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千万不能滥用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全国在沪召开的“关注疼痛治疗的胃肠道副反应”研讨会透露了这样一个事实:70%的人由于疼痛而乱用镇痛药,出现溃疡、出血、胃肠道穿孔等胃肠道副作用。因乱用镇痛药而危及生命的人数,已经不亚于患白血病的人数。
  对13000人专项抽样调查显示,40%的人服用镇痛药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30%的人服用镇痛药后会引发胃炎、黏膜损伤,0.5%的人出现胃穿孔症状,与因患白血病而死亡的概率相等。
  据介绍,目前各类镇痛药有100多种,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两种,这些药尽管作用机理不一,但均能够消炎止痛。
  如今,有相当多的人一旦遇到偏头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等急性疼痛,不管疾病的起因,就急着要用镇痛药制止,有的甚至把镇痛药当成常规药服用。有的人还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或缩短药物的间隔时间。这样,虽然可以暂时地消除不舒服的感觉,但长期如此,却可能产生药物的依赖,甚至会造成肾脏损害。据悉,经常使用止痛药的人,会出现肾乳头坏死或间质肾炎,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医学上称之为“止痛药性肾病”。
  “止痛药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与这类药物的毒性代谢有关。不仅如此,2005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示所有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病风险。尤其是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西乐葆等这些在国内使用的非处方药品,均属于FDA警示的“重点对象”。
  所以,患者在没有征得医生的同意,不要轻易改变药物的剂量:口服止痛药的前后不要饮酒,因酒精可以增加止痛药物的毒性。哪怕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脏及肾脏的损害。
  另外,一些止痛药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可表现有恶心、呕吐、反酸、消化不良、便秘、头痛、头晕、皮疹、呼吸急促等,如出现上述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向医生咨询,更换其他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最后要交代的是,在服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这不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药的用药量减少,有效时间延长,甚至逐渐取消药物而不出现疼痛。
其他文献
咀嚼运动是人体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除了与人体的进食、消化有重要关系外,还可以增加大脑相应区域的血流和激活程度,提高人体的认知、记忆等功能。咀嚼运动具有节律性和半自律性
春季是指阴历正月、二月、三月或从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黄帝内经·素问》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对老年人来说,春天更应注意饮食调养,保证健康长寿。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
自古典经济学以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的财政政策能否对社会总需求进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这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而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国债经济效应的理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温泉疗养结合物理治疗对缓解慢性腰腿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进行专病疗养。入院后为所有患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制定温泉水疗方案,进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明确诊断结直肠息肉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为A组(炎性息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协助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于2013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8例腮腺恶性
背景与目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对射线敏感性低,增加肿瘤区的放射剂量可能进一步延长局控和生存期。然而由于正常组织耐受量限制,普通三维适形技术(3 dimensional convention radi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