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现实困难与实现路径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两大重要决策部署,二者具有内在统一的理论逻辑、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与交织融合的实践逻辑。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还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如覆盖群体从特定性转向普遍性,空间范围从区域性转向全域性,工作目标从局部性转向全局性,任务时限从阶段性转向长期性,政策支持从特惠性转向普惠性等。因此,要做好二者的无缝对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加强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Although radical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improves the oncological outcomes,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patients suffer from alterations in their quality of life(QoL).There are many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QoL of patients who have colorecta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过多的资源易引起出现过度决策问题。为探究企业的组织冗余是否会影响并购行为,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并购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这表明在U型的左边,企业的组织冗余会降低并购行为,而在U型的右边,企业的组织冗余会增加并购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在组织冗余对企业并购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这说明组织冗余对并购行为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股权集中度来传导。
萧子扬,1997年出生,畲族,江西兴国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思想史、青年亚文化。
河北省是黄河流域重要棉花生产地之一,承担着棉花生产安全及分散棉花产业风险的重任,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棉花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作为一个评价整体,对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的耦合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河北省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各系统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数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现象,并有阶段性变化;河北省棉花“五化”与区域经济间耦合程度呈现上下波动特征,但大体保持良好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度走势与耦合度大体略同,但其协调等级变化更为明显;2009—2018年二者的耦合关系由濒临失调到
农民增收是一切农业工作的目标,而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一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稳步提高。在分析甘肃省农民收入构成及其变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农业生产经营的8项关键性指标,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变化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构成不断优化,中药材、蔬菜以及畜牧等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甘肃省农业生产经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初见成效。因此,提出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推进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
农业上市公司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远景目标的生力军,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与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值的均衡机制。以2015—2019年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直接效应和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增值具有正向影响;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价值增值过程中存在局部中介效应。提出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模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导向作用,构
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阎东彬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动态测评与相对平衡》一书,以城市群功能空间的相对均衡分布为独特的切入点,回应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关切。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出现顺应我国农村的发展需求,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陷,为农民提供一定公共服务保障,拓宽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文献分析和资料研究等途径,在探索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存在组织定位模糊、组织结构混乱、人员素质不高、资金资源不足、监督机制滞后、缺乏合理认同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完善路径,应从规章定位、教育培训、资源渠道、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5个方面出发,谋求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长期稳定的良好发展。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推动了学界对农民集体成员权的深入探讨,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的构建已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立法缺失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实践中各地采用的“户籍+不同要素”的一些标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农民集体的特征决定了集体成员以在特定地域生产生活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土地基本生活保障为其本质特征,建议构建程序辅助规制的“生产生活+土地基本生活保障”的认定标准。
农村文化和旅游合作社是以文化和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兼营其他产业的农村合作社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对涞水县南峪旅游合作社进行调研并收集深入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农村文旅合作社及其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发现文旅合作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需要建立在一定发展基础上和有良好的内部结构,因为这对合作社发展质量和作用发挥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应优化与重构农村新型文旅合作社,分析其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从完善合作社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