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但要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还要带给学生人文的熏陶,如果没有出色的教学语言,这一切都是空谈。而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至,这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转化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要转化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得语文课更能体现其艺术性,展现其文学美。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艺术化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能力 提升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68-01
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的自觉修养。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教师的语言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的心田,也可能是一柄利剑刺入学生心灵,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业语言,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对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树立起一种长期的培养意识,经过长时期的日积月累后,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此有充分的重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得到充分提升:
一、语言素材的积累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要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于教师深厚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的积累语言素材,扩展知识结构。例如特级教师韩军在讲授《致大雁》时,用丰富的感情,诗样的语言进行描绘,给学生勾勒出一幅大雁结对南飞,不畏困难,搏击风浪,永不言败,至死不渝的雄壮图画。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沉淀是没法做到的,所以教师要平时注意多吸收、多储存,丰富自己的内涵,无限量的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精心斟酌,方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语言的筛选
教师说话无中心、杂质高,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说的话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筛选,使教学语言听起来纯粹无杂质,如同品味过滤的美酒一般,色纯粹而味纯粹,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呢?那就要求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潜心把握课文要义,反复推敲教学用语,准确概括最丰富的内涵,要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特点和个性。然后则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每一个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商和情商,所以教师要根据的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语言。
三、掌握标准的普通话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语文老师,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在实际中,现在一些语文老师讲课使用方言,这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副面影响是很大的,远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用方言讲解语文课程,则势必会使语文的魅力被大大削弱,语言美感也无从谈起,从而让学生慢慢感觉语文这门课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切身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普通话,努力营造普通话氛围, 使语文教学表现出一种语言美,让学生融入普通话环境,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课文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四、思维品质的训练
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產生美的语言,这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二者互为存在条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捷,直接制约着其语文表达的灵活程度。对于在教学环境中有较高语言要求的语文教师来说,就更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首先是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日常的交谈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首先”、“其次“、“再次”等词汇,力争做到语言的条理和流畅;其次是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就不能只限制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涉猎其他科目,无论是文、史、地,还是德、艺、美、劳,凡是文章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成文语文教师思维训练的范畴,多读、多看、多思考,并在日常的接人待物中,按照事物或事情的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尽可能多的想象和联想。
五、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要求根据教师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和艺术风格。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各方面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教学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对此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审视,尽可能的形成个人的语言风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情景,合理地运用个性化语言,用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爱上语文课。
让我们语文教师用语言艺术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与心灵的满足,而此时的学生将不再是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炬,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语文课堂将不再那么刻板生硬,每一节课都会是艺术的展现,知识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当语文教师的准备.语文学习〔J〕.1991.11
[2]吴迪泰,周建成.试论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
[3]陈玉庆.语文教学的语言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8).
[4]袁海福.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5]杨杰文.语文教学语言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09).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能力 提升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68-01
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的自觉修养。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教师的语言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的心田,也可能是一柄利剑刺入学生心灵,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业语言,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对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树立起一种长期的培养意识,经过长时期的日积月累后,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此有充分的重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得到充分提升:
一、语言素材的积累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要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于教师深厚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的积累语言素材,扩展知识结构。例如特级教师韩军在讲授《致大雁》时,用丰富的感情,诗样的语言进行描绘,给学生勾勒出一幅大雁结对南飞,不畏困难,搏击风浪,永不言败,至死不渝的雄壮图画。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沉淀是没法做到的,所以教师要平时注意多吸收、多储存,丰富自己的内涵,无限量的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精心斟酌,方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语言的筛选
教师说话无中心、杂质高,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说的话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筛选,使教学语言听起来纯粹无杂质,如同品味过滤的美酒一般,色纯粹而味纯粹,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呢?那就要求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潜心把握课文要义,反复推敲教学用语,准确概括最丰富的内涵,要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特点和个性。然后则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每一个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商和情商,所以教师要根据的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语言。
三、掌握标准的普通话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语文老师,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在实际中,现在一些语文老师讲课使用方言,这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副面影响是很大的,远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用方言讲解语文课程,则势必会使语文的魅力被大大削弱,语言美感也无从谈起,从而让学生慢慢感觉语文这门课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切身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普通话,努力营造普通话氛围, 使语文教学表现出一种语言美,让学生融入普通话环境,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课文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四、思维品质的训练
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產生美的语言,这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二者互为存在条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捷,直接制约着其语文表达的灵活程度。对于在教学环境中有较高语言要求的语文教师来说,就更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首先是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日常的交谈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首先”、“其次“、“再次”等词汇,力争做到语言的条理和流畅;其次是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就不能只限制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涉猎其他科目,无论是文、史、地,还是德、艺、美、劳,凡是文章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成文语文教师思维训练的范畴,多读、多看、多思考,并在日常的接人待物中,按照事物或事情的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尽可能多的想象和联想。
五、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要求根据教师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和艺术风格。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各方面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教学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对此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审视,尽可能的形成个人的语言风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情景,合理地运用个性化语言,用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爱上语文课。
让我们语文教师用语言艺术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与心灵的满足,而此时的学生将不再是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炬,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语文课堂将不再那么刻板生硬,每一节课都会是艺术的展现,知识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当语文教师的准备.语文学习〔J〕.1991.11
[2]吴迪泰,周建成.试论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
[3]陈玉庆.语文教学的语言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8).
[4]袁海福.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5]杨杰文.语文教学语言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