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天开的桑桑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桑桑是个幸福的孩子,父亲是校长,母亲是普通农民,他还有个可爱的妹妹,一家四口就住在学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桑桑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天真好奇:用家里的碗柜做“高级鸽笼”;夏天看到捂在棉套里的冰棍,自己也穿大棉袄……这些异想天开的举动让人忍俊不禁!但是作者并不是要把桑桑刻画成一个概念化的单一的完美形象,我们还看到了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秃鹤“戴帽子”抢走了他“穿棉衣”的风头,让他备受冷落,他生气时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小小的虚荣心。至此,一个性格丰满的小男孩就呼之欲出了。人物的生活环境、经历、教养、心理素质等都影响了他独特个性的形成,抓住人物的独特个性从不同侧面进行描写,人物形象就饱满立体了。(郭福兰)
  桑桑是校长桑乔的儿子。桑桑的家就在油麻地小学的校园里,也是一幢草房子。
  桑桑就是在这些草房子里、草房子的前后与四面八方来显示自己的,来告诉人们“我就是桑桑”的。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当。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地揍……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他坐在门槛上一边吃着香瓜,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桑桑吃完瓜,就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件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水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了院子,跑到了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那时,他正在树荫下的一张竹椅上打盹,觉得空地上似乎有个人在走动,一侧脸,就看见了那样一副打扮的桑桑。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
  空地周围围了许多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看着。不知是谁“嗷”了一声,随即得到响应,“嗷嗷”声就在这流火的七月天空下面回响不止,并且愈来愈响。桑桑好像受到了一种鼓舞,拖着竹竿,在这块空地上,小疯子一样走起圆场来。
  不一会儿,“嗷嗷”声又转换成很有节奏的“桑桑!桑桑!……”
  桑桑就越发起劲地走动,还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桑桑将这块空地当作了舞台,沉浸在一种荡彻全身的快感里。汗珠爬满了他的脸,汗水流进了他的眼睛,使他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就睁不开眼睛,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或许是因为双眼半闭,或是因为无休止地走圆场,桑桑就有了一种陶醉感,像那回偷喝了父亲的酒之后的感觉一模一样。
  桑桑这回是出盡了风头。
  正当大家看得如痴如狂时,油麻地小学又出现了一道好风景:秃鹤第一回戴着他父亲给他买的帽子上学来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看到了秃鹤:“你们快看呀,那是谁?”
  “秃鹤!”“秃鹤!”“是秃鹤!”那时,秃鹤正沿着正对校门的那条路,很有派头地走过来。
  秃鹤光着上身,赤着脚,却戴了一顶帽子——这个形象很生动,又很滑稽。或许是因为人们看桑桑这道风景已看了好一阵,也快接近尾声了,或许是因为秃鹤这个形象更加地绝妙,人们的视线仿佛听到了一个口令,齐刷刷地从桑桑的身上移开,转而来看秃鹤,就把桑桑冷落下了。
  没有一个人再看桑桑。桑桑看到梧桐树后的纸月,也转过身子看秃鹤去了。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他只好拖着竹竿,尴尬地站到了场外,而现在走进场里来的是潇洒的秃鹤。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天气:多云  张弛,我可爱的儿子!你天真,活泼,可爱,同时也是一个“马大哈”。最近读了你写的日记《心中委屈对您说》,看到了你“控诉”妈妈的“数宗罪”,也看到了你内心的委屈,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感触很深……  张弛,妈妈和其他家长一样,为了使你的作文更加优秀,总要求你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因为妈妈经常听老师说,平淡的作文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若添加了好词佳句,作文就如
期刊
伴随着第一声汽笛,青岛步入了地铁时代。这真是青岛人的骄傲!  听妈妈说,青岛地铁3号线全长二十多公里,用了七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毕。正是因为有了地铁,才让遥远的目的地变得近在咫尺,可谓是“一线牵南北,全城若比邻”!请大家想一想,是谁给予了我们便利?是的,就是那些辛勤的地铁建设者!  我最敬佩的就是工地上的工人们。我家住在地铁站附近,每天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准备休息時,还可以看到地铁建设工地上灯火通明,一
期刊
来到安仁,我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绿色的。山是沉稳的墨绿,草是鲜艳的翠绿,瞧,前面还有一面碧绿的湖。那湖水像绿宝石一样,闪闪发亮。  我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来到湖边的一片树荫下休息,欣赏美景。那绿锦缎似的湖面上荡起阵阵涟漪,像小猫咪那绿莹莹的眼眸。突然,一只小船闯入我的视线,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在那儿互相逗趣取乐。看樣子,他们是要划船去湖对面啊!但是,他们虽然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
期刊
文章中采用带有“像”字的语句较多。比喻句中确实很多用了“像”字,但带有“像”字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细细分析,“像”字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像”充当了比喻词的角色。常用的比喻词还有“如”“似”“仿佛”“好像”“宛如”“是”等。如“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这句话中把鲸喷
期刊
“鱼”儿游在唐诗中,拔鳍摆尾,啪啪蹦跳,呼之欲出。请看:  杜甫的“鱼”——“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倾斜着掠过水濛濛的天空。“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活泼生动。诗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洋溢着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王维
期刊
今天,陽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乘船去拜访一位远房亲戚。途中,风景十分优美,大山一片葱绿,小河清澈见底。微风吹来,河面上泛起朵朵浪花,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清澈的河水缓缓东去,阳光洒满河面,波光粼粼,像一条翡绿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地绕着小山村。  忽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好奇心驱使我找起了笛声的来源,原来是两个小孩儿。奇怪的是,他们收起了船桨,也收起了篙子,只是在船上不停地玩弄一把伞。我悄悄躲在旁边,
期刊
真没想到,我们一家人平日的生活居然被大词人辛弃疾写成了一首词!  说到这里,我可要先吹吹牛了。虽然我家的草房子破得不成样,屋檐低得不能再低,有点寒碜,但我们这里的风景的确优美。村子环山而居,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广袤的农田,三三两两的農人穿行其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用诗人们的话来说,就是好一派田园风光。  那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我的父母——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期刊
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打稿时,就会想起爸爸熬夜帮我重新打稿的情景。  那天晚上10点多钟,我刚打完一篇作文的电子稿,就匆忙关机打算睡觉了,突然想起文件忘了保存。我再次急切地打开电脑,多希望打好的稿子能保存下来。可是,我打开了一堆文件都不是那篇稿子。“气死我了,一晚上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失望地叫出了声。这时,爸爸走过来问明情况,看了看我手中的稿,又看了看电脑,安慰我说:“没事,孩子,你去睡觉吧,我来帮你重
期刊
瑟瑟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路人行色匆匆。小贩的叫卖声在树叶的沙沙声中变得模糊不清,宏伟的城墙在秋叶的衬托下仿佛变得更加苍老。  我想写一封书信寄给家里,“爸爸妈妈,你们都还好吗?小弟长高了吗?……”我的手紧紧地握着毛笔,久久不肯放下,就連墨汁滴到宣纸上都不曾知晓。我是那么想念父母,想念家乡,书信中字字句句都表达了我的思念之情。  放下笔,我反复浏览,唯恐有忘记写进去的事情。一封寄给父母的信,总有说不
期刊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射进来,我不禁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轻轻推开客栈的窗户,强烈的阳光使我睁不开眼。等我适应了这种环境后,发现河边美景别有一番天地。  我急忙洗漱完畢,提着行李上了船,正准备摇桨,却见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稚嫩的小童。原本寂静的河面,被两小童的嬉闹的玩笑声打破了。只听其中一个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要尽快赶到码头。兄弟,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提前到达码头。”另一个嘻嘻一笑,说:“当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