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说给你听的话,都在那些“撤回”里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工作上的失误,阿童被人痛骂了一顿。
  我猜她不好受,于是深夜十二点多的时候,偷偷私聊了她:“对方说话比较直,你别往心里去。这次的影响不大,别难过了。”
  可能是在洗澡,她到次日凌晨一点多才回复我,内容却有些突然:“比起这个,你可不可以教教我,父母吵架离婚,高三弟弟想休学,我该怎么办?”
  我愣了十几秒,还没想好怎么回复时,她突然撤回了这句话,换成另一句:“我没事了,你也别往心里去,晚安哟。”后面跟着一个卖萌的表情。
  她大概以为我睡着了没看到吧。
  突然想起我曾经喜欢的一个女生。她很喜欢玩“撤回”的游戏。
  我去洗澡或者睡着的时候,她会发好几条消息给我,然后又很果断地撤回。而无论事后我怎样问她,她都会很调皮地说:“撤回的消息,是不能再说第二次的。”
  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但我真的很想知道她到底说了些什么。所以某天深夜我假装自己睡着了,偷偷盯着手机。
  她发来一句:“你是猪吗!天天比我早睡,不陪我多聊几句。”这句话在屏幕上存在了不到十秒,却让我开心了很久。
  但这个有些调皮而温馨的撤回游戏只持续了两个多月,某一天她突然发了条微信说:“我脱单啦。”
  不知道是因为脑袋短路,还是希望她能再次撤回,沉默了十几秒以后,我才回复说:“那,恭喜啊。”
  人的情绪很容易在睡不着的深夜爆炸。那天凌晨两点多的时候我突然从床上弹起来,编辑了好长好长一段话发给她,诸如“我很难过,我很喜欢她,我不希望她和别人在一起”之类,是很认真的傻话。
  发出去十多秒,我突然有些慌张。不到一分钟,我按下了“撤回”。
  是啊,那些都是我很想很想说给她听的话,可一股脑的情绪过后,我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在别人脱单以后还说这种话。
  后来,她跑过来问我昨晚撤回了什么。我学着她说:“撤回的消息,是不能说第二次的。”
  那一刻我有些失落又有些庆幸:那些话她真的没有看到。
  现在想想,阿童当时把那些话说出来,一定也像我一样,有那么十几秒,希望得到对方的回應。
  只是她和我一样,很快打消这个念头,选择了“撤回”。
  因为我们都害怕某些“越界”的话、某些“越界”的情绪,会成为对方的压力。慢慢的我们都会养成一个习惯——自己偷偷抚平自己的情绪。
  被“撤回”才是那份情绪最恰当的归宿。而“没看到”,则是最好的回应。
  我们依然会情绪化,依然会偷偷想念,依然会回头看。只是比起小孩子,我们懂得用各种方式去抚平这些痕迹。比如撤回的真心话,比如删掉的签名档,比如难受时的那句“我没事了”。
  摘自《感悟》
其他文献
我想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一只喜鹊,把喜欢的东西一件一件衔回窝里,至少我是,我收集圣斗士贴画、生肖邮票、花花绿绿的糖纸、卡带唱片……甚至还有那些从玉兰油柜台拿到的每季的产品宣传画和小礼物。  等离开家到加拿大读书,收集症继续,我收集所有的星巴克咖啡卡、袖珍香水瓶、施华洛世奇小水晶摆设……好吧,所有闪闪亮亮,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些可爱的东西都必须有它们的住所,所以装它们的盒子也都完完整整
期刊
智伟先生淡出诗坛二十余载,携诗集《再泊枫桥》重现“江湖”时,已过耳顺之年。而他的诗,不再是韶华流年里的风清云淡,“意在笔先,力透纸背”,可谓瑰丽铿锵之作。毫无疑问,这与智伟先生一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有关。其实,如此痛楚,并非他所愿,是无序之命运,将他逼进了负重之绝境。当他用青春华年垒起的商业王国突然崩塌之时,当他曾经用心血滋养的“亲朋至爱”纷纷逃离之后,他就成了“繁华商业城
期刊
你与难以沟通的人共事过吗?  或许,你们家有一位喜欢经常批评全家人的成员。  没有任何東西比他人的功能紊乱更能带出我们身上的野性了。  我在20-30岁的时候,花了将近10年时间,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师,不停地举办销售和领导研讨会。刚开始时,我认为人们为了拓展新技能,是需要准确的评估其现有技能的。  我错了。  其实,为了提高,人们并不需要有那种对自己做得多么糟糕的大“顿悟”时刻。例如,一个很难沟通的
期刊
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讨好型人格。”  它指的是在生活中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由自主地想要讨好别人的人。  和朋友相处,担心给对方添麻烦;工作中,放弃自己的想法去取悦老板的喜好;在愛情里,则逼着自己去喜欢对方喜欢的东西……  总是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这个问题,微博有着700多万粉丝,23岁成为国内知名杂志《新周刊》最年轻副主编的“天才少女”蒋方舟也时常遇到。  在一期《奇葩大会》上,她
期刊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期间,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会跟着鼓掌。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结束后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你会怎么做?你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是
期刊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不会遗忘。  鲁迅的第一夫人朱安,虽然从没有和鲁迅有过夫妻样的生活,但她却一辈子守在鲁迅的旧宅里。  近段时间看到不少微信转发关于朱安的故事,说她活着再也不想见到鲁迅,果真是这样吗?朱安去世前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和鲁迅葬在一起。这说明,她的一生都是念着鲁迅的,她一生都忍受着不能遗忘所带来的煎熬。  弘一法师出家前,他老婆领着孩子追到寺院,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说,要普度众生。他老婆说
期刊
你是否爱过让你日夜忘不了的人,你还记得他吗?  一段感情刚结束时,在无数个伤心难过、后悔自责的夜晚,或许心里出现最大的念头就是:我想重来。  “我们还可以重来吗?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错过,我一定会珍惜。”最近我在听《重来》,这首歌大概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如果能重来/诚实地去对待  彼此都没疑猜/就没有理由分开  如果能重来/回忆当作尘埃  心不曾被伤害/就能无瑕疵地爱  但是重来/却不能保
期刊
我爸四十岁那年,才有了我。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不无担忧地说:“你都这把年纪了,以后拿什么养活这丫头?”我爸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我保准将这丫头养得白白胖胖。”  我爸在小镇中学教书。那时的小镇还很闭塞,会说几句洋文的老爸很洋气,也很有威望。他都计划好了,再过二十年,等他六十岁退休的时候,我差不多也已经上大学。所以他的任务是有个好身体,将教书育人这项事业做强做大,靠这份薪水养我长大。 
期刊
日子同人一样,不一样的,有的金贵,有的尘埃;有的良辰,有的恶煞。  写下此文的那一天是个显赫的阔日子,元旦,气概万千的样子,嘀嗒一下,把世界的日历和人的旧岁一统退去,翻出新。  我暗自幸,老母又添一岁,八十七岁了。父亲是早些年走了,不走的话今年是九十岁。上个月一家人聚拢,给父亲做九十岁阴寿。  事前,我并不同意,但大哥大姐执意要做,讲这是乡俗,不做丢脸的。大哥讲,我们丢脸没事,你的脸丢不起。  大
期刊
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人生真是奇妙。  我的老伴已离去多年,自己的孩子也依次被我送走,我的同龄人也一个个离开了我。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越来越喜欢与年轻的曾孙辈们一起玩,他们累了、倦了,便喜欢围坐在我身旁,不嫌曾祖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