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我们国家的目标是全民进入小康社会。可就目前2016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有些许困难。要想实现小康社会,实现新型城市化,就必须解决这一短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及时的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帮助国家经济复苏快速发展,实现新型城市化。
关键词:城市化 供给侧 改革 需求
十年前,当我们还是个孩子,对于城市,我们并不懂。只知道某一天,附近的小商店突然关门了,原先玩耍的空地也不见了,周围的邻居以及我们自己都陆陆续续搬家了,原先的一层小屋子都被大车推到了,取而代之是一栋栋大箱子似特别高的房子,我们家也搬进了这个大箱子里去。后来,小土路也没有了,变成了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原先的小空地也翻修变成了小公园,有花有树还有好玩的滑梯等等。后来,我们上学了,终于明白,这些慢慢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是因为城市化的缘故。
一、早期城市化的出现
城市化,一个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基础足够支撑一个国家进行城市化改革时,国家就会出台相应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建设方针,来引导国民进行城市化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早就在19世纪,美国就开始城市化改革,1690年,美国就开始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被称为城市化酝酿时期。1830开始,美国进入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内战之后,促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1920年,美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的新阶段——郊区化时期。这个可以说是城市化发展的新时代,是创新改革的标志。美国的城市化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据统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3%。只能说是到达了城市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美国用了100年完成了城市化改革,中国100年达到了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发展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国情不同。中国地域广阔,而且地形多变,情况复杂,需要进行具体情况分析,因此发展比较缓慢,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还是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短板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即所谓的“短板”。怎样推进城市化中城乡协调发展可谓是短板的其中之一了。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2015年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据55.32%,可以说,中国还是农业占据的比较多。然而,经济的主导还得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想得到加强,应该注重农业的改造。农村人口基数过大,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些都因此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国家应该注重的问题。解决农村人口过多问题,其主要核心在于三农,三农有一项政策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国家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即在城市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农民来城市打工生活,让农民顺理成章的来到城市生活,在城市实现就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还有一个好处是,我国地形多变,丘陵、盆地、高原占据太多,适合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比如平原)有限,适合农耕的土地就更少了。而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多地少,很多农民仅靠那么一点点土地是不能够过上小康生活的。只有农民去城市工作了,留下来少量的农民,拥有大量的土地,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从依赖自然资源糊口转变成医疗人力或者机械资源发家致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人均耕地面积才能增多。而在城市工作的农民经过培训、学习,通过接受城市文明,提高自身的素质,积累工作经验,比通过之前在家乡的那两分田更能实现致富的理想。然而,理想很饱满,现实太骨感了,现在的确有很多农民在城市打工,但是,城市太冰冷了,很多城市人自认为自己高贵,瞧不起打工外来人员。还记得一周前新浪微博上热议的“农民工银行取钱,怕弄脏地面,跪着取钱”。我们在感慨农民工的贴心之余,也应该感受到因为城市的冰冷,让农民工连取钱都小心翼翼,看人眼色。更糟糕的是,很多用人单位因为农民工知道的少,就欺骗农民工的血汗钱,不给农民工交保险之类的。5年前,农民工讨薪事件就司空见惯了。城市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城市的人来建设,其很大程度需要农民工来建设施工。这是城市化建设的一块短板,需要国家加强政策建设来帮助弱势的农民工,国家最近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希望经济富足之后,国家能花出更多的时间去关爱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提出好的政策去保证国人的生活。
城市化的另一块短板不是自然因素,应该是国人自已给自己埋下的祸患,供给与需要不匹配。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力。”在APEC會议上又向与会代表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是国家提出的新政策,简单来说是从最开始供给即货源商品生产端入手,通过缓解供给的约束,积极的进行供给干预,从而,使整个经济可以放松大胆的发展。从微观角度看,经济学界有个供应链概念,其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入手,把物流与库存成本降到最低。其最终目的有三个:1、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2、降低公司成本;3、企业整体物流呈品质最优化。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微观与宏观两者的统一,宏观发力最终要落到微观实处,微观做到最优才算实现了供给侧改革成功。
三、解决城市化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经济问题一般两个途径,需求与供给。我们只有知道我国经济哪里出现问题了,才能知道供给侧结构政策如何实施。还记得前几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人纷纷到荷兰、新西兰等地方购买,从而也间接引起荷兰等地区奶粉供应不足。还有,这几年越来越火热的海淘代购,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代购。现在,日本等地方都对中国放宽签证手续了。前几天,双十一抢购,国人一天就消费了1207亿,这一切的一切可见国人的消费力实在太惊人了。国人有如此大的需求,可是,国人大多都选择去国外买东西,这个实在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啊。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有一个新名字“山寨强国”,中国缺乏创新力,不能自己研发出好的商品,只能一味的模仿、山寨外国品牌的东西,变成A货。国内自己制造的东西没人买,国人需求的东西不在国内买,导致,供求与需求不匹配。这些都说明我国经济萧条并非是需求不足,而是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提供不了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也就是现在说的供给侧面出问题了。我们老是沾沾自喜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却不得知其实以人均值标准衡量,还落后得很,远没到发展的瓶颈。从上面我们分析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是缺乏满足国人需求的商品,所以,国人都出国消费,国内商品堆积。国家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这些情况的,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让僵死企业破产,包括央企在内的特大型垄断企业,切断政府给他们无为的供给,放到市场与民企共同参与竞争,优胜略汰。政府从宏观角度入手,用财政、货币杠杆向新兴有科技含量产业倾斜,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更新换代,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果再与需求侧合力,我国经济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使国民经济能健康持久的运行。
以上所举说明从供给侧改革发力应该是对症下药了。当然能否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有很多政策措施要配套,并且要落到实处,说到底,供给侧改革不是调整,而是涉及到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路上的一个里程碑,需要我们国人、企业家、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有可能会影响我们一时的利益,但是,要有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对于解决城市化短板是十分有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是国家对应国情出的一个及时雨方针,其有效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李振平,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陕西信息中心.2016.
[2]齐凯军,梁丽辉.人民日报治理之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人民日版》.2016.05.
关键词:城市化 供给侧 改革 需求
十年前,当我们还是个孩子,对于城市,我们并不懂。只知道某一天,附近的小商店突然关门了,原先玩耍的空地也不见了,周围的邻居以及我们自己都陆陆续续搬家了,原先的一层小屋子都被大车推到了,取而代之是一栋栋大箱子似特别高的房子,我们家也搬进了这个大箱子里去。后来,小土路也没有了,变成了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原先的小空地也翻修变成了小公园,有花有树还有好玩的滑梯等等。后来,我们上学了,终于明白,这些慢慢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是因为城市化的缘故。
一、早期城市化的出现
城市化,一个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基础足够支撑一个国家进行城市化改革时,国家就会出台相应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建设方针,来引导国民进行城市化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早就在19世纪,美国就开始城市化改革,1690年,美国就开始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被称为城市化酝酿时期。1830开始,美国进入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内战之后,促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1920年,美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的新阶段——郊区化时期。这个可以说是城市化发展的新时代,是创新改革的标志。美国的城市化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据统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3%。只能说是到达了城市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美国用了100年完成了城市化改革,中国100年达到了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发展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国情不同。中国地域广阔,而且地形多变,情况复杂,需要进行具体情况分析,因此发展比较缓慢,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还是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短板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即所谓的“短板”。怎样推进城市化中城乡协调发展可谓是短板的其中之一了。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2015年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据55.32%,可以说,中国还是农业占据的比较多。然而,经济的主导还得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想得到加强,应该注重农业的改造。农村人口基数过大,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些都因此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国家应该注重的问题。解决农村人口过多问题,其主要核心在于三农,三农有一项政策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国家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即在城市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农民来城市打工生活,让农民顺理成章的来到城市生活,在城市实现就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还有一个好处是,我国地形多变,丘陵、盆地、高原占据太多,适合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比如平原)有限,适合农耕的土地就更少了。而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多地少,很多农民仅靠那么一点点土地是不能够过上小康生活的。只有农民去城市工作了,留下来少量的农民,拥有大量的土地,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从依赖自然资源糊口转变成医疗人力或者机械资源发家致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人均耕地面积才能增多。而在城市工作的农民经过培训、学习,通过接受城市文明,提高自身的素质,积累工作经验,比通过之前在家乡的那两分田更能实现致富的理想。然而,理想很饱满,现实太骨感了,现在的确有很多农民在城市打工,但是,城市太冰冷了,很多城市人自认为自己高贵,瞧不起打工外来人员。还记得一周前新浪微博上热议的“农民工银行取钱,怕弄脏地面,跪着取钱”。我们在感慨农民工的贴心之余,也应该感受到因为城市的冰冷,让农民工连取钱都小心翼翼,看人眼色。更糟糕的是,很多用人单位因为农民工知道的少,就欺骗农民工的血汗钱,不给农民工交保险之类的。5年前,农民工讨薪事件就司空见惯了。城市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城市的人来建设,其很大程度需要农民工来建设施工。这是城市化建设的一块短板,需要国家加强政策建设来帮助弱势的农民工,国家最近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希望经济富足之后,国家能花出更多的时间去关爱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提出好的政策去保证国人的生活。
城市化的另一块短板不是自然因素,应该是国人自已给自己埋下的祸患,供给与需要不匹配。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力。”在APEC會议上又向与会代表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是国家提出的新政策,简单来说是从最开始供给即货源商品生产端入手,通过缓解供给的约束,积极的进行供给干预,从而,使整个经济可以放松大胆的发展。从微观角度看,经济学界有个供应链概念,其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入手,把物流与库存成本降到最低。其最终目的有三个:1、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2、降低公司成本;3、企业整体物流呈品质最优化。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微观与宏观两者的统一,宏观发力最终要落到微观实处,微观做到最优才算实现了供给侧改革成功。
三、解决城市化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经济问题一般两个途径,需求与供给。我们只有知道我国经济哪里出现问题了,才能知道供给侧结构政策如何实施。还记得前几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人纷纷到荷兰、新西兰等地方购买,从而也间接引起荷兰等地区奶粉供应不足。还有,这几年越来越火热的海淘代购,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代购。现在,日本等地方都对中国放宽签证手续了。前几天,双十一抢购,国人一天就消费了1207亿,这一切的一切可见国人的消费力实在太惊人了。国人有如此大的需求,可是,国人大多都选择去国外买东西,这个实在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啊。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有一个新名字“山寨强国”,中国缺乏创新力,不能自己研发出好的商品,只能一味的模仿、山寨外国品牌的东西,变成A货。国内自己制造的东西没人买,国人需求的东西不在国内买,导致,供求与需求不匹配。这些都说明我国经济萧条并非是需求不足,而是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提供不了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也就是现在说的供给侧面出问题了。我们老是沾沾自喜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却不得知其实以人均值标准衡量,还落后得很,远没到发展的瓶颈。从上面我们分析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是缺乏满足国人需求的商品,所以,国人都出国消费,国内商品堆积。国家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这些情况的,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让僵死企业破产,包括央企在内的特大型垄断企业,切断政府给他们无为的供给,放到市场与民企共同参与竞争,优胜略汰。政府从宏观角度入手,用财政、货币杠杆向新兴有科技含量产业倾斜,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更新换代,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果再与需求侧合力,我国经济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使国民经济能健康持久的运行。
以上所举说明从供给侧改革发力应该是对症下药了。当然能否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有很多政策措施要配套,并且要落到实处,说到底,供给侧改革不是调整,而是涉及到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路上的一个里程碑,需要我们国人、企业家、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有可能会影响我们一时的利益,但是,要有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对于解决城市化短板是十分有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是国家对应国情出的一个及时雨方针,其有效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李振平,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陕西信息中心.2016.
[2]齐凯军,梁丽辉.人民日报治理之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人民日版》.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