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告诉你什么是分子机器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名单,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美国科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荷兰科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为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将共同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
  对这三位科学家的发明,诺贝尔评委会用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来形容,并称他们的研究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维度。三名科学家做出的比头发丝还要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里,五脏俱全,只有1纳米左右大小的“分子电梯”,以及“发动机”“分子汽车”等构造一个不少。
  又是机器,又是发动机,乍听上去,这个化学奖怎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化学概念相差好远,但化学教授们却说,这才是真正的纯化学,前几年被“掰歪”的化学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纯正轨道。
  就在获奖当日,新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向公众发出呼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他认为“有用”这个词正在戕害社会,(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到100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应当“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
  巧的是,这次的诺贝尔化学奖就颁给了基础领域的研究。
  “简单地说,分子机器就是一种新物质,三位诺贝尔获奖者创造了3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机器,而化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创造新物质。”浙江大学教授黄飞鹤告诉记者。黄飞鹤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从2005年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筹建超分子化学研究小组。“三位科学家最牛的地方是,通过人工创造了比纳米尺度还小的机器。”他说。
  黄飞鹤说,超分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1987年,就有三位科学家凭借“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法国籍获奖者让-马里·莱恩,还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的导师。
  虽然在化学奖颁出后,不少评论都提及今后可以利用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攻克癌症等,但在黄飞鹤看来,超分子研究领域不仅小众,而且离民用很远,“从新物质成功被创造,到在人们生活中实现它的价值,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但是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根基,虽然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不可预测性,但不能因为没法立即体现价值而忽视它。”
  同样是做超分子研究的浙江大学化学系特聘研究员李昊,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记者解释了分子机器:我们知道生物体系里的分子机器无处不在,如血红蛋白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送,细胞运送各种离子等,都是依靠生物分子机器们运作的结果,这些生物分子机器就像宏观的汽车、飞机,将生物体微观的体系驱动,并偏离平衡态,从而做功和维护生命过程。
  生物体内那些像机器一样运转的东西,可以用实验室的烧瓶、试管等仪器,用基本的非生命体化合物来合成出来,并用这些非生命体的分子机器来模拟生命体的分子机器的运转,从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研究生物体不再是简单地用生物的方法去研究,而开始用化学的方法去模拟未来的世界。例如,用非生物体的体系模拟和创造生物体系,或许“分子机器”科学家的研究给这个伟大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分子机器存在的学术意义在于,它给传统的有机化学和纳米科技、生物化学,建立了一座桥梁。那么这些微观的分子机器运转的原理是什么?它们的热力学驱动力是什么?我们是否能模拟这些过程呢?超分子科学家们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
  (本文转自宁波网)
其他文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在上级相关精神的指引下,秉承这一信念,对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共享共建共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家庭有序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摸索出了新的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共生共处共发展。  一、进社区,拓宽育人平台  在与社区共建的行动中,校领导班子始终是社区建设的一
目的探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混悬剂(NS)的可行性。方法以磁力搅拌器为动力装置,西林瓶为研磨室,采用氧化锆珠子为研磨介质构建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
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日常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更健康的饮食条件。无公害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粮,对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农业技术和先进设备
醋酸可的松在1935~1943年间从肾上腺皮质中分离得到,1946年由Sarett用化学法合成,我国于1960年开始生产。随着具有更高糖皮质激素活性和更低盐皮质激素活性药物的研发,醋酸可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育追求的重要命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學习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习惯的养成就无法很好、有效地学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取决于学生的自我觉醒,也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唤醒。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纠治策略”课题研究,汇集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研究和制定相关纠治策略,不断改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希腊酸奶有望成为飞机燃料的可持续来源。研究人员发现,酸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乳清能够转化成为生物燃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原料。  乳清主要由乳糖、果糖和乳酸组成。在混合物中加入细菌,能使提取物中含有有益的化合物己酸及辛酸。这两种化合物被称为“绿色抗菌剂”,可以添加到牲畜饲料中以替代标准抗生素。而进一步添加更多的碳元素能够产生一种可以混合到喷气机燃料中的“嵌入式”燃料。  康奈
如何让课堂充满“语文味”,让文本深入人心?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学生虽然也能概括出人物形象或说出文本主旨,但都是粗线条式的,不感人、不深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也总是缺少感
从骑乘大象到与海豚游泳,从看耍猴表演到与老虎拍照,国内外的各大旅游景点都以各种各样的动物表演为噱头来吸引游客。但观赏者往往没有想到的是,人类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