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传统教育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在课程理念、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上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按照企业里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岗位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相应绩效而开展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为依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调研
选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规模不等的企业单位,对人事专员/主管、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福利专员等岗位,以专家座谈、查阅资料、发放调研表等方式,就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HR能力需求、对应设置的HR岗位、招聘渠道、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人才需求数量、招聘难易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2.岗位职责、能力分析
邀请专家探讨人力资源相关岗位就业情况,确认企业典型岗位,同时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能力的分析,通过该过程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内容分析
基于人才需求调研与岗位职责、能力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方法是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教学门类。如招聘专员、薪酬专员、绩效专员同样需要掌握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及运用。
4.课程体系建构
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及职业能力分析所确定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形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依据扩充典型工作任务,加深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专业核心課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形成以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基准,建构基于“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框架模式,使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转向由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5.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
在瞄准典型岗位、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以及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进行编写。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制订该门课程的基本课时、应达到的目标、性质、内容框架等,同时对相应教材提出意见;二是通过分析典型岗位,设置情景任务,提出职业技能要求,提升对应岗位的综合能力。
6.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招生对象及学制;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面向;人才培养规格(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毕业合格规格;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以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程安排、综合实践(军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教学安排及全学程时间安 排;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三、小结
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使教师更清晰地达到教学目标,解除学生在学科体系学习中的各种束缚,体会到学、做、用一体化教学的益处,使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真正融合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中,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胡善风,汪 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1):88-91.
[2]董丽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陈凤英,朱德全.变革与优化: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构想[J].职教论坛,2014(24).
传统教育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在课程理念、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上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按照企业里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岗位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相应绩效而开展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为依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调研
选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规模不等的企业单位,对人事专员/主管、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福利专员等岗位,以专家座谈、查阅资料、发放调研表等方式,就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HR能力需求、对应设置的HR岗位、招聘渠道、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人才需求数量、招聘难易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2.岗位职责、能力分析
邀请专家探讨人力资源相关岗位就业情况,确认企业典型岗位,同时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能力的分析,通过该过程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内容分析
基于人才需求调研与岗位职责、能力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方法是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教学门类。如招聘专员、薪酬专员、绩效专员同样需要掌握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及运用。
4.课程体系建构
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及职业能力分析所确定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形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依据扩充典型工作任务,加深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专业核心課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形成以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基准,建构基于“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框架模式,使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转向由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5.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
在瞄准典型岗位、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以及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进行编写。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制订该门课程的基本课时、应达到的目标、性质、内容框架等,同时对相应教材提出意见;二是通过分析典型岗位,设置情景任务,提出职业技能要求,提升对应岗位的综合能力。
6.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招生对象及学制;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面向;人才培养规格(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毕业合格规格;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以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程安排、综合实践(军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教学安排及全学程时间安 排;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三、小结
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使教师更清晰地达到教学目标,解除学生在学科体系学习中的各种束缚,体会到学、做、用一体化教学的益处,使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真正融合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中,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胡善风,汪 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1):88-91.
[2]董丽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陈凤英,朱德全.变革与优化: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构想[J].职教论坛,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