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3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首次两会落下帷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举行的这次两会,改革毫无疑问是主旋律,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巨轮借新一轮改革东风扬帆起航的这个春天里,透过两会,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于改革难题的清醒认识,看到了中国落实改革蓝图、创新求变的坚定信心、务实态度和切实举措,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对于世界的积极意义。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最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关系重大。今年的两会也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77次,改革举措涉及方方面面。
“在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拒绝变革的国家比比皆是。但中国是改革最积极的国家,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这个共识是中国改革最有利的因素,”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这样评价道。
——路径明确
在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战略咨询公司经济学家古斯塔·希拉多看来,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规划正是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国家治理描绘了一幅明确的路线图。
谈起对今年两会的总体感受,希拉多用“战略明确,重点突出”来概括。“中国未来的深化改革路线非常明确,那就是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约束政府权力,强化市场作用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对于中国改革的举措,希拉多认为“切中时弊”。“中国政府很合时宜地提出了多个关键领域的改革,涉及垄断行业、土地、金融、财税体制、开放市场、政府简政放权、国有资产、加速创新和生态文明等,这些都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
就改革的重中之重——经济领域来说,举措很多,但波恩大学的辜学武教授认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非常清晰,就是增强市场主导地位,压缩政府经济行为。
——蹄疾步稳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打破落后的旧体制,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的改革将会触动一些利益群体,他们可能不希望改变现状,并为改革进程制造障碍,”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主任拉赫曼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仔细研究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后认为,这份报告指明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开放和改革的决心。
从另一方面看,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千头万绪,找不准切入点,盲目疾进只会适得其反。
“蹄疾”与“步稳”,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这一点也为外界所认同。
中国改革已到了关键阶段,西班牙学者胡里奥·里奥斯指出,“停滞就等于后退,但前方道路曲折不明,因此必须保留让改革坚持到现在的关键原则:总结经验、务实主义和机动灵活等”。
“中国经济如今需要以一种慢一些但更高质量的速度发展”
在发展方面,外界对于此次两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近来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下,新兴市场再受冲击,国际上又传出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言论。在此背景下,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则有影响经济转型之虞,过低则会进一步挫伤市场信心。
许多关注中国经济的外国专家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合理而且必要。
“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体现出维持足够增长态势以防止改革偏离轨道的需求,也有创造足够资源来应对增长过程中问题的考虑,”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注意到了中国政府在制定目标时的缜密思考。
阿根廷经济学家希拉多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保持合理的增速是必要的,同时考虑到世界经济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适当降低增速也是必要的。
“中国不能承受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了,因为要想达到这一速度需要依赖旧的发展模式,但这显然已经不适合中国,”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朱利亚诺·诺奇说,“中国经济如今需要以一种慢一些但更高质量的速度发展。”
“民生问题决定了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成败”
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民生。而只有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仍有不少人未脱离贫困。
对于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一做出部署。他还庄严承诺,今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民生问题决定了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光有经济发展不够,如果在发展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样的发展就不稳定。经济发展要带来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正因为如此,两会期间公布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加强社会保障、反腐、改善收入分配、环境治理、新型城镇化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果,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日。”辜学武的看法乐观而冷静。
(据新华社)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巨轮借新一轮改革东风扬帆起航的这个春天里,透过两会,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于改革难题的清醒认识,看到了中国落实改革蓝图、创新求变的坚定信心、务实态度和切实举措,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对于世界的积极意义。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最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关系重大。今年的两会也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77次,改革举措涉及方方面面。
“在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拒绝变革的国家比比皆是。但中国是改革最积极的国家,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这个共识是中国改革最有利的因素,”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这样评价道。
——路径明确
在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战略咨询公司经济学家古斯塔·希拉多看来,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规划正是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国家治理描绘了一幅明确的路线图。
谈起对今年两会的总体感受,希拉多用“战略明确,重点突出”来概括。“中国未来的深化改革路线非常明确,那就是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约束政府权力,强化市场作用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对于中国改革的举措,希拉多认为“切中时弊”。“中国政府很合时宜地提出了多个关键领域的改革,涉及垄断行业、土地、金融、财税体制、开放市场、政府简政放权、国有资产、加速创新和生态文明等,这些都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
就改革的重中之重——经济领域来说,举措很多,但波恩大学的辜学武教授认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非常清晰,就是增强市场主导地位,压缩政府经济行为。
——蹄疾步稳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打破落后的旧体制,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的改革将会触动一些利益群体,他们可能不希望改变现状,并为改革进程制造障碍,”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主任拉赫曼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仔细研究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后认为,这份报告指明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开放和改革的决心。
从另一方面看,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千头万绪,找不准切入点,盲目疾进只会适得其反。
“蹄疾”与“步稳”,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这一点也为外界所认同。
中国改革已到了关键阶段,西班牙学者胡里奥·里奥斯指出,“停滞就等于后退,但前方道路曲折不明,因此必须保留让改革坚持到现在的关键原则:总结经验、务实主义和机动灵活等”。
“中国经济如今需要以一种慢一些但更高质量的速度发展”
在发展方面,外界对于此次两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近来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下,新兴市场再受冲击,国际上又传出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言论。在此背景下,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则有影响经济转型之虞,过低则会进一步挫伤市场信心。
许多关注中国经济的外国专家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合理而且必要。
“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体现出维持足够增长态势以防止改革偏离轨道的需求,也有创造足够资源来应对增长过程中问题的考虑,”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注意到了中国政府在制定目标时的缜密思考。
阿根廷经济学家希拉多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保持合理的增速是必要的,同时考虑到世界经济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适当降低增速也是必要的。
“中国不能承受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了,因为要想达到这一速度需要依赖旧的发展模式,但这显然已经不适合中国,”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朱利亚诺·诺奇说,“中国经济如今需要以一种慢一些但更高质量的速度发展。”
“民生问题决定了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成败”
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民生。而只有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仍有不少人未脱离贫困。
对于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一做出部署。他还庄严承诺,今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民生问题决定了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光有经济发展不够,如果在发展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样的发展就不稳定。经济发展要带来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正因为如此,两会期间公布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加强社会保障、反腐、改善收入分配、环境治理、新型城镇化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果,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日。”辜学武的看法乐观而冷静。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