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十分符合高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能够刺激他们数学思维的充分活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为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数学教师坚持有的放矢、寓教于乐等原则,使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学工作也将走向更大的成功,一举多得。鉴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研究
引言: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们同时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综合实践意识等,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帮助高中生突破教材中的要点难点,更好地记忆关键内容,远比一味灌输的效果好得多。只有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强化培养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教学实践才有意义,妥善解决师生互动的问题和教学低效的问题,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下面,笔者对此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1、设置有效情境,进行问题导学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具体实践过程中,重构固化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师应该完成的首要工作。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产生了积极思考的兴趣,热情投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不用老师多加引导,也能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对于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而言大有助益[1]。关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我们数学教师最好以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确认相关问题可以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导学的作用更加突出,顺利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们才有机会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继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要把控所提问题的难度,问题难度不易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适应高中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如此才能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最佳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既承担着“素质教育”的职责使命,仅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還远远不够,实际推进教学工作时,应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可以加入学生们的情境讨论,在适当时机启发引导,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助力他们创新发展。如在教《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潮涨潮落”,“日出日落”,“月亮的阴晴圆缺”等现象,数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情境1:今天是星期三,7天后呢?14天后呢?情境2:观察一个三角函数的图像,从情境问题中让学生归纳出“周而复始”就是周期性。通过这样平时较为常见的情景为学生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所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进行正式的课堂学习时就会容易很多。
2、问题导学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还应重视将其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机结合,高中生经过中小学的学习,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习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哪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进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2]。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设计问题环节缺少合理性,有些问题远超于学生认知范畴,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还会挫伤学习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问题。教师可借助视频、图像等素材设立问题情境,确保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看清问题本质进而带进和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点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其他教学素材深入理解知识的构成。在设计问题时,要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启发性、突出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可由教师进行实践演示,让学生在一旁观察,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解决学生困惑的同时做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解答问题以后检验自身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如讲解《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相关问题时,也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与知识点相关内容有效联系,创设具备生活性的实际例子,来加强大家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认同感与带入感。让大家展开想象在生活中寻找与集合相关的例子,通过解读不同的集合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拓展,比如:生活中的集合有哪些?有限集合与无限集合如何来区分?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大家的思想想象能力,提升大家的认知能力。
3、引导互相提问,优化问题导学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思考[3]。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提问,或者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引导各组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相互提问,要求学生互相提问后,给对方时间思考,以有效解决问题。学生在清楚要求后,主动向小组成员提问,对方回答正确答案后就可以反问,其在相互提问时,如果回答的答案不正确,提出问题的一方需要详解答案,能够促使学生思路清晰、思维灵活,同时在相互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专注,且认真解决问题、思考知识点,不仅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的和讲解,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更加快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提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更好的提升,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问题导学法方面,不断的做出创新教育,坚持在教育的丰富性方面良好的巩固。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必须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减少错误教育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更好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荣.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7)311-312.
[2]高明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中,2018(15)99-100.
[3]王秋雅.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高考,2019(20)114-116.
(浙江省温州市东瓯中学 浙江温州)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研究
引言: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们同时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综合实践意识等,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帮助高中生突破教材中的要点难点,更好地记忆关键内容,远比一味灌输的效果好得多。只有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强化培养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教学实践才有意义,妥善解决师生互动的问题和教学低效的问题,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下面,笔者对此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1、设置有效情境,进行问题导学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具体实践过程中,重构固化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师应该完成的首要工作。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产生了积极思考的兴趣,热情投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不用老师多加引导,也能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对于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而言大有助益[1]。关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我们数学教师最好以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确认相关问题可以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导学的作用更加突出,顺利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们才有机会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继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要把控所提问题的难度,问题难度不易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适应高中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如此才能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最佳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既承担着“素质教育”的职责使命,仅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還远远不够,实际推进教学工作时,应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可以加入学生们的情境讨论,在适当时机启发引导,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助力他们创新发展。如在教《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潮涨潮落”,“日出日落”,“月亮的阴晴圆缺”等现象,数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情境1:今天是星期三,7天后呢?14天后呢?情境2:观察一个三角函数的图像,从情境问题中让学生归纳出“周而复始”就是周期性。通过这样平时较为常见的情景为学生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所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进行正式的课堂学习时就会容易很多。
2、问题导学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还应重视将其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机结合,高中生经过中小学的学习,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习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哪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进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2]。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设计问题环节缺少合理性,有些问题远超于学生认知范畴,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还会挫伤学习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问题。教师可借助视频、图像等素材设立问题情境,确保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看清问题本质进而带进和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点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其他教学素材深入理解知识的构成。在设计问题时,要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启发性、突出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可由教师进行实践演示,让学生在一旁观察,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解决学生困惑的同时做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解答问题以后检验自身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如讲解《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相关问题时,也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与知识点相关内容有效联系,创设具备生活性的实际例子,来加强大家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认同感与带入感。让大家展开想象在生活中寻找与集合相关的例子,通过解读不同的集合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拓展,比如:生活中的集合有哪些?有限集合与无限集合如何来区分?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大家的思想想象能力,提升大家的认知能力。
3、引导互相提问,优化问题导学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思考[3]。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提问,或者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引导各组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相互提问,要求学生互相提问后,给对方时间思考,以有效解决问题。学生在清楚要求后,主动向小组成员提问,对方回答正确答案后就可以反问,其在相互提问时,如果回答的答案不正确,提出问题的一方需要详解答案,能够促使学生思路清晰、思维灵活,同时在相互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专注,且认真解决问题、思考知识点,不仅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的和讲解,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更加快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提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更好的提升,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问题导学法方面,不断的做出创新教育,坚持在教育的丰富性方面良好的巩固。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必须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减少错误教育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更好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荣.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7)311-312.
[2]高明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中,2018(15)99-100.
[3]王秋雅.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高考,2019(20)114-116.
(浙江省温州市东瓯中学 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