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吉林市孤店子镇的稻田边,稻农们争抢着直径三四厘米的小球,恐怕抢少了。
直径三四厘米的小球,被分成了几个小堆。大荒地村农民王玉玲护着自己眼前儿的小堆,很怕被别人抢了去。原来,这是吉林省农委、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现场会。在现场,植保专家向稻农推介了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将很多高科技成果集中到这样的“小球”里。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员臧连生介绍说,小球里边是柞蚕卵和米蛾卵,寄生了螟黄赤眼蜂,专门用来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对生态环境非常有好处。
据了解,我省水稻栽培面积大约为1100万亩,是我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而水稻二化螟则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如果不加以防治,将会造成水稻减产10%~30%。如果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我省每年用在防控二化螟上的农药将达到3000吨,列我省所有虫害用药量之首。为此,研究新型的防治技术,事关生态建设、粮食安全。
根据专家的推算,采用这种方法释放赤眼蜂,一个劳动力一天能作业600亩,如果打药一个人每天最多能喷40亩。听起来原理清楚、操作简单,实际效果怎么样呢?在现场,记者碰到了12316新农村热线水稻专家凌凤楼。凌老师说,刚开始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经过几年试验,效果比较明显。
从2008年开始,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开始立项研究二化螟的生物防治。终于从5种赤眼蜂中筛选出了最为适合的稻螟赤眼蜂。为了充分发挥稻螟赤眼蜂的效果,稻农要掌握好二化螟成虫活动的时间和规律。
从实验室走到田间,稻螟赤眼蜂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民来讲,每亩地20元钱的防治成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像重视玉米螟一样重视水稻二化螟?将是下一步政府部门、农业专家研究的新课题。同时,要想快速推广这种高科技,还需要提高农民认识。王玉玲表示,如果效果好,明年自家的80多亩水田将全部采用这种技术,多花点钱也认可。
直径三四厘米的小球,被分成了几个小堆。大荒地村农民王玉玲护着自己眼前儿的小堆,很怕被别人抢了去。原来,这是吉林省农委、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现场会。在现场,植保专家向稻农推介了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将很多高科技成果集中到这样的“小球”里。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员臧连生介绍说,小球里边是柞蚕卵和米蛾卵,寄生了螟黄赤眼蜂,专门用来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对生态环境非常有好处。
据了解,我省水稻栽培面积大约为1100万亩,是我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而水稻二化螟则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如果不加以防治,将会造成水稻减产10%~30%。如果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我省每年用在防控二化螟上的农药将达到3000吨,列我省所有虫害用药量之首。为此,研究新型的防治技术,事关生态建设、粮食安全。
根据专家的推算,采用这种方法释放赤眼蜂,一个劳动力一天能作业600亩,如果打药一个人每天最多能喷40亩。听起来原理清楚、操作简单,实际效果怎么样呢?在现场,记者碰到了12316新农村热线水稻专家凌凤楼。凌老师说,刚开始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经过几年试验,效果比较明显。
从2008年开始,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开始立项研究二化螟的生物防治。终于从5种赤眼蜂中筛选出了最为适合的稻螟赤眼蜂。为了充分发挥稻螟赤眼蜂的效果,稻农要掌握好二化螟成虫活动的时间和规律。
从实验室走到田间,稻螟赤眼蜂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民来讲,每亩地20元钱的防治成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像重视玉米螟一样重视水稻二化螟?将是下一步政府部门、农业专家研究的新课题。同时,要想快速推广这种高科技,还需要提高农民认识。王玉玲表示,如果效果好,明年自家的80多亩水田将全部采用这种技术,多花点钱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