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吡非尼酮与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例由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发展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资料,用“pirfenidone”及“N-acetylcysteine”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为CPFE进展为IPF,2018年2月开始使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抗纤维化治疗,肺功能指标、CT检查结果均有改善,无明显不良
【机 构】
:
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吡非尼酮与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例由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发展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资料,用“pirfenidone”及“N-acetylcysteine”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为CPFE进展为IPF,2018年2月开始使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抗纤维化治疗,肺功能指标、CT检查结果均有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共检索到6篇相关文献,其中4篇的研究结果显示吡非尼酮联合NAC治疗肺纤维化效果优于吡非尼酮或NAC单药治疗.另外2篇的研究结果显示吡非尼酮联合NAC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率高于吡非尼酮单药治疗组.结论 吡非尼酮联合NAC对改善IPF患者肺功能有一定作用,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收治的212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低剂量组(n=104)和高剂量组(n=108).2组患儿均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低剂量组患儿给予100 mg·kg-1猪肺磷脂注射液雾化吸入,高剂量组患儿给予200 mg·kg-1猪肺磷脂注射液雾化吸入.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在前列腺癌的检测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原发性前列腺癌的定位与分期、复发性前列腺癌的监测.目前,以PSMA为靶点的显像剂主要是放射性核素68Ga和18F的化合物.该文综述了临床常用的小分子抑制剂68Ga-PSMA-11和18F-PSMA-1007的特点,以及其在前列腺癌显像中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其在不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黏液表皮样癌(ME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由于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高转移率和复发率,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高表达于快速生长的上皮肿瘤中,与上皮性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参与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黏附、信号传导、迁移和增殖,并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当细胞与细胞间发生黏附作用时,EpCAM聚集于细胞膜表面,可改变细胞内的微环境,影响MEC的预后及转移.EpCAM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为ME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
目的 观察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单荷包单点牵引PPH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PPH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组的黏膜环宽度、黏膜环均匀率、痔核回缩率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改良组治愈率98%,高于常规组的86%(P<0.05).2组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改良组术后VAS评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风险评分(PARS)和哮喘预测指数(API)对反复喘息幼儿发生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预测价值,为儿童哮喘的精准预测提供充分的证据.方法 收集100例1~3岁反复喘息儿童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PARS和API评估,随访观察患儿是否发生哮喘,比较两者单独或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结果 PARS预测反复喘息幼儿发生哮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55% 和86.52%,ROC AUC为0.744(95%CI 0.578~0.909).API预测反复喘息幼儿发生哮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3% 和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损伤小鼠肝脏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给小鼠灌服全氟辛烷酸钾(10 mg/kg,连续灌胃18 d)建立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模型.建模后,4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模型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芍药苷100、50、10 mg/(kg·d)]及阳性对照组[益肝灵片1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3周.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各种酶的水平,包括ALT、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肝脏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另外采用HE染色法检测
目的 探讨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术后均每日使用双下肢间隙性充气加压治疗2次,试验组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则不予以对应处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结果 术后第7日,试验组13.0%(7/54)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的29.6%(16/54);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13.
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等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受到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抑制因子、信号通路等的调控,肿瘤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一些具有扶正、化淤、解毒等功效的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抑制其增殖迁移,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等的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多途径、多靶点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该文就肿瘤血管新生及中医药抗肿瘤血管新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出生的600名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病历资料和一般资料调查表采集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窒息、宫内感染等,母亲资料包括年龄、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前置胎盘、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解脲脲原体感染等.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于新生儿出生第4、6周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判断有无嗜酸
目的 探究基于大数据下的基层医院-社区健康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大数据下的基层医院-社区健康干预模式进一步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G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及血压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自我干预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干预前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