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沿海港口功能强大、辐射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向作为海上、内陆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节点的前沿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随之获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城市。
走进今天的青岛胶州城市发展陈列馆,一幅动态的“丝路商贸”光影动图向人们展示着千年前青岛板桥镇商贾云集的景象。从现存的史料可以看出,当年这里丝毫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鼎盛繁华。
据考古发现,4500年前,从板桥镇出发的船只就开始远航。春秋战国之后,从这里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起航线逐渐成熟。在唐代,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大多沿着这条航线来到中国。到了宋朝,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市舶司设置于此,来自东亚、南亚的海外物资在这里中转和销售,鼎盛时期的板桥镇甚至吸引了远在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的商人前来通商……
板桥镇的光辉历史早已远去,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青岛“走出去”的海尔、海信、青建、即发等很多本土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些“走出去”的青岛企业已深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植根海外,构建全球化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体系,影响著中国,也改变着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沿海港口功能强大、辐射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向作为海上、内陆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节点的前沿位置,青岛随之获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城市。如今,“古代丝绸之路”正被“一带一路”诠释着新的时代内涵,板桥镇通商四海的光荣与梦想正向整个东北亚地区扩散。
开辟“一带一路”海陆大通道
今年以来,青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在经贸、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均实现良好开局。全市新增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产业投资类重点项目57个,海外友好港总数达到20个,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海铁联运箱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4月10日,中荷(青岛)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青岛举行。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的青岛与拥有“欧洲门户”鹿特丹港的荷兰地处“一带一路”东西两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丝路精神建设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
就在不久前,青岛市商务局先后派出3支商务代表团,分赴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波兰、德国、荷兰等9国进行访问,举办近十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将共建园区的合作之花遍地撒播,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建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时隔十余天的回访展示了荷兰的合作诚意与热情。
由商务部支持创立的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秉承丝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面向欧亚大陆对接日韩市场开展跨境合作,国际物流贸易引领、海内外布局双向联动,定位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枢纽,成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现代国际贸易集聚平台,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在中国境内,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依托板桥镇所在地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陆、海、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欧亚国家共同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引领国际产能合作。在海外,青岛市将组织海尔、海信、澳柯玛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欧亚国家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并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内合作建设海外加工装配基地化产业园区。
沿着“一带一路”,青岛向西通过陆上到达欧洲,向东直通东北亚,向南可以内联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外联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环太平洋,有着足够多的“素材”写就“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文章。
建设“一带一路”自贸驿站
在设施联通方面,青岛整合陆、海、空、铁等资源,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建设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探索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此外,随着青岛获批成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青岛构建起陆、海、空、网四路并进的基础设施网络,为贸易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岛又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自贸驿站的思路。眼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政府推动为服务体、各国和地区合作为共同体的“四位一体”全球“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新格局轮廓初成,一个广市场、大资源、低成本、高效能、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正在形成,并生成了行之有效且极富复制推广价值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开创了陆港联动、东西合作、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打造了创新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样本”。
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过去10年,青岛与中亚、中东欧、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1.8%,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7.7%。海尔等一大批企业“走出去”也带动了更多国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
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拉动了青岛贸易投资增长,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占全市吸收外资总额的33.81%,贸易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51.3%,青岛对外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297.9%;“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突破,建立了总投资2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海外经贸合作园区提升了“海外青岛”的品牌影响力;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大做强;创新培育了以“青建 ”为重点的“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
“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和先发优势,决定了青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青岛作为海上与内陆双向重要枢纽,应当把握机遇,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全面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青岛的贡献。”
走进今天的青岛胶州城市发展陈列馆,一幅动态的“丝路商贸”光影动图向人们展示着千年前青岛板桥镇商贾云集的景象。从现存的史料可以看出,当年这里丝毫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鼎盛繁华。
据考古发现,4500年前,从板桥镇出发的船只就开始远航。春秋战国之后,从这里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起航线逐渐成熟。在唐代,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大多沿着这条航线来到中国。到了宋朝,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市舶司设置于此,来自东亚、南亚的海外物资在这里中转和销售,鼎盛时期的板桥镇甚至吸引了远在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的商人前来通商……
板桥镇的光辉历史早已远去,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青岛“走出去”的海尔、海信、青建、即发等很多本土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些“走出去”的青岛企业已深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植根海外,构建全球化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体系,影响著中国,也改变着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沿海港口功能强大、辐射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向作为海上、内陆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节点的前沿位置,青岛随之获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城市。如今,“古代丝绸之路”正被“一带一路”诠释着新的时代内涵,板桥镇通商四海的光荣与梦想正向整个东北亚地区扩散。
开辟“一带一路”海陆大通道
今年以来,青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在经贸、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均实现良好开局。全市新增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产业投资类重点项目57个,海外友好港总数达到20个,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海铁联运箱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4月10日,中荷(青岛)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青岛举行。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的青岛与拥有“欧洲门户”鹿特丹港的荷兰地处“一带一路”东西两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丝路精神建设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
就在不久前,青岛市商务局先后派出3支商务代表团,分赴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波兰、德国、荷兰等9国进行访问,举办近十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将共建园区的合作之花遍地撒播,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建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时隔十余天的回访展示了荷兰的合作诚意与热情。
由商务部支持创立的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秉承丝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面向欧亚大陆对接日韩市场开展跨境合作,国际物流贸易引领、海内外布局双向联动,定位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枢纽,成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现代国际贸易集聚平台,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在中国境内,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依托板桥镇所在地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陆、海、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欧亚国家共同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引领国际产能合作。在海外,青岛市将组织海尔、海信、澳柯玛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欧亚国家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并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内合作建设海外加工装配基地化产业园区。
沿着“一带一路”,青岛向西通过陆上到达欧洲,向东直通东北亚,向南可以内联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外联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环太平洋,有着足够多的“素材”写就“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文章。
建设“一带一路”自贸驿站
在设施联通方面,青岛整合陆、海、空、铁等资源,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建设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探索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此外,随着青岛获批成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青岛构建起陆、海、空、网四路并进的基础设施网络,为贸易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岛又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自贸驿站的思路。眼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政府推动为服务体、各国和地区合作为共同体的“四位一体”全球“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新格局轮廓初成,一个广市场、大资源、低成本、高效能、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正在形成,并生成了行之有效且极富复制推广价值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开创了陆港联动、东西合作、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打造了创新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样本”。
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过去10年,青岛与中亚、中东欧、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1.8%,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7.7%。海尔等一大批企业“走出去”也带动了更多国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
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拉动了青岛贸易投资增长,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占全市吸收外资总额的33.81%,贸易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51.3%,青岛对外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297.9%;“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突破,建立了总投资2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海外经贸合作园区提升了“海外青岛”的品牌影响力;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大做强;创新培育了以“青建 ”为重点的“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
“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和先发优势,决定了青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青岛作为海上与内陆双向重要枢纽,应当把握机遇,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全面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青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