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在舆论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新闻引导水平,就是要提高新闻评论的水平。
综观企业报,对新闻评论都十分重视,有的社长或总编辑亲自撰写重要评论,有的对新闻评论长规划、短安排,形成系列,造成强势,有力配合了企业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会写新闻评论,并以其力透纸背的深度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不断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已成为企业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新闻评论文章呢?
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前提。写新闻评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即文章究竟应当表达哪些内容,“主攻方面”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评论文章的内容都是报社领导或者上级党委规定好的,哪用执笔者费神?其实不然。即使在有些情况下,题目由报社或上级党委定好,题目也毕竟是题目,文章到底写些什么内容,还主要靠写作者自己去把握。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写。评论的布局谋篇亦即评论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方面是从论证的角度来说。有了总论点或者说有了中心思想,那就要考虑用几个分论点来支持和论证它。安排分论点时要注意细心斟酌,纲目明确,层次清晰,逻辑周密,要时时注意分论点为总论点服务。分论点如能做到理论与事实相结合,则更具有说服力。除了以上立论方式,还可以采取驳论、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等方式。论证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另一方面是论证的结构形式。新闻评论一般由引论、正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也就是通常说的开头、中段和结尾。开头部分,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援引事实,或是先摆结论,总是尽快进入主题为好。中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性强,说服读者接受评论观点。结尾最好能做到总括全文,引起读者深思或回味。
写得力度大一些,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要旨。新闻评论的论述必须有力。我们有时说一篇评论分量不足,并不是因为它的观点不正确;而是论述过于空泛,缺乏深度,缺乏力度。这样的评论就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难以激起社会的强力反响,“旗帜”当然也就很难鲜亮起来。
增强评论力度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首先是要提高洞察现实的能力。一篇评论有没有力量,主要看问题抓得准不准。新闻评论也要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读者才爱看。提高洞察现实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头”:一个是“上头”。新闻评论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一个重要职能是宣传上头的精神,有时甚至是代表一级党委讲话。因此,写评论者只有真正把上头的精神吃透了,话才能说得准,对工作的指导才有力。另一个是“下头”。新闻评论的力度,最终体现在对群众的鼓舞和影响上。这就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所说的和群众的思想要对上号,就是说,评论的观点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二是所讲的道理能够为群众所接受,群众思想上的“扣子”通过评论引导能够得以解开。从这个意义上讲,评论的力度来自调查研究的深度。
其次是要提高理论说服的能力。评论的力度并不是口气越大就越有说服力。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人们对说大话深恶痛绝,评论的力量来自真理的力量。评论的过程,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理论功底越深,分析得越透,评论就越有力量,讲出的道理就越能服人。这种理论的说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提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特别是评论一些带有思想倾向性的问题,要着眼于政治,结合当前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经过正反纵横的反复思索,跳出微观世界的局限,跳出凭直观印象作出判断的狭隘圈子。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把该事物对全局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讲清楚,话才能说到位,论述才有分量、才有力度。
再次是提高语言概括的能力。一篇评论,抓问题也好,讲道理也罢,最终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语有没有力、够不够劲,直接决定着评论的力度。好的评论总有一段或几段能够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的精彩论述。所谓精彩,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提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化为精彩的语言。契诃夫说,简洁是才华的姐妹。评论用语要有力,必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尽量避免运用长句。新闻评论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取决于作者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否深刻、理论上的功底是否厚实、知识面是否宽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否较高。
提高可受性,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关键。新闻评论的可受性,是指受众对新闻评论可接受的程度,可受性强,说明你写的评论亮点很多,受众是认可的;反过来,只有让新闻评论充满亮色,人们才能自觉接受你的观点,甚至为你满篇生辉的亮色所倾倒。
如何才能充分展示新闻评论可受性的魅力,使其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呢?首先要用选题吸引人。选题的优劣成败决定着新闻评论本身的优劣成败。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所选择的论题的价值,在于这些问题是否选得准、选得好、选得及时、选得有意义。一句话,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
用形象感染人,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又一手法。现在我们常见的企业报的社会或评论员文章,大多是靠概念、靠判断、靠推理的“三段论”手法,一层一层展开论证,让读者随着论证而接受观点。这种手法的不足是缺乏形象,语言较呆板,显得枯燥。倘若辅以带有情感的形象语言,新闻评论的说理则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发,又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多用的形象手法是,在写评论时,用寓有一定含义的具体的人和事,去阐明一个思想观点,说明一个道理。在新闻评论特别是短评论说理中,笔锋所至,或旁征博引,或拟人喻物;请古今中外一个个为读者所熟悉的人和事来“对号入座”。去说明一个道理,使一个个道理在读者面前不言自明,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心悦诚服。
总之,我们之于新闻评论,不仅要懂得写什么,还要懂得怎样写,掌握技能技艺,多出新闻评论精品。这样,新闻评论的引导水平才能提高,企业报的宣传力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综观企业报,对新闻评论都十分重视,有的社长或总编辑亲自撰写重要评论,有的对新闻评论长规划、短安排,形成系列,造成强势,有力配合了企业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会写新闻评论,并以其力透纸背的深度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不断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已成为企业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新闻评论文章呢?
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前提。写新闻评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即文章究竟应当表达哪些内容,“主攻方面”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评论文章的内容都是报社领导或者上级党委规定好的,哪用执笔者费神?其实不然。即使在有些情况下,题目由报社或上级党委定好,题目也毕竟是题目,文章到底写些什么内容,还主要靠写作者自己去把握。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写。评论的布局谋篇亦即评论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方面是从论证的角度来说。有了总论点或者说有了中心思想,那就要考虑用几个分论点来支持和论证它。安排分论点时要注意细心斟酌,纲目明确,层次清晰,逻辑周密,要时时注意分论点为总论点服务。分论点如能做到理论与事实相结合,则更具有说服力。除了以上立论方式,还可以采取驳论、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等方式。论证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另一方面是论证的结构形式。新闻评论一般由引论、正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也就是通常说的开头、中段和结尾。开头部分,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援引事实,或是先摆结论,总是尽快进入主题为好。中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性强,说服读者接受评论观点。结尾最好能做到总括全文,引起读者深思或回味。
写得力度大一些,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要旨。新闻评论的论述必须有力。我们有时说一篇评论分量不足,并不是因为它的观点不正确;而是论述过于空泛,缺乏深度,缺乏力度。这样的评论就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难以激起社会的强力反响,“旗帜”当然也就很难鲜亮起来。
增强评论力度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首先是要提高洞察现实的能力。一篇评论有没有力量,主要看问题抓得准不准。新闻评论也要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读者才爱看。提高洞察现实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头”:一个是“上头”。新闻评论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一个重要职能是宣传上头的精神,有时甚至是代表一级党委讲话。因此,写评论者只有真正把上头的精神吃透了,话才能说得准,对工作的指导才有力。另一个是“下头”。新闻评论的力度,最终体现在对群众的鼓舞和影响上。这就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所说的和群众的思想要对上号,就是说,评论的观点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二是所讲的道理能够为群众所接受,群众思想上的“扣子”通过评论引导能够得以解开。从这个意义上讲,评论的力度来自调查研究的深度。
其次是要提高理论说服的能力。评论的力度并不是口气越大就越有说服力。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人们对说大话深恶痛绝,评论的力量来自真理的力量。评论的过程,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理论功底越深,分析得越透,评论就越有力量,讲出的道理就越能服人。这种理论的说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提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特别是评论一些带有思想倾向性的问题,要着眼于政治,结合当前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经过正反纵横的反复思索,跳出微观世界的局限,跳出凭直观印象作出判断的狭隘圈子。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把该事物对全局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讲清楚,话才能说到位,论述才有分量、才有力度。
再次是提高语言概括的能力。一篇评论,抓问题也好,讲道理也罢,最终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语有没有力、够不够劲,直接决定着评论的力度。好的评论总有一段或几段能够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的精彩论述。所谓精彩,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提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化为精彩的语言。契诃夫说,简洁是才华的姐妹。评论用语要有力,必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尽量避免运用长句。新闻评论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取决于作者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否深刻、理论上的功底是否厚实、知识面是否宽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否较高。
提高可受性,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关键。新闻评论的可受性,是指受众对新闻评论可接受的程度,可受性强,说明你写的评论亮点很多,受众是认可的;反过来,只有让新闻评论充满亮色,人们才能自觉接受你的观点,甚至为你满篇生辉的亮色所倾倒。
如何才能充分展示新闻评论可受性的魅力,使其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呢?首先要用选题吸引人。选题的优劣成败决定着新闻评论本身的优劣成败。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所选择的论题的价值,在于这些问题是否选得准、选得好、选得及时、选得有意义。一句话,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
用形象感染人,是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的又一手法。现在我们常见的企业报的社会或评论员文章,大多是靠概念、靠判断、靠推理的“三段论”手法,一层一层展开论证,让读者随着论证而接受观点。这种手法的不足是缺乏形象,语言较呆板,显得枯燥。倘若辅以带有情感的形象语言,新闻评论的说理则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发,又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多用的形象手法是,在写评论时,用寓有一定含义的具体的人和事,去阐明一个思想观点,说明一个道理。在新闻评论特别是短评论说理中,笔锋所至,或旁征博引,或拟人喻物;请古今中外一个个为读者所熟悉的人和事来“对号入座”。去说明一个道理,使一个个道理在读者面前不言自明,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心悦诚服。
总之,我们之于新闻评论,不仅要懂得写什么,还要懂得怎样写,掌握技能技艺,多出新闻评论精品。这样,新闻评论的引导水平才能提高,企业报的宣传力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