台,实行大而全、小而全的“准封闭式”发展和管理。这就形成了中国电视业的多头领导、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媒介分割、地区分剖、资源分割、市场分割,结果造成我国电视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散、滥、差,重复建设,市场分散的现象。因此,对政府来说,就是要改变多头管理的现实,改变条块分割均市场格局,建立统一的传媒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传媒法律,健全监督调控机制。
  加强电视传播制度建设。电视传播行业每天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局势,为更好地规范核心价值传播行为,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尽管我国影视事业发展较晚,但“行规”越来越完善。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等。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我国影视文化制度的建立健全存在滞后性。一些规章制度或“行规”往往是“事后规范”,待叫停或规范时,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有制不依、违制不究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电视传播法纪、法规的制定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社会监控力度,对电视传播进行跟踪管理与监督,通过批准登记制度、审读、审听、审看、制度、禁载制度、重大事件监控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媒体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传媒负责人的任命制度等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如何保持一个企业快速、稳定的增长,一直是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们所关心的话题。伴随着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许多企业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是并购的核心问题之一。实物期权理论与传统的绩效评价理论不同,它肯定了资产以及资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的战略价值,提出了企业价值由经济价值和未来发展机会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从而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框架等基本情况,接下来详细介绍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物期权理论对企业并购绩效的涵义进行了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