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弊端种种,教改课改举步维艰,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谁最有资格为它把脉开方?是那些远离一线、目无国情、只会援引世界学术前端理论的专家们吗?是那些偶尔出入校园、只看数据、只重政绩的教育官员吗?我看未必。春江水鸭,患者最知病痛。按理说一线教师及广大学生和家长应该最有发言权,可是话语权却并不在他们手里,这其实是基础教育最严重的弊端之一。仅有此弊,就能派生出无数弊端。但是“怎么办”,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一、教育官僚体制亟待破除
和一切事物一样,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尊重它,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满意的结果;相反,无视规律,仅凭主观意志和热情去对待它,它不仅不买帐,还会狠狠地教训你,让你鸡飞蛋打一场空。
用一般方法和原则作指导,甚至借鉴管理企业的办法(如量化考核、统一尺度、程式化操作)来兴办教育,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外行领导内行,官员指导教育,结果必然如此。
我们并非缺乏教师出身的官员,但教师一旦变成了官员,就会立刻融入官场,很快忘记他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尽管他自己曾经深受其害。做了校长,应当从教育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以教育家的身份去工作,而不是把自己妆扮成行政官员。
二、用统一尺度衡量教育成果、选拔人才的机制必须砸碎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化水平越来越高,需要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教育应当面向社会,正视现实。现代基础教育担当的职责和任务不光是为高一级学府输送生源,而是为每一个人提供发展和完善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人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以此来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那种“华山一条道”的做法,只是体现了人们美好的主观愿望,与丰富而且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我们还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天资最平庸的孩子,也有资格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有权利学习诚实、道德以及生活的基本态度和技能。因为,一个孩子,将来可以不上大学,但一定要生活。假如我们没有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家学者,那就训练一批合格的爸爸妈妈好了。这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用层层考试的办法层层选拔人,实际上就是用层层考试的办法层层否定人。淘汰不是目的,发展与完善才是目标。应该根据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引导他们在学校心情愉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尝试用多样化方式考察学生在校学习成果,根据特长选拔和推荐人才。
三、对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办法必须革新
就现状看,当前衡量和考核一线教师工作成效的唯一尺度是所谓的“教学指标”,说白了就是考试成绩。
尺度具有权威性。钢性的成绩单不仅决定着教师职称是否能够得到晋升,报酬是多是寡,而且教师的荣誉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似乎也仅仅取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非实际能力。在基础教育领域,成绩单就意味着教育成果。成绩决定一切。
有人把根源归咎于高考。从推卸责任的角度来说,这不失是一种既省事又简单的办法。
但是,这样以来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学期末了,一县一区,校划上中下,人分三六九。下辖各学校被排名示众,凭的就是成绩单。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要成绩,学校领导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只能向学生要成绩,重压最终落在一线教师和学生肩上。于是,和谐愉快的教学关系变成了对立玩命的敌对关系。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对成绩单的痴迷。
四、必须对现有教师进行全面培训,用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装备教师队伍
从字面上看,素质教育是一个新概念,但从本质上讲,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理念。
由于我们在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上误入歧途,致使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明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不会教书,不善于教书,错误地把教给学生某一学科的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全部任务,从而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
而素质教育的全部要义,就在于对人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作出了回应,体现着对受教育者的充分理解和关注。
鉴于素质教育理念与现行思维模式之间的矛盾,为了从根本上清除障碍,有必要对现存教师队伍进行一次切实全面的培训,用着眼于发展人的思维,替代单纯教授知识的传统;以注重发掘人的潜质,培养多样性人才的思路,替代只凭考试成绩论优劣的办法;以崭新的理念武装教师队伍,使他们善于教书,学会育人,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贯彻和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主力军。
五、必须加高师范院校出门门槛,严把基础教育行业准入关
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可谓良莠不分,参差不齐。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事,见面也会互称老师,可是,深究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甚是惊人。
再举一个例子。作文课上,我发现学生在作文题目上赫然加着书名号,行文当中逗号、句号居然顶格写。据学生讲,这种规矩竟然是他们前任语文老师教的!按理说,这种误人子弟的家伙更本就没有资格站讲台。可是,实际上人家在讲台上已经混了好多年。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选人用人问题,只怕仅仅用一个失察是很难搪塞过去的。
下面,就从机制内部探讨一下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们知道,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一点,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在我们古老的国度也早已成为共识。《论语》就有 “厩焚,子曰:伤人乎?不问马”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人的崇高性。我们也经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把培育人的事业当作一般事情去对待。一家工厂生产一批次品,至多是浪费一些人力和物力。而学校一旦教出不合格学生,受害的就不止是一批人,还将关系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深度危害我们致力建设的和谐社会。影响一旦形成,就是再花一百年时间,也不易清除。
为此,国家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从源头上下功夫,在摇篮中做文章。一要对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整顿,去其杂芜,明确育人方向,聚精会神抓好塑造教师的工作;二要筛选,一定要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准出标准,把好出门这一关。经过审查,真正把那些学业优良、品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选拔出来,发给他们“教育行业准入资格证”,使他们同一般毕业生区别开来。以便杜绝人才资源配备中的随意性,真正为繁荣和发展教育事业肩负起责任,而不是只管进、不管出,迷失在教育产业化风潮中,忘记背负。
六、提高教师待遇,用优厚的待遇巩固和加强师资队伍
当然,除了用崇高事业去激励、用严格制度去规范而外,我们还应该用优厚的报酬去吸引人,通过“高一格”的实惠和政策措施,把优秀人才组织到我们队伍当中。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官僚体制亟待破除
和一切事物一样,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尊重它,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满意的结果;相反,无视规律,仅凭主观意志和热情去对待它,它不仅不买帐,还会狠狠地教训你,让你鸡飞蛋打一场空。
用一般方法和原则作指导,甚至借鉴管理企业的办法(如量化考核、统一尺度、程式化操作)来兴办教育,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外行领导内行,官员指导教育,结果必然如此。
我们并非缺乏教师出身的官员,但教师一旦变成了官员,就会立刻融入官场,很快忘记他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尽管他自己曾经深受其害。做了校长,应当从教育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以教育家的身份去工作,而不是把自己妆扮成行政官员。
二、用统一尺度衡量教育成果、选拔人才的机制必须砸碎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化水平越来越高,需要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教育应当面向社会,正视现实。现代基础教育担当的职责和任务不光是为高一级学府输送生源,而是为每一个人提供发展和完善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人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以此来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那种“华山一条道”的做法,只是体现了人们美好的主观愿望,与丰富而且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我们还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天资最平庸的孩子,也有资格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有权利学习诚实、道德以及生活的基本态度和技能。因为,一个孩子,将来可以不上大学,但一定要生活。假如我们没有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家学者,那就训练一批合格的爸爸妈妈好了。这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用层层考试的办法层层选拔人,实际上就是用层层考试的办法层层否定人。淘汰不是目的,发展与完善才是目标。应该根据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引导他们在学校心情愉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尝试用多样化方式考察学生在校学习成果,根据特长选拔和推荐人才。
三、对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办法必须革新
就现状看,当前衡量和考核一线教师工作成效的唯一尺度是所谓的“教学指标”,说白了就是考试成绩。
尺度具有权威性。钢性的成绩单不仅决定着教师职称是否能够得到晋升,报酬是多是寡,而且教师的荣誉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似乎也仅仅取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非实际能力。在基础教育领域,成绩单就意味着教育成果。成绩决定一切。
有人把根源归咎于高考。从推卸责任的角度来说,这不失是一种既省事又简单的办法。
但是,这样以来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学期末了,一县一区,校划上中下,人分三六九。下辖各学校被排名示众,凭的就是成绩单。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要成绩,学校领导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只能向学生要成绩,重压最终落在一线教师和学生肩上。于是,和谐愉快的教学关系变成了对立玩命的敌对关系。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对成绩单的痴迷。
四、必须对现有教师进行全面培训,用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装备教师队伍
从字面上看,素质教育是一个新概念,但从本质上讲,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理念。
由于我们在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上误入歧途,致使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明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不会教书,不善于教书,错误地把教给学生某一学科的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全部任务,从而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
而素质教育的全部要义,就在于对人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作出了回应,体现着对受教育者的充分理解和关注。
鉴于素质教育理念与现行思维模式之间的矛盾,为了从根本上清除障碍,有必要对现存教师队伍进行一次切实全面的培训,用着眼于发展人的思维,替代单纯教授知识的传统;以注重发掘人的潜质,培养多样性人才的思路,替代只凭考试成绩论优劣的办法;以崭新的理念武装教师队伍,使他们善于教书,学会育人,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贯彻和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主力军。
五、必须加高师范院校出门门槛,严把基础教育行业准入关
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可谓良莠不分,参差不齐。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事,见面也会互称老师,可是,深究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甚是惊人。
再举一个例子。作文课上,我发现学生在作文题目上赫然加着书名号,行文当中逗号、句号居然顶格写。据学生讲,这种规矩竟然是他们前任语文老师教的!按理说,这种误人子弟的家伙更本就没有资格站讲台。可是,实际上人家在讲台上已经混了好多年。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选人用人问题,只怕仅仅用一个失察是很难搪塞过去的。
下面,就从机制内部探讨一下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们知道,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一点,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在我们古老的国度也早已成为共识。《论语》就有 “厩焚,子曰:伤人乎?不问马”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人的崇高性。我们也经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把培育人的事业当作一般事情去对待。一家工厂生产一批次品,至多是浪费一些人力和物力。而学校一旦教出不合格学生,受害的就不止是一批人,还将关系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深度危害我们致力建设的和谐社会。影响一旦形成,就是再花一百年时间,也不易清除。
为此,国家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从源头上下功夫,在摇篮中做文章。一要对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整顿,去其杂芜,明确育人方向,聚精会神抓好塑造教师的工作;二要筛选,一定要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准出标准,把好出门这一关。经过审查,真正把那些学业优良、品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选拔出来,发给他们“教育行业准入资格证”,使他们同一般毕业生区别开来。以便杜绝人才资源配备中的随意性,真正为繁荣和发展教育事业肩负起责任,而不是只管进、不管出,迷失在教育产业化风潮中,忘记背负。
六、提高教师待遇,用优厚的待遇巩固和加强师资队伍
当然,除了用崇高事业去激励、用严格制度去规范而外,我们还应该用优厚的报酬去吸引人,通过“高一格”的实惠和政策措施,把优秀人才组织到我们队伍当中。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