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团状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树团状造林是根据杨树的生长习性和平原农区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经多年实践探索较为适合平原农区开展推广应用的杨树造林模式,可较好地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实现农、林、生态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杨树;团状造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25-02
  杨树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广泛栽植的优质树种,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人民群众的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近十几年来杨树木材价位较高,杨树造林约占造林总量的70%。但是,当前人们受传统的观念及土地资源的制约,在生产上仍然推广行状造林为主,造林密度偏大,林分表现生长缓慢,病虫危害较重,胁地较为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杨树“胁地”造成的农林争地,提高杨树的经济效益,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郑世锴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在农田内实行团状造林,发展复合经营。近些年来,经过林业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地试验推广和实践应用,证明杨树团状造林复合经营相对传统造的行、片、带状造林方式有较明显的优势,对充分利用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杨树团状造林的优势
  1.1 能够实现杨树优良品种的速生丰产 杨树是一种喜光树种,光照对其速生丰产有较大的影响。传统造林多为行状栽植,株行距变化不大。这种造林方式前3a生长较快,到4~5a以后生长量开始逐年下降,密度过大的林分幼龄其开始形成郁闭,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许多速生杨树新品种,因栽植模式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品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团状栽植是把原来的行状栽植方法进行有机合理变化,由单株等距定植变为3~4~6株一团定植,缩短团内株距,使团与团之间拉大距离,光线从团间距内和团行距内都能很好地射入林内,使树上大多数叶片都可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促使杨树良种的速生丰产。
  1.2 可有效控制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大密度的行状造林使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其原因主要是行状林间距小,杨树长势强,树冠形成郁闲,林下光照不足,湿度相对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团状造林可使团与团之间树冠不相连,林内光照相对充足,林木生长旺盛、健壮、林内湿度,相对较小,有利于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1.3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提供有利条件 传统的行、带、片状造林,在平原地区主要在村庄周围闲散地,坑塘沙荒,盐碱地栽植,广大农田推广不太适应。带状栽植间作两侧有7~8m的减产带,影响作物产量。采用团状栽植的办法即实现了林农复合经营,又能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样不但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而且效化解了林农争地的矛盾。
  2 杨树造林作业设计模式
  杨树团状造林模式有多种多样,常用类型有三株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线型配置和四株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配置方式。
  2.1 三株团模式 等边三角形树团团内株距根据培育目标确定团内株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1.5~3m,呈现北2株、南1株配置;等腰三角形树团呈现北2株、南1株配置。北侧2株,株距一般为1.5~2.5m,南侧1株与北侧2株距离均为2~3m。线段型配置为南北走向,株距一般为1.5~2m。
  2.2 四株团模式 四株团类型的配置形式主要有3种,即正方形树团配置,团内株距一般为1.5~2m。长方形树团配置一般为南北走向,东西2株距离为1.5~2.5m、南北2株为2~3m。菱形配置为南北走向,东西2株距离为1.5~2m,南北2株距离为2.5~3m。
  3 整地、施基肥
  整地要在造林前一个季节进行。如明年春季造林,今年秋、冬进行整地。平原地区造林,要全面整地。先清理地上附着物,然后深耕30cm以上。结合深耕,每667m2施农家肥4~5m3,施氮、磷、钾复合肥100kg。农家肥缺乏的地区,可施用饼肥150~200kg或鸡粪2m3,或牛粪、猪粪3m3。深耕后不要耙地,利用冬季雨雪风化土壤、杀虫、灭菌。
  4 树盘设计
  4.1 树盘及其面积 按照设计整理每一树团的树盘。如设计3株等边三角形树团,团内株距2m时三角形树盘北侧长(底长)3.8m,三角形树盘高为3.8m,两侧等边长为4.4m。4株团树盘整理,按定植树位置向外扩0.5~1m为树盘面积。
  4.2 树盘修造 按不同树团所设计的树盘面积进行整理。树盘与树盘之间用垄沟连接,便于浇水。深挖树盘的目的,即解决多蓄水,增加渗透深度,满足树木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根系向深处生长,减少耕作层根量,避免与幼林下间作的农作物争水争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在天气干旱时适时浇水,可节约用水,促进林木生长。
  4.3 植树坑挖植标准 挖植树坑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确定。在平原农区,一般为长、宽、深各0.6~0.8m,并在栽植时施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后填入穴内,改善土壤化性质,增加肥力。栽植穴挖好后,应回填15~20cm厚的上层阳土,有利于树苗移植后根系的生长。
  5 定植
  定植时要特别注意每一树团的苗木大小、品种要一致,否则会出现被压木,单位面积产材量会受到影响。栽植穴填土全部用阳土,把整理树盘时堆放的上层阳土填入穴内。填一层土踏一层,做到深埋、踏实,栽植穴上口留15~20cm不填土,待浇水用。栽植穴挖出的下层阴土,叠放于树盘周围做畦埂。
  6 其他措施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要推广应用保水剂、生根剂和用地膜覆盖树盘等措施。使用保水剂,可以把树木周围的水分固定在根系的周围,可减少水分向下渗漏和向上蒸发,提高对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可实现节约用水,减少灌溉次数;使用生根剂,可促进新植苗木多发新根,对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作用明显。在使用保水剂和生根剂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浓度。特别是生根剂类,正确按产品要求使用,可促进生根,超量使用会抑制生根。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对于如何将丰富的气象综合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村居民,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做出了各种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基于CATV-FM共缆传输技术,设计了县、乡镇、村、居
摘 要:通过不同的育秧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对早稻的影响对比试验,探索丘陵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的方法,以期指导农民科学生产,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早稻;育秧方式;施氮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2-02  结合兴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4)中低产田专题研究课题,由江西省农科院、兴国
根据分布于太白山的太白红杉群落野外调查资料,经统计组成该群落的种子植物种类有270种,隶属于39科144属,其中草本234种,木本植物36种;中国特有种195种,其中秦岭特有种25种,分别占该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
应用病毒分离鉴定、荧光抗体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夹心ELISA4种方法,分别对23份猪瘟病料组织中的猪瘟病毒(CSFV)进行了检测,并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
【目的】提高植物内生放线菌SF4和SG2的抗菌活性,获得具有更好生防效果的工程放线菌,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SF4、SG2和SC1进行融合,
摘 要:介绍了速生法桐扦插育苗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苗圃地选择、整地作畦、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等。  关键词:速生法桐;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27-02  速生法桐是悬铃木科悬铃木属优良新品种,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易造型、成荫快、抗污染等特点,在绿化领域应用广泛,素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栽植基地主要集中在
该文以遵义医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为例,探讨了为突出“医学特色”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考察。
摘 要:通过以花叶橡皮树花泥苗按水培营养液循环的方式种植,对比常规种植方式,探索花叶橡皮树采用水培方式种植的效果。结果表明,花叶橡皮树花泥苗水培种植效果较常规种植好。  关键词:花叶橡皮树;花泥苗;水培种植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48-02  橡皮树(Ficus elastica)又名印度榕、印度橡皮树,为桑科榕属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及
通过设置1.43万穴/667m2、1.25万穴/667m2、1.11万穴/667m2、1.07万穴/667m2、0.83万穴/667m2等5种中稻栽插密度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成穗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