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漆器是中国古代人生活用品中最为重要的器物,是传统文化中实用艺术与装饰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现代漆艺是基于传统漆艺来说的,传统漆艺深沉雄厚、流光溢彩。明清后漆艺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一度面临消亡。改革开放救活了漆艺,市场经济的宏观影响,新材料、新技法的灵活应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大力倡导,审美的转变等为现代漆艺带来了生机,使现代漆艺有了良好发展的社会情境,焕发出现代艺术新风貌。
关键词:现代漆艺;传统漆艺;社会情境;审美转变
中国现代漆艺,是基于传统漆艺的意义上讲的。现代漆画是现代漆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作为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和解体重构的发展过程。传统漆艺是指漆的艺术,漆器的艺术。而现代漆艺,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脱离器物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形态。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磨漆画在北京展览,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巨大轰动,中国的漆艺家纷纷投入中国现代漆画的探索中,为中国现代漆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漆画的发展,是现代漆艺进步的标志。现代漆艺经过当代人的半个世纪努力,发展至今在中国已具有独立的文化范畴,现代漆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也获得了独立发展空间。
一、新材料、新技法对现代漆艺的积极作用
传统漆艺的制作材料较为单一,仅使用天然漆,也叫大漆,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对传统漆艺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技法作了详细介绍,是我国古代漆艺著作的典范。近现代以来,机械生产使实用漆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社会的转变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崇洋媚外的思想曾长期误导中国审美思想,掀起一段“西洋画热”,无论是表现方法上,还是材料上,似乎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改革开放后,随着新材料、新技法在漆画中的使用,为现代漆艺的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现代漆艺逐渐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漆艺从传统漆艺文化汲取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它并不单薄。现代漆艺的新材料主要有骨、木、石、蛋壳、螺钿、金属等,种类繁多。在颜料方面,现代漆画艺术的大多使用腰果漆,一是成本低,符合经济价值;二是易干,加快制作进度。新材料中,蛋壳表现尤为特出,一方面蛋,壳镶嵌不仅解决了漆画表现中原先处理白色的困难;另一方面,蛋壳的使用,其肌理感,增强了漆画语言与美感,艺术效果质朴自然。蛋壳的语言即是自然的语言,亦即漆画的语言即是自然的语言,成为漆画艺术中最吸引人和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嵌铜丝、铁丝等是以线条的形式成为新技法中的造型方法,同时也对画面进行空间划分。
漆画艺术中的新材料并不等于综合绘画的表现艺术,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而这语言美对材料具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漆画的选择,被选中的新材料必然是可以增强漆画语言的。漆画的艺术美,不同于中国画意境美,也不同于西方画表现美,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美,犹如坎坎之音的乐府诗。就像现代打油诗对乐府诗一样,新材料给漆画注入了新的意蕴,换发了现代漆艺的新风貌。
二、现代漆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使中国经济至今呈现健康发展,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对艺术发展带来的益处,同人民的生活水平受益一样,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现代漆艺亦是如此。
“中国漆画”这一美术命题的出现较晚,直到1984年,中国漆画第一次以獨立画种的身份进入第六届全国美展,才宣告了这个新画种的正式成立。自此之后,漆画进入人们的眼线,呈现良好的发展。近些年来,市场上开始流通漆画,漆画的收藏价格较高,收藏人群较为集中,这也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受限。漆画大多都是挂在办公室、会议厅等公共场合,或是向亲朋、或是向国外人展示漆画的魅力,沉着大气,流光溢彩,颇具气度,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艺术形式。漆画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画、西方画之外的第三种最有表现力的纯绘画艺术形式,这是市场经济的效应。曾经一度,市场上充斥着铜臭铁锈,绘画艺术成为人们交易的物品,价格被炒到很高。政府对市场经济加大了宏观调控,使艺术回归自然,中国画、西方画的价格都大幅回落,而漆画却呈现反趋势的价格上涨。一是现代漆画从传统漆画中产生,传统漆艺有着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大力保护与支持,使得漆画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漆画制作出的数量为数尚少,物以稀为贵,全国范围内漆画生产地并不多,规模不大,以福建居多,陕西、山西、湖南等地零星有生产的地方,这是由于漆画的制作过程繁琐,持续时间长的限制。三是漆画的质感好,细腻精美,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艺术表现,艺术价值高,符合人们收藏的价值需求。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艺术进步的空间,艺术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文化繁荣的假象是文化泛滥,当代文化在娱乐至上的氛围中,呈现出文化泛滥的迹象,人心浮躁,过度追求个性与装饰,忽略文化底蕴中的真谛。现代漆艺这浮躁的社会带来了一份安宁与真实,个性与共性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互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漆艺同中国画一样,它的出发点与终点不是促进或者受益于经济,而是实现自身文化与思想的传承,然而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创造与传承中,对经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促进艺术的发展。经济对艺术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史以来表现的非常明显,汉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漆艺的辉煌,唐代国家的昌盛成就了漆艺的再次辉煌,当代中国经济再次崛起使传统漆艺得以传承,使现代漆艺及其艺术表现——现代漆画,呈现良好发展。
三、现代漆艺在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倡导中成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明熔炉温度的持续走高,价值追求的歪曲,如此等等,都在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一点一点流失。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传统技艺、工匠文化,尤其手工技艺丧失的最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旗竖立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提到日程上来,并备受重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再次重现光环,如古建筑、洞窟壁画、碑刻、雕塑、民间剪纸、手工油纸伞、木刻版画、手工家具、传统漆艺如此等等,无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二战后,日本注重国民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传承,因此很快从被战争掏空了的废墟中脱离出来,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德国战国努力改变人人讨厌的“德国制造”,打造精工细造的产品,让世界重新认识和认可“德国制造”,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言词。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工匠技艺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更是一条强国、兴国道路,它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正面硝烟战争趋向于碎片化,信息战、文化战、思想战在不断的白日化,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文化入侵即是指文化战,文化决定了国家软实力。 文化兴国、科教兴国成为国策,人们日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国家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教育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入到传承传统工艺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从事传统与现代漆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现代漆画艺术创作的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现代漆艺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宽。正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使得现代漆艺拥有良好发展的文化氛围,在现代艺术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以福建为例,每年全国美展都有许多漆画作品入围,当地对现代漆画的生产尤为重视,尤其福州、厦门两地,已经成为全国现代漆画生产的代表。
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使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冲击的今天得以传承与发展。正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代漆艺是民族文化遗产,只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使民族文化的闪光点不断绽放奇光异彩,让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优秀分子,才是对民族文化的最好保护与弘扬,现代漆艺在这条道路上已经作出有效性的探寻与摸索。
四、现代漆艺的审美特色
我国上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曾掀起一阵“美学热”,毫不亚于当代的“经济学”。朱光潜和宗白华是这两个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人物,主客观辩证统一与“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是他们的美学思想,对国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研究,但审美思想一直存在,如孔孟的儒家审美思想、老庄的道家审美思想等。传统漆艺的审美思想经历了几个几段的转变,从宗教漆艺向贵族漆艺的转变,从贵族漆艺向世俗漆艺的转变,从实用漆艺向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漆艺的转变。现代漆艺完成了对传统漆艺的审美转变,从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漆艺向具有实用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转变,这是历史进步的内在要求。西方美学思想对我国近现代的审美思想影响巨大,一大批学者纷纷进入到探索我国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歷史车轮中,波及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个范畴,研究者挖尽心思寻找出中国审美文化的存在事实,为的是不使华夏文明在任何一方面落后于世界文明,而事实证明确是如此。传统漆艺过去几千年作为贵族奢侈品,已经形成了高贵的审美文化,因此现代漆艺要想独立于当代艺术范畴,必须同传统漆艺审美思想割裂出来,形成现代漆艺审美思想,割裂并不是抛弃,而是舍弃,选择适合的、先进的、顺应时代的,摒弃格格不入的、落后的、不顺应时代的。中国现代漆艺的审美思想同现代美学一样,既年轻又古老,是含着深厚审美文化底蕴又不失当代审美特色的意识形态。
现代漆画对新材料、新技法的接受,表现方法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是现代漆艺审美思想转变的具体表现。现代漆画已然位列中国绘画艺术的前列,甚至有望比肩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因为现代漆画同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是古老的艺术,它最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的朱漆木碗。
五、结语
阐释中发现,现代漆艺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漆艺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思想形态。现代漆画是现代漆艺的最直接表现,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充分利用,背靠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有着强大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经历了传统“致用为本”思想到现代艺术表现思想的转变,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优秀典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依靠,又兼有现代审美思想,中国现代漆艺必将成为世界艺术的一棵常青树。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胡玉康:《战国秦汉漆器》[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潘天波:《现代漆艺美学》[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2).
关键词:现代漆艺;传统漆艺;社会情境;审美转变
中国现代漆艺,是基于传统漆艺的意义上讲的。现代漆画是现代漆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作为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和解体重构的发展过程。传统漆艺是指漆的艺术,漆器的艺术。而现代漆艺,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脱离器物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形态。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磨漆画在北京展览,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巨大轰动,中国的漆艺家纷纷投入中国现代漆画的探索中,为中国现代漆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漆画的发展,是现代漆艺进步的标志。现代漆艺经过当代人的半个世纪努力,发展至今在中国已具有独立的文化范畴,现代漆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也获得了独立发展空间。
一、新材料、新技法对现代漆艺的积极作用
传统漆艺的制作材料较为单一,仅使用天然漆,也叫大漆,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对传统漆艺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技法作了详细介绍,是我国古代漆艺著作的典范。近现代以来,机械生产使实用漆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社会的转变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崇洋媚外的思想曾长期误导中国审美思想,掀起一段“西洋画热”,无论是表现方法上,还是材料上,似乎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改革开放后,随着新材料、新技法在漆画中的使用,为现代漆艺的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现代漆艺逐渐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漆艺从传统漆艺文化汲取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它并不单薄。现代漆艺的新材料主要有骨、木、石、蛋壳、螺钿、金属等,种类繁多。在颜料方面,现代漆画艺术的大多使用腰果漆,一是成本低,符合经济价值;二是易干,加快制作进度。新材料中,蛋壳表现尤为特出,一方面蛋,壳镶嵌不仅解决了漆画表现中原先处理白色的困难;另一方面,蛋壳的使用,其肌理感,增强了漆画语言与美感,艺术效果质朴自然。蛋壳的语言即是自然的语言,亦即漆画的语言即是自然的语言,成为漆画艺术中最吸引人和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嵌铜丝、铁丝等是以线条的形式成为新技法中的造型方法,同时也对画面进行空间划分。
漆画艺术中的新材料并不等于综合绘画的表现艺术,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而这语言美对材料具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漆画的选择,被选中的新材料必然是可以增强漆画语言的。漆画的艺术美,不同于中国画意境美,也不同于西方画表现美,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美,犹如坎坎之音的乐府诗。就像现代打油诗对乐府诗一样,新材料给漆画注入了新的意蕴,换发了现代漆艺的新风貌。
二、现代漆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使中国经济至今呈现健康发展,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对艺术发展带来的益处,同人民的生活水平受益一样,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现代漆艺亦是如此。
“中国漆画”这一美术命题的出现较晚,直到1984年,中国漆画第一次以獨立画种的身份进入第六届全国美展,才宣告了这个新画种的正式成立。自此之后,漆画进入人们的眼线,呈现良好的发展。近些年来,市场上开始流通漆画,漆画的收藏价格较高,收藏人群较为集中,这也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受限。漆画大多都是挂在办公室、会议厅等公共场合,或是向亲朋、或是向国外人展示漆画的魅力,沉着大气,流光溢彩,颇具气度,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艺术形式。漆画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画、西方画之外的第三种最有表现力的纯绘画艺术形式,这是市场经济的效应。曾经一度,市场上充斥着铜臭铁锈,绘画艺术成为人们交易的物品,价格被炒到很高。政府对市场经济加大了宏观调控,使艺术回归自然,中国画、西方画的价格都大幅回落,而漆画却呈现反趋势的价格上涨。一是现代漆画从传统漆画中产生,传统漆艺有着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大力保护与支持,使得漆画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漆画制作出的数量为数尚少,物以稀为贵,全国范围内漆画生产地并不多,规模不大,以福建居多,陕西、山西、湖南等地零星有生产的地方,这是由于漆画的制作过程繁琐,持续时间长的限制。三是漆画的质感好,细腻精美,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艺术表现,艺术价值高,符合人们收藏的价值需求。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艺术进步的空间,艺术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文化繁荣的假象是文化泛滥,当代文化在娱乐至上的氛围中,呈现出文化泛滥的迹象,人心浮躁,过度追求个性与装饰,忽略文化底蕴中的真谛。现代漆艺这浮躁的社会带来了一份安宁与真实,个性与共性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互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漆艺同中国画一样,它的出发点与终点不是促进或者受益于经济,而是实现自身文化与思想的传承,然而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创造与传承中,对经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促进艺术的发展。经济对艺术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史以来表现的非常明显,汉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漆艺的辉煌,唐代国家的昌盛成就了漆艺的再次辉煌,当代中国经济再次崛起使传统漆艺得以传承,使现代漆艺及其艺术表现——现代漆画,呈现良好发展。
三、现代漆艺在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倡导中成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明熔炉温度的持续走高,价值追求的歪曲,如此等等,都在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一点一点流失。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传统技艺、工匠文化,尤其手工技艺丧失的最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旗竖立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提到日程上来,并备受重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再次重现光环,如古建筑、洞窟壁画、碑刻、雕塑、民间剪纸、手工油纸伞、木刻版画、手工家具、传统漆艺如此等等,无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二战后,日本注重国民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传承,因此很快从被战争掏空了的废墟中脱离出来,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德国战国努力改变人人讨厌的“德国制造”,打造精工细造的产品,让世界重新认识和认可“德国制造”,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言词。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工匠技艺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更是一条强国、兴国道路,它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正面硝烟战争趋向于碎片化,信息战、文化战、思想战在不断的白日化,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文化入侵即是指文化战,文化决定了国家软实力。 文化兴国、科教兴国成为国策,人们日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国家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教育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入到传承传统工艺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从事传统与现代漆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现代漆画艺术创作的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现代漆艺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宽。正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使得现代漆艺拥有良好发展的文化氛围,在现代艺术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以福建为例,每年全国美展都有许多漆画作品入围,当地对现代漆画的生产尤为重视,尤其福州、厦门两地,已经成为全国现代漆画生产的代表。
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使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冲击的今天得以传承与发展。正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代漆艺是民族文化遗产,只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使民族文化的闪光点不断绽放奇光异彩,让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优秀分子,才是对民族文化的最好保护与弘扬,现代漆艺在这条道路上已经作出有效性的探寻与摸索。
四、现代漆艺的审美特色
我国上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曾掀起一阵“美学热”,毫不亚于当代的“经济学”。朱光潜和宗白华是这两个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人物,主客观辩证统一与“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是他们的美学思想,对国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研究,但审美思想一直存在,如孔孟的儒家审美思想、老庄的道家审美思想等。传统漆艺的审美思想经历了几个几段的转变,从宗教漆艺向贵族漆艺的转变,从贵族漆艺向世俗漆艺的转变,从实用漆艺向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漆艺的转变。现代漆艺完成了对传统漆艺的审美转变,从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漆艺向具有实用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转变,这是历史进步的内在要求。西方美学思想对我国近现代的审美思想影响巨大,一大批学者纷纷进入到探索我国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歷史车轮中,波及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个范畴,研究者挖尽心思寻找出中国审美文化的存在事实,为的是不使华夏文明在任何一方面落后于世界文明,而事实证明确是如此。传统漆艺过去几千年作为贵族奢侈品,已经形成了高贵的审美文化,因此现代漆艺要想独立于当代艺术范畴,必须同传统漆艺审美思想割裂出来,形成现代漆艺审美思想,割裂并不是抛弃,而是舍弃,选择适合的、先进的、顺应时代的,摒弃格格不入的、落后的、不顺应时代的。中国现代漆艺的审美思想同现代美学一样,既年轻又古老,是含着深厚审美文化底蕴又不失当代审美特色的意识形态。
现代漆画对新材料、新技法的接受,表现方法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是现代漆艺审美思想转变的具体表现。现代漆画已然位列中国绘画艺术的前列,甚至有望比肩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因为现代漆画同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是古老的艺术,它最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的朱漆木碗。
五、结语
阐释中发现,现代漆艺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漆艺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思想形态。现代漆画是现代漆艺的最直接表现,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充分利用,背靠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有着强大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经历了传统“致用为本”思想到现代艺术表现思想的转变,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优秀典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依靠,又兼有现代审美思想,中国现代漆艺必将成为世界艺术的一棵常青树。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胡玉康:《战国秦汉漆器》[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潘天波:《现代漆艺美学》[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