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开作文的快乐之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乃至重写才能写成。多和学生交流,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感觉要写出好作文并不难。作文的进行要纵向比而不横向比,只比谁比原来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我能,我行,我进步,我快乐”。
  【关键词】兴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 佳作应要多锤炼 在评价中体验作文的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89-02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愁眉苦脸,老师也无可奈何,师生都仿佛喝中药,苦得很。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尤其是在叙事的时候,或者是颠三倒四言不达意,或者是一些凌乱的表意符号不知所云,或者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臃肿拖沓……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在《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文中十分尖锐地指出:既然叫“写作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
  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兴趣问题;有了兴趣,不愁写作水平上不去。但事实是: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愉悦,老师也没有把“快乐”传递给学生,因此,写作当然不会有兴趣。尤其是当习作需要“重写”的时候,那可真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重写”这个词,也总是和惩罚、痛苦、倒霉、丢脸、负担这类灰暗的词语连在一起。被教育界尊为“站在大写的人字上”的教坛翘楚于漪先生, “以兴趣为先导,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被老师们公认为“教师模型”的杏坛耆宿斯霞先生,“运用儿童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培养读写能力”,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对写作充满兴趣,水平逐年提高。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作文为内容,以快乐游戏为学习方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生活,从而激发表达欲望”的“快乐大作文”理念,更是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阐析。专家们的实践凸显这样几个关键词:兴趣、快乐。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要让学生爱上写作,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快乐,哪怕是“重写”,也应该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一次重写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的。
  以前,每当我捧着小作文本走进教室的时候,看见的总是一张张紧张的脸,当我报出重写习作的学生名字的时候,总是会看见一部分人绽开了笑脸,乐得像上天堂;而另一部分人眉头紧蹙,愁得像下地狱。抱着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我从多方面引导,让学生领悟到: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所谓的“重写”就是比较大的修改,就好像人动大手术,动了手术毛病才会好,毛病好了,作文自然就不错了。
  一次,我的论文获得了省级比赛的一等奖,并应评委会之邀参加了颁奖大会,还在大会作了发言。回来后,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学生。大家十分惊奇,纷纷叫起来:“哇,老师,你好厉害!”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鱼儿”既已上钩,我便抛出“鱼饵”:“是啊,一等奖全省也没有几个呢!不过,你们猜猜看,这篇文章我写了多长时间?”“一小时?”摇头;“一天?”摇头;“一星期?”还是摇头……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我才重重地说:“是三十几天!”三十多个人全都呆住了:“哇塞!老师写作文要花这么长时间啊?”“当然,不花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写好文章呢?再猜猜看,我改了多少次?”当听说竟然修改了几十次时,大家既感到不可思议又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终于悟出:自己的作文不那么好,就是因为写完了,从来不修改的。
  我还带学生阅读谈迁的故事:大半生的心血一夜之间被盗,谈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写”,期间不断修正、充实,终于写成了鸿篇巨制《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如果说老师的故事高不可攀,谈迁的故事遥不可及,那么身边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我班蒋同学为了参加苏州市中小学生限时阅读大赛,在一天内三次重写习作,一次比一次内容丰富、语言精炼,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大家不得不相信这样的事实: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但是,“重写”习作毕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谁会乐意呢?我告诉学生:一次重写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的。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并强化这样的观念:“重写”并不可耻,我是在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要抓住老师给予我的机会,我一定会超越自己!如今,变化最大的是:我捧着本子进教室,呼啦一群人围上来:“老师,我要重写吗?”然后重写的人笑眯眯地走了,不重写的人当然更是乐滋滋地。
  佳作应要多锤炼——运用网络语言、流行语等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感觉“重写”其实“小菜一碟”,没什么了不起的,让硬梆梆的指令变得柔软起来。
  过去,老师留在学生作文本上的“重写”二字,总能明显地看到这样的特征:笔画特硬,字号特大,个别笔画特长……见字如见人:仿佛一个气呼呼的老师就站在眼前,让人有些汗毛凛凛的感觉。我想,这种做法其实无形中给了学生这样的暗示:你很不认真!我很生气!再不好好写我不客气了……试想,这样压力之下的学生怎么可能写好习作呢?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后,我尝试着用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来交流,让硬梆梆的指令变得柔软起来。于是,各种网络语言、表情图案、英语日常用语进入了我的批语。
  比如钱同学,一次他连续十来天的日记都是几个字:今天我真累!几天后,我在日记本上和他聊起了天:
  第一天:真难过,看不到你的大作了!
  第二天:怎么还是累啊?今天干什么啦?
  第三天: 晕!
  第四天: 我忍无可忍啦!再不认真写,你就成菜鸟啦!
  估计这句话激发了他的男子汉气概,他终于提笔写了一篇质量上乘的习作。不过这次记叙的是家里老奶奶生病了,快过世了,家里人商量怎么住院看病、怎么处理后事等,然后笔锋一转:   “唉,人为什么都会死呢?老太太真可怜啊!就要被一团火烧掉了!以后再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了! 呜呜呜~~~”
  我也被感染了,在习作后画了一个大哭的表情,然后写道:
  “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事实,所以更应该抓紧每一分钟,做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你说呢?”
  第二天的习作本上多了一行字:
  “嗯,我想也是!以后我会好好写日记的!!!”
  “如果再写一次或者作些修改,你的习作一定会很优秀!怎么样?试一试?”
  “你选择的事例非常典型,但是经过叙述得不很具体,好可惜哦!改一改,OK?”
  诸如此类商量式的温馨的话语,屡屡出现在我的评语中,我相信:这样的话语,一定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也一定会激发他们“重写”的愿望。
  在评价中体验作文的乐——纵向比较而不横向比较,不比谁写得更好,只比谁比原来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重写”的过程中体验到“我能,我行,我进步,我快乐”。
  学生不再害怕“重写”习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光不怕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一次,卫同学的习作《我的爱好》写得差强人意。尽管卫同学是班内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是这样的习作必须要重写才行。考虑到女孩子比较自尊,特爱面子,我在评语中先指出了不足,然后写上:“建议本次习作重写,OK?”第二天交上来的习作本上,不仅有她重新写过而且进步明显的作文,还多了两个字:OK!我当即画上一个大拇指。再细细阅读她的习作:
  你要问我的爱好是什么?那当然是看书。
  5岁那年,爸爸妈妈去上海看望亲戚,让爷爷奶奶照顾我几天。那一天,我在家里玩玩具,开始还很兴奋,可没多久就感到无聊了。我在屋子里东转西转,想找点什么好玩的东西,可是一无所获。没办法,我只能躺在床上打滚儿。突然,我发现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上文字不多,画却不少,人物造型稀奇古怪,真有趣!这和以前看到的书可不太一样啊!我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后来才知道,那是漫画书。
  有一次,我正在看书,听见妈妈叫我吃饭,我“嗯”了一声,继续埋头看书。这一看就把一本书全都看完了。我看看时间不早了,急忙上楼去吃饭,妈妈指着我的脑袋说:“你呀,真是个小书虫!一看就是下午1:00,难道你肚子不饿?”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现在,我已经看了很多书了:《苹果树上的外婆》、《童年》、《母亲》……我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相信:读书会让我受益无穷!
  很明显,尽管仍有不少问题,但是和她之前的习作比起来,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我毫不吝啬地打上:优秀★,并把习作当作范文在班内朗读,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懂得——只要乐意修改、乐意重写,谁都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谁都能成为最优秀的一个!
  对于这些重写的习作,我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纵向比较,不比谁写得更好,只比谁比原来有进步。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需要尊重的,他们需要老师肯定他们付出的劳动,需要老师及时地赞美,哪怕这些“溢美之词”有点“言过其实”。事实上,有老师的指点,有学生自己“放下包袱”投入地写作,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他们都能在“重写”的过程中体验到“我能,我行,我进步,我快乐”。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吴同和著
  [2]《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于漪著,陈军等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3]《斯霞教育经验选编》
  [4]《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王栋生著
其他文献
舰载设备抗冲击能力是舰艇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轻级、中级舰载设备用冲击机进行考核,重级舰载设备用浮动冲击平台进行考核。我国目前的小型浮动冲击平台和标准浮动冲击平台仅能考核36吨以下的舰载设备,对中型浮动冲击平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特定中型浮动冲击平台,分析自身结构形式及外载荷对平台响应规律的影响。
  本文基于自主开发软件将冲击谱理论形成算法,对半正弦响应计算得到其冲击谱。从冲击谱定义出发解释了其各频段特性成因,揭示了其物理意义,同时具体剖析了伪速度与相对速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探测活动的不断增多,为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智能水下机器人)提供长时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成为了其完成长航程大潜深的任务的关键。惯性导航由于其工作原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定位误差,无法为全海深AUV提供长时间的精确位置信息。传统长基线定位需要在水下布放并标定至少三个水声应答器,深海应用时过长的布放和标定时间严重缩短了全海深AUV的有效作业时间。短基线系统受制于基线长度无法安装在全海深AUV上。超短基线系统的定位精度随斜距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全海深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与造船技术不断突破及人们对船舶舒适度需求的日益提高,船舶舱室噪声控制等技术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明确不同参数对船舶舱室噪声的影响,对舱室噪声预报控制、提高船舶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等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统计能量法,完成了不同单参数控制及多参数控制下对象船体各部分舱室噪声的预报与分析工作。以对象船体CAD图纸为建模蓝本基于统计能量法利用VA One软件建立全船统计能量模型,采用三段式舱室噪声预报方案,分别研究了激励载荷施加形式、船体板结构形式以及声腔子系统形式
构建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图是帮助人类了解海洋开发海洋的重要手段,水下机器人则是获取海底地形的重要工具。而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导航方式中,惯性导航会产生持续的累积误差,声学导航包括长基线、短基线等方式均需要提前布放声学信标,地形匹配导航可以完成精确制导但需已知先验地图,故水下机器人在未知海域的定位问题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水下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一种水下机器人导航方式,相比惯性导航、声学导航等导航方式具有不需要卫星信号修正
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 T.H.Li是广东省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头号杀手”,其所含环肽毒素既具强致死性,又有广阔应用前景,是医药业寻找新药物的重要资源。已有研究表明,脯氨酰寡聚酶(POP)是鹅膏肽类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种关键酶,但目前对该酶基因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我国剧毒鹅膏菌POP基因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剧毒鹅膏种类-致命鹅膏为材料首次克隆和分析了其脯氨酰寡聚酶基因POPA和POPB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ePOPA和AePO
【摘要】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特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我们在积极思考学校特色课程如何更好地为德育服务,让“阳光呼拉圈”运动不仅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特色课程 德育 阳光呼啦圈 现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8-01  一、形成背景  为了深入推进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0-01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气息;背景材料贴近生活、实际;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是近几年政治试题的总体特点。依据这些试题特点,我对高三的政治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的方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5-01  在《差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差异教学追求的价值不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是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全体学生都接受有效的高质量的教育,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84-02  审视我们的语文试卷,无论是小学一年级还是高考的试卷,其中都会有一项试题——阅读理解,这一题也是出错率最高的。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引不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目前的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的英语教学比城市的英语教学都要滞后,乏味。英语课堂上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农村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笔者对提高课堂趣味性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 英语课堂 气氛沉闷 提高课堂效率和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