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先进的教学观念
  首先是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其次是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一定的教育技能
  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作业分析、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設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第十册《丰碑》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军需处长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三)进行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三、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
  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加以表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规律;能力  规律又称法则,是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
期刊
摘 要:智障幼儿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障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要努力增强智障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教给智障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巩固智障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智障幼儿;生活适应能力;行为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智力障碍幼儿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智障幼儿具有基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诗教学;传统文化;结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
期刊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还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和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乐意地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那么,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呢?  一、教师要倾注爱心,以情融情  课堂教学活动既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他们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但最有影响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吸收英语国家优秀的文化。同时,本文指出丰富学生知识、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采取新型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等将有利于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符合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期刊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爷爷家的舅舅拿出一个啤酒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天意,你能把瓶子里的棉花球拿出来吗?可以使用任何工具,但不能破坏这个瓶子。”  倒出来不就行了?我心里嘀咕着往啤酒瓶看去,原来,一个几乎和啤酒瓶瓶口一样大的棉花球正安安静静地呆在瓶底。我顺手从舅舅手里接过瓶子,很自然地让瓶口朝下,然后用力地甩了几下,心想肯定出来了,可一看棉花球呆在瓶子里纹丝不动。“天意,你这样甩是没用
期刊
摘 要:幼兒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尽早使孩子学会语言、学好语言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但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幼儿之间针对话题谈话的并不是很多,有的幼儿只听不说,也有的幼儿更多的时候用身体动作代替语言。因而,幼儿谈话的技能急需提高。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一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语言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幼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所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变的规范。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法;探索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
期刊
差生是在教学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存在差生的现象更为严重。从本人二十几年来在农村学校所任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期刊
现在的小学生信息量大,交往面广,活动量大,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比较浮躁,不够静心,独生子女缺少吃苦精神、缺乏坚强的意志。反映在学习上不扎实,不专心,怕苦怕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上课、怎样学习,上课自由散漫,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读书姿势也没有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口是心非,不懂得什么场合可以发言,喜欢任意插嘴讲话。作为我们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