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味 合作探究 情境感悟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作文教学思路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恰当选用动词,并且养成精心选择动词的意识,进而在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思想。借助江苏省如皋市整体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一契机,我尝试上了一节如何恰当运用动词的作文辅导课。
  一、摘选好的桃子
  首先,从任教班级的作文中精心挑选两句话,在空缺处填上动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甚至更多)。
  今晚,我独坐在窗前______所有的思绪,忆起了六年前的一个晚上……
  残月如钩,星光似豆。
  夜幕把白天的喧嚣与浮躁全都_______走了,一切都归于宁静。我一瘸一拐地来到窗前,抬头仰望着这一轮残缺的月亮,心中的酸涩悄悄地_______开来……我使劲地_____着我的右腿_____,可疼痛的位置不只是在右腿上,还________在心中。(张天天《送你一轮明月》九(6)班)
  想着测验纸上的红叉叉,如锋利的刀子_______胸膛。冰冷的月光也如同刀子一般的凉,它,真的没有温度,我的热情也在慢慢被冰凉_______。
  残缺的月亮冰冷如水,月光缓缓地_______进窗来,无限的思绪早已________窗外,在无边无际的夜里___________。想着从前自信乐观的我,不禁潸然泪下。(熊静仪《送你一轮明月》九(6)班)
  教室里鸦雀无声,面对从未出现过的作文辅导形式,所有学生都埋头独立思考,填写活动单上的空格。看得出,两个选文的小作者更是强抑内心的激动之情——两位小女生红着脸不时地抬头看我,巡视同学们的反应。须臾,各小组逐渐开始交流,面红耳赤地争论着答案,最终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之下确定出了本组认为最精彩的答案,并详细地准备了理由。
  各组讨论结束后,我让他们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及理由,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答案真的很精彩,有些是我根本未曾预设的,甚至我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来的。一时间,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思辨与争论之中,思维的火花在教室内迸溅。各组同学都觉得自己小组的答案是最好的,对于最好的答案的问题,他们绝不相让。
  这时候,我让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两位大家很熟悉但在今天却又突然变得陌生的同学兼作者,两位女生先是红着脸、低着头走上讲台。但,接下来的她们的表现让我吃惊,两位女生在略作准备之后,旁若无人地侃侃而谈,讲出来她们的答案和想法,全班同学和我都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她们因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为自己的出色而更精彩!
  其中一句我印象极深:夜幕把白天的喧嚣与浮躁全都_________走了。这里我填的是“网”,我觉得一个“网”字,极其生动形象地写尽我难过的心情连同白天的喧嚣和浮躁一下消散,所谓“网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让他们归纳:句子中,同一个地方精彩的动词远不止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键是,我们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挑选,去揣摩。
  二、品味好的桃子
  在挑选了别人使用恰当的动词之后,为了增强他们精心选择动词的意识,培养他们养成精心选择动词的习惯,我接着安排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给他们两段话,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使用最精彩的一两处动词,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瞬间A】
  仔细看她时,她也见了我,也只是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齿,笑笑,便专注地干她自己的事。
  艰难地蹲下身子,缓缓将水桶放在地上,熟练地撕开包装纸,按下盖子,左手轻轻托起水桶,右手将它一翻,便轻而易举地换上了水。
  【瞬间B】
  偷偷瞟一眼老师,还好,大半个脑袋还缩在电脑下,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邪邪的笑。夹起一根塑料管,塞进个铅头,目标锁定在前方那个睡意渐浓的小胖子身上,看着他有节奏上下起伏的脑袋,想着他中弹后的惨样儿,拼命忍住笑。眼睛瞄了瞄,接着,鼓起腮帮子,猛地一吹,2秒后,一声杀猪般的惨叫从我前方响起。
  整个环节,我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及语文课代表,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由课代表组织抢答,并做点评。
  有了刚才第一环节的参与和成功的体验,这一次,同学们就更投入了,偌大的教室,只有沙沙的写字声,除此以外就是寂静。我把课代表喊到门外,趁这个机会,告诉她组织课堂的方法和技巧。课代表是个腼腆的女生,很朴素,但是身兼班长,在班级很有感召力,也很灵活。她自信地朝我笑一笑:老师,一会儿看我的!我知道,接下来我轻松了。
  效果出奇得好,课代表俨然一位“教坛新秀”,她在讲台前镇定自若地组织抢答赛,特别是她的点评,征服的不仅仅是她的同学,讲台下,还有一个我!一个细节:一位比较粗心的男生在选择瞬间语段B的精彩动词时分析了“瞟”,他说:“瞟”字写出了老师对学生观察的细致,课代表立刻点评:请你仔细看看,谁在瞟?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获得知识,又增强了意识。
  三、栽培好的桃子
  增强一种写作意识,培养一种写作习惯,形成一种写作能力。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在实践中去强化和磨炼。然而学生总归是不太喜欢动笔写的,如何把这一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高兴地去写,快乐地去练,这是这一节课最后的难点,后来一个小小的插曲马上触动了我的神经——情境教学法啊。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全班同学起立,试着模拟打喷嚏,模拟之前,先回顾一下打喷嚏过程中全身哪些部位会运动,用什么词来描绘这些运动,然后各人酝酿一次打喷嚏,把这些动词记下来,再完成一篇描写打喷嚏的短文。
  教室里先是一阵沉默,不少同学边回顾边记录,一位同学春雷般的炸响第一声喷嚏,接着喷嚏声和笑声此起彼伏,再后来教室里又回归到一片沉寂,同学们开始埋头写作了。最后我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临下课前我给同学们一则范例,请他们默默地看,默默地思考。
  例——《打喷嚏》
  他的体质并不好,最容易感冒了,打起喷嚏来可谓惊心动魄:仰起头,眯起眼,皱起鼻子,鼓起胸,张开嘴巴,吸足气,预备——啊嚏!一个喷嚏打出去,腰弯到45度,脚还得在地上跺两下。看那样子,真有点激动人心。不信,你看,他刚从邮局替学生投寄稿件回来,大概热了,把外褂一脱,立即感冒了,又干起那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了!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应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短板,学生怕学,怕写,教师怕教,作文教学指导的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提升幅度小。特别是如何恰当选用动词,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养成这种习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恰恰给了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新思路。
  1.自主品味——学生写作的基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主作文。因此,作为作文指导,我们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自主思考、自主理解、自主品味。
  随着写作个性化时代来临,作文题对人、人类本身的关注度提升。一方面,体现在贴近学生、贴近个体的心灵和情感上,另一方面,打破禁锢、触动心灵、释放想象、开启思维的命题,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高度开放性的、价值多元的、充满哲思的、附着情感的作文题正在占据当今作文命题立意的主流。这种形势之下,我们应当重视整个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品味。应该说写人叙事的习作中,精心选择动词来写作,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学生自己形成独立思考并学会自己品味揣摩和选择的能力与习惯很是重要。而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前提就是学生必须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每一个学习活动!这正给了我们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独立品味的契机。
  2.合作探究——高效写作的平台。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一节高效的作文课,如果能像这节案例一样设计一些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遣词造句,情节设计,精心选材甚至是点题上群策群力,我想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大步前进!这节课上,在合作讨论之后,很多小组合作探究出了连教师都感意外的精彩答案,这样的过程和结果正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所倡导和希冀的,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的灵动的闪光处!
  3.情境感悟——激情写作的味精。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同样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课,我认为如果也能创设写作情境,从内容到氛围,学生一定会更有兴致,更能启迪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
  其实,学生的写作更多是学生个体生命的感悟,也是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对话的过程”,借助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适时和适当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使他们能更好地体悟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独特的人生感悟。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挑战。文学作品阅读在现行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作品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
期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开头落笔处,故有“笔落惊风雨”之说。雕饰好“凤头”,开笔先声夺人是写文章的较高要求。我曾用“元代大学者许衡不食路边梨的故事”作材料,以“我心有主”为话题,进行过一次写作训练,就以此为例,介绍以下几种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一)从材料、话题入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表现了许衡作为一代大学者的修养和境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追名逐利、贪赃枉法的人不在
期刊
作文能力是检测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最为重要的尺度之一,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只要曾从事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为作文教学而深感头疼。上课时,一宣布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作文难,难作文”已经成了学生的通病,这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学生为何如此的“谈作文而色变”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没有养成良好的练笔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如何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喜欢习作,并能积极主动地习作呢?我觉得教师的引领、点拨、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
期刊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  教法与学法:  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影片
期刊
我国“十二五”规划展望的时空花蕊,折射着唐代王维诗篇送友人赴安西四镇的光辉。《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审美对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构成天遂人意的送别图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电视镜头意境,对接“西去疏勒育新人”的时代生活画面。君不见,当年西域重镇,今日在上海、深圳、山东、广东等地支援下建设喀什特区。名列于网民中我国十大旅游城市
期刊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想著作、关注妇女儿童问题等五四启蒙实践中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巨大指导作用,成为当之
期刊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美学佳作。既有构思上的严谨规范,精典独到。又有抒情咏物,神形俱备,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更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成为人类永恒的人文精神。  一、结构美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个对偶句,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从结构上,写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美,通过粗读来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美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立足于文本的“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沉浸到文本中体会读书的
期刊
有效的练习度,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有机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我想语文课的诸多快乐中练习的快乐不亚于其他状况的快乐,因为有效的训练除了检查本节课知识反馈的情况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