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社会升学压力、思维发展不健全、文化素养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初中生具有较多心理问题,不但会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严重时更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校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合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学科渗透就是重要途径,化学学科作为初中生的主要学科,在其课堂上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0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进一步创新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其要点是关注学生发展,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反思和审视学科的原有目标、结构和内容,通过科学创新、有效挖掘和有机整合,促进教学资源之间、内容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而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化学学科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如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蕴含严谨的科学态度,诺贝尔研究火药身受重伤蕴含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通过将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进行有机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能高度升华学科思想,树立新的课程观。
(二)进一步推进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社会升学压力影响,大多数教师还是重在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绪时常产生较大波动,如学习成绩进步了就会兴高采烈,学习退步了则是垂头丧气,这都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也是素质教育流于表现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表现。在化学课堂上,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化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恒心,对同学充满热心和爱心,遇到学习困难总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产生畏惧心理逃避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更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生某种成长变化而设置的预期学习结果,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推动教学效益的有效实现,新课程倡导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上,着重凸显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备共同特点,方向相互契合一致,同时新课程还要求课堂教学应注意整体性、层次性、合意性和可行性问题,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具体化教学目标,形成单元教学目标,因此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前提首先必须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地位、方向和内容等价值。
例如,在《我们的水资源》一课中,常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使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也可以将水的象征意义和代表品格增加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滴水穿石”表达了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展现了坚持、坚强的力量。当教师按照该教学目标,引入滴水穿石的教学情景时,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从思想的源头认识到“要有顽强的毅力,做任何事都应该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不是害怕困难,半途而废”,从行动上向水学习,不畏惧化学的难度,要怀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同样,水还有包容接纳、团结统一、无私奉献、善于创新等高尚精神与品质值得引入到化学的教学目标中,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挖掘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两类层次内容,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成才成功;心理卫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智慧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根据这两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中,结合化学学科的特征特色,进行大量内容挖掘,寻找合理的渗透点,选择适当教学主题,如化学史、化学精神、化学故事、实验精神等,精准分层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教育,一方面利用化学名人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正确的化学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汲取化学精神和品质,培养顽强的意志,树立合作的品质,确立生活理想等。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化学物质与健康》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发展对人类战胜疾病与健康保健方面的伟大贡献,掌握化学知识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可以挖掘出“生命珍贵应从自我保护开始”的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意识和习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增强生活适应,同时鼓励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要提高自理能力,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帮助更多人战胜疾病,学会健康保健,培养乐于助人、友善待人的健康人格。
(三)创新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學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所有的要素关系和功能,充分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开展有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结构框架。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的优势,令其在每个教学环节共同运行、相互促进,进而高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最大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是概念繁多、知识抽象、关系复杂、实验困难,按照初中学生的学情水平,要求他们全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本就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契合课程特点,把化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心体验、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感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使严谨复杂的化学知识“活”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化学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其课程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设计项目—发布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项目拓展”五大学习步骤,并在每个步骤环节都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化学项目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轨同步进行。例如,在“协作学习”步骤环节,重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并重点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个性特长,肯定善于表达的学生,引导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并充分发挥各自个性特长,让他们在项目的探究过程与成功体验中,获得“我能行”“我可以”的自信和喜悦,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最后成为一名敢于担当、敢于合作、敢于挑战、敢于创造的高素质人才。
(四)优化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尤其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同样在学习中也非常在意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情感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教学评价,常常受“成绩导向”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变化进行结果论评价,而忽视了化学的教学过程性评价,缺失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多方面评价,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评价主体,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评价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呼吁师生运用积极且及时的评价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为初中化学持续注入强劲的活力。
例如,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对每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行有效诊断和反馈,进而结合问题,合理融入心理学指导策略,给予详细具体的指导和心理疏导。这样既能使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和個性,进行差异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同时还能让每个学生感到被关注和关爱,提升化学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化学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师生、生生互评和自评等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进行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和相互启迪,从而发现对方的优点,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宽容大度、虚心学习的心理。此外,在化学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价值,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善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化学课堂氛围,抓住契机,如结合化学的特点,合理安排科学与娱乐相结合的趣味实验,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令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唤醒他们的内在品质,从而获得一种“让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恒久动力,真正让每个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各个学科都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各个学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在当前学生严峻的心理形势下势在必行,并且迫在眉睫。初中化学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学科特性,虽然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教学领域,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要素各不相同,但又因为教学思想、意义与价值内涵方面,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具备了极为相似的契合度,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与渗透,立足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谭震琪,廖雪霏.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2]苏先人.浅谈化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113).
关键词: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0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进一步创新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其要点是关注学生发展,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反思和审视学科的原有目标、结构和内容,通过科学创新、有效挖掘和有机整合,促进教学资源之间、内容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而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化学学科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如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蕴含严谨的科学态度,诺贝尔研究火药身受重伤蕴含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通过将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进行有机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能高度升华学科思想,树立新的课程观。
(二)进一步推进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社会升学压力影响,大多数教师还是重在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绪时常产生较大波动,如学习成绩进步了就会兴高采烈,学习退步了则是垂头丧气,这都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也是素质教育流于表现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表现。在化学课堂上,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化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恒心,对同学充满热心和爱心,遇到学习困难总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产生畏惧心理逃避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更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生某种成长变化而设置的预期学习结果,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推动教学效益的有效实现,新课程倡导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上,着重凸显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备共同特点,方向相互契合一致,同时新课程还要求课堂教学应注意整体性、层次性、合意性和可行性问题,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具体化教学目标,形成单元教学目标,因此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前提首先必须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地位、方向和内容等价值。
例如,在《我们的水资源》一课中,常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使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也可以将水的象征意义和代表品格增加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滴水穿石”表达了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展现了坚持、坚强的力量。当教师按照该教学目标,引入滴水穿石的教学情景时,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从思想的源头认识到“要有顽强的毅力,做任何事都应该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不是害怕困难,半途而废”,从行动上向水学习,不畏惧化学的难度,要怀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同样,水还有包容接纳、团结统一、无私奉献、善于创新等高尚精神与品质值得引入到化学的教学目标中,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挖掘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两类层次内容,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成才成功;心理卫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智慧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根据这两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中,结合化学学科的特征特色,进行大量内容挖掘,寻找合理的渗透点,选择适当教学主题,如化学史、化学精神、化学故事、实验精神等,精准分层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教育,一方面利用化学名人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正确的化学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汲取化学精神和品质,培养顽强的意志,树立合作的品质,确立生活理想等。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化学物质与健康》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发展对人类战胜疾病与健康保健方面的伟大贡献,掌握化学知识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可以挖掘出“生命珍贵应从自我保护开始”的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意识和习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增强生活适应,同时鼓励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要提高自理能力,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帮助更多人战胜疾病,学会健康保健,培养乐于助人、友善待人的健康人格。
(三)创新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學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所有的要素关系和功能,充分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开展有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结构框架。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的优势,令其在每个教学环节共同运行、相互促进,进而高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最大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是概念繁多、知识抽象、关系复杂、实验困难,按照初中学生的学情水平,要求他们全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本就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契合课程特点,把化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心体验、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感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使严谨复杂的化学知识“活”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化学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其课程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设计项目—发布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项目拓展”五大学习步骤,并在每个步骤环节都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化学项目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轨同步进行。例如,在“协作学习”步骤环节,重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并重点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个性特长,肯定善于表达的学生,引导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并充分发挥各自个性特长,让他们在项目的探究过程与成功体验中,获得“我能行”“我可以”的自信和喜悦,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最后成为一名敢于担当、敢于合作、敢于挑战、敢于创造的高素质人才。
(四)优化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尤其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同样在学习中也非常在意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情感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教学评价,常常受“成绩导向”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变化进行结果论评价,而忽视了化学的教学过程性评价,缺失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多方面评价,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评价主体,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评价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呼吁师生运用积极且及时的评价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为初中化学持续注入强劲的活力。
例如,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对每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行有效诊断和反馈,进而结合问题,合理融入心理学指导策略,给予详细具体的指导和心理疏导。这样既能使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和個性,进行差异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同时还能让每个学生感到被关注和关爱,提升化学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化学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师生、生生互评和自评等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进行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和相互启迪,从而发现对方的优点,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宽容大度、虚心学习的心理。此外,在化学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价值,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善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化学课堂氛围,抓住契机,如结合化学的特点,合理安排科学与娱乐相结合的趣味实验,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令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唤醒他们的内在品质,从而获得一种“让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恒久动力,真正让每个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各个学科都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各个学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在当前学生严峻的心理形势下势在必行,并且迫在眉睫。初中化学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学科特性,虽然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教学领域,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要素各不相同,但又因为教学思想、意义与价值内涵方面,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具备了极为相似的契合度,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与渗透,立足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谭震琪,廖雪霏.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2]苏先人.浅谈化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