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名片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会处,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其名赤峰源于城区东北角的一座赭红色山峰。
赤峰市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具有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主要的工业有煤炭、制药、造纸、皮革、化学、机械等,农业以产谷子、高粱、玉米为主。尤为难得的是,赤峰境内有广大区域未受过任何工业或城市污染,保持着原生状态,蓝天白云、明月星空、芳草绿地、白沙碧湖,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真山真水、淳朴风情。
“‘十一五’以来,赤峰市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都很多。”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赤峰市委书记王中和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赤峰市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需要继续保持足够的投入强度。”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
王中和对记者说:“赤峰市作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城市,‘十一五’期间,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大矿山、大冶炼、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荣获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殊荣,但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还相对粗放,必须在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上狠下工夫。赤峰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大力推行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矿山自然生态治理和恢复新机制,积极打造绿色矿山、绿色企业。”
赤峰坐落于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两大沙地的交会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赤峰就大搞生态建设和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的成果非常明显。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87万亩增加到42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7%,土地沙化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作为建设京津、华北、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赤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王中和如是说。
为了实现“绿色崛起”,赤峰正在将生态版图与经济版图一并同构,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资源开发转换的方向和重点。
王中和告诉记者,赤峰市风电开发始于1998年。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赤峰市的风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09年底,全市风电装机达到14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的7%,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到2010年年底,全市风电装机已突破2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765万千瓦。目前,赤峰市正在抓紧风电送出通道建设,风电送出的“瓶颈”有望得到破解。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会处,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其名赤峰源于城区东北角的一座赭红色山峰。
赤峰市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具有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主要的工业有煤炭、制药、造纸、皮革、化学、机械等,农业以产谷子、高粱、玉米为主。尤为难得的是,赤峰境内有广大区域未受过任何工业或城市污染,保持着原生状态,蓝天白云、明月星空、芳草绿地、白沙碧湖,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真山真水、淳朴风情。
“‘十一五’以来,赤峰市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都很多。”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赤峰市委书记王中和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赤峰市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需要继续保持足够的投入强度。”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
王中和对记者说:“赤峰市作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城市,‘十一五’期间,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大矿山、大冶炼、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荣获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殊荣,但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还相对粗放,必须在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上狠下工夫。赤峰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大力推行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矿山自然生态治理和恢复新机制,积极打造绿色矿山、绿色企业。”
赤峰坐落于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两大沙地的交会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赤峰就大搞生态建设和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的成果非常明显。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87万亩增加到42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7%,土地沙化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作为建设京津、华北、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赤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王中和如是说。
为了实现“绿色崛起”,赤峰正在将生态版图与经济版图一并同构,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资源开发转换的方向和重点。
王中和告诉记者,赤峰市风电开发始于1998年。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赤峰市的风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09年底,全市风电装机达到14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的7%,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到2010年年底,全市风电装机已突破2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765万千瓦。目前,赤峰市正在抓紧风电送出通道建设,风电送出的“瓶颈”有望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