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东丸三杰上海公司大楼里,前后左右,抬头所见,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或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或是汉俑,或是毛泽东曾备用的瓷器,或是一幅当代艺术大师的画作……
公司这座新办公大楼、研发中心于2004年10月在上海落成,外型是欧式风格,里面有中国文化的元素:冷、硬建材与暖色调的土(陶器)结合;当代的物品和几千年的历史结合。巨大的反差显然蕴含着主人的一种意念和追求。
企业的掌门人张曙阳说,这样的结合,可以让员工从文物中得到感悟。感悟什么?感悟凝结在文物中的创作者的创造性。而对张曙阳来说,他是早有感悟,并且由此走上了投资收藏之路。
感悟私人博物馆
4年前,张曙阳以176万元从中国嘉德拍卖会会上拍下“长须龙”钱币,创当时中国钱币拍卖成交最高价。这枚钱币近日被杭州历史博物馆展览了两个多月。
张曙阳收藏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一套90多件,是迄今为止最为齐全的一套。近日,这套被称为当代官窑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已经被运到日本,将于10月21日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日本巡回展览,主办方为日本朝日新闻社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张曙阳参观过世界上许多博物馆,他感悟最深的,是海外那些由企业或企业家创办的有名的私人博物馆。参观这些私人博物馆,除了看展品,还能看到一个企业经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企业发展的状态。
在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这个私人博物馆里面收藏有中国的元青花瓷器。这样的青花瓷器在伦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值约合人民币2.3亿元,而这样级别的元青花瓷器在松冈美术馆有好几个,但这家从事运输的企业现在已经没有名了。
张曙阳对此神游感慨:若干年后企业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可能规模很小了,但是博物馆在,而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了企业原有的价值。作为一位企业家,他由此更加坚信,企业与收藏捆绑,应该是自己走得更好的投资之路。
收藏就是买未来
张曙阳的收藏情节源自于集邮,30年前,他就明白买邮票是买未来。现在,张曙阳已经不再集邮了,在他看来,邮票市场和价位差不多到顶,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多起来了,选择的余地大多了。他的收藏目标定得更高了。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许多,不知道这个社会将要怎么变,会不会发生战争,会不会发生自然灾害,都有未知因素在其中。一个企业家,可能有企业,有股票,有黄金,有房产,但艺术品收藏不可缺。”张曙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这样一个故事解释这个道理,“一个老头,企业早没了,房产一时也没了;90岁了,政府把房子还给他了,但装修一下,得200万元。他的3个儿子,两个都属工薪阶层,拿不出这么多钱,很着急。还是这个老头本事大,他从地窖里拿出一幅画,卖200万元。能拿出一幅画的人,从常理上推断至少有5幅画。5幅画怎么安排了?一幅画装修房子,3个儿子一人一幅,自己留下一幅:如果还活5年,90岁到95岁,200万够了。这样的活法很潇洒。”
故事是为了说明道理,但是收藏的成本是不菲的。
古董艺术品的升值,与国家经济发展、与个人资产都有很大相关性,经济好了,才想到去收藏。中国的经济崛起才是刚刚开始,特别是从艺术品的价位看,现在还是特别低。
张曙阳分析道,1949年以前,中国的文物古董,百分之百好东西都是流出去;1949年后,基本上也是好的东西往外流。一些可以留下的东西只有博物馆才能留下来,现在文物又在回流了。在这个回流的过程中,价格是逐步上升的。文物流动的规律是,哪里有钱它向哪里流。他认为,中国有些人开始一点点富有,这个富有刚刚开始,在逐渐富有的过程中,艺术品的价位是逐步往上走的阶段。
“收藏古董艺术品,是爱好,又可以积累财富,企业和艺术应是同步进行的。”这是企业家兼收藏家张曙阳的理念。
收藏跟着历史脉络走
张曙阳收藏青铜器、铜镜、字画、瓷器、钱币和鼻烟壶等。他说,在中国,铜镜收藏和钱币收藏,现在还有机会可以拿到好东西。
为此,每逢中国及世界主要拍卖行春季、秋季拍卖会的时候,他都会去“抢”一些宝贝回来。他说,买向上走的艺术品就是投资。他的做法是跟着中国历史脉络走,收藏各个时期手工业工艺品顶峰之作。
张曙阳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收藏和做企业是一样的。不可能什么都全,必须先定位,了解整个行情。所谓的行情,就是看资深博物馆收藏到什么水准了,一般的收藏大家到什么水准了,希望自己将来收藏到什么程度。这需要定位。
“我希望在某个部分有所建树,当然要看机会了。在瓷器上要想有所建树,可能性小,机会少,投入要大;一年可能就出现一件两件‘顶点’的藏品拿出拍卖或在市场上流通。”张曙阳说,“但有些品种,像铜镜、钱币,是可以的。现在收藏铜镜,稍微收藏一下,就进入博物馆级别了;稍微努力一下,就超过一般的博物馆级别了;再稍微努力下,就可能超过国家级别的博物馆了,这是好玩的地方。但是像瓷器,再大的收藏大家,想超越博物馆是很难的。”他说,有些东西的收藏是一辈子的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什么也没有了。
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像大清大龙邮票、‘长须龙’钱币。这些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的了。”张先生说, “像7501瓷器也一样,解放以后有什么呢?这样的伟人就一个。”
收藏中的机会理论
张曙阳说,就像我们经营的企业一样,现在你开企业,是从头开始呢,还是买企业兼并呢?比如想进入汽车行业,从零开始做,等你做好,汽车市场也下来了。等你懂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等你学会了,最佳时期可能过去了。”他说,“不懂没有关系,大收藏家帮你引进。就是用兼并收购的眼光去做投资理财,去做收藏。”
张曙阳从事收藏30多年,但到现在仍然“只进不出”,没有卖过一样东西,哪怕是4分钱邮票都没有卖过。他觉得现在还应当是在收藏的阶段。
他认为,收藏是个积累,要从年轻时候玩起,譬如他年轻时候开始集邮,这是经验的积累。机会总是存在的。有人曾经对他说,张先生,你的机会比我好,铜镜1000元被你买走了,现在3万元了,我没有机会了。但是,到了下一代,这个铜镜可能已经价值60万元;下一代的人会说,你失去机会了,铜镜3万元时你没有买。
张曙阳认为,短期收藏和长期收藏不一样。他是长期收藏。从价格上看,画的价格上升了,变化也非常快:铜镜的价格变化慢,因为铜镜的市场和价格还没有起来。现在投入收藏字画,买70万元、100万元的字画,到博物馆都排不上号。但是花100万元买一个铜镜,在博物馆里面,最起码是个顶级品。至于自己的企业办博物馆,他认为条件还不成熟,不急于迈步。他同时也这样建议其他企业。
他认为,铜镜目前是“原始股”,又是“小盘”,值得玩一玩。
公司这座新办公大楼、研发中心于2004年10月在上海落成,外型是欧式风格,里面有中国文化的元素:冷、硬建材与暖色调的土(陶器)结合;当代的物品和几千年的历史结合。巨大的反差显然蕴含着主人的一种意念和追求。
企业的掌门人张曙阳说,这样的结合,可以让员工从文物中得到感悟。感悟什么?感悟凝结在文物中的创作者的创造性。而对张曙阳来说,他是早有感悟,并且由此走上了投资收藏之路。
感悟私人博物馆
4年前,张曙阳以176万元从中国嘉德拍卖会会上拍下“长须龙”钱币,创当时中国钱币拍卖成交最高价。这枚钱币近日被杭州历史博物馆展览了两个多月。
张曙阳收藏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一套90多件,是迄今为止最为齐全的一套。近日,这套被称为当代官窑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已经被运到日本,将于10月21日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日本巡回展览,主办方为日本朝日新闻社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张曙阳参观过世界上许多博物馆,他感悟最深的,是海外那些由企业或企业家创办的有名的私人博物馆。参观这些私人博物馆,除了看展品,还能看到一个企业经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企业发展的状态。
在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这个私人博物馆里面收藏有中国的元青花瓷器。这样的青花瓷器在伦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值约合人民币2.3亿元,而这样级别的元青花瓷器在松冈美术馆有好几个,但这家从事运输的企业现在已经没有名了。
张曙阳对此神游感慨:若干年后企业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可能规模很小了,但是博物馆在,而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了企业原有的价值。作为一位企业家,他由此更加坚信,企业与收藏捆绑,应该是自己走得更好的投资之路。
收藏就是买未来
张曙阳的收藏情节源自于集邮,30年前,他就明白买邮票是买未来。现在,张曙阳已经不再集邮了,在他看来,邮票市场和价位差不多到顶,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多起来了,选择的余地大多了。他的收藏目标定得更高了。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许多,不知道这个社会将要怎么变,会不会发生战争,会不会发生自然灾害,都有未知因素在其中。一个企业家,可能有企业,有股票,有黄金,有房产,但艺术品收藏不可缺。”张曙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这样一个故事解释这个道理,“一个老头,企业早没了,房产一时也没了;90岁了,政府把房子还给他了,但装修一下,得200万元。他的3个儿子,两个都属工薪阶层,拿不出这么多钱,很着急。还是这个老头本事大,他从地窖里拿出一幅画,卖200万元。能拿出一幅画的人,从常理上推断至少有5幅画。5幅画怎么安排了?一幅画装修房子,3个儿子一人一幅,自己留下一幅:如果还活5年,90岁到95岁,200万够了。这样的活法很潇洒。”
故事是为了说明道理,但是收藏的成本是不菲的。
古董艺术品的升值,与国家经济发展、与个人资产都有很大相关性,经济好了,才想到去收藏。中国的经济崛起才是刚刚开始,特别是从艺术品的价位看,现在还是特别低。
张曙阳分析道,1949年以前,中国的文物古董,百分之百好东西都是流出去;1949年后,基本上也是好的东西往外流。一些可以留下的东西只有博物馆才能留下来,现在文物又在回流了。在这个回流的过程中,价格是逐步上升的。文物流动的规律是,哪里有钱它向哪里流。他认为,中国有些人开始一点点富有,这个富有刚刚开始,在逐渐富有的过程中,艺术品的价位是逐步往上走的阶段。
“收藏古董艺术品,是爱好,又可以积累财富,企业和艺术应是同步进行的。”这是企业家兼收藏家张曙阳的理念。
收藏跟着历史脉络走
张曙阳收藏青铜器、铜镜、字画、瓷器、钱币和鼻烟壶等。他说,在中国,铜镜收藏和钱币收藏,现在还有机会可以拿到好东西。
为此,每逢中国及世界主要拍卖行春季、秋季拍卖会的时候,他都会去“抢”一些宝贝回来。他说,买向上走的艺术品就是投资。他的做法是跟着中国历史脉络走,收藏各个时期手工业工艺品顶峰之作。
张曙阳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收藏和做企业是一样的。不可能什么都全,必须先定位,了解整个行情。所谓的行情,就是看资深博物馆收藏到什么水准了,一般的收藏大家到什么水准了,希望自己将来收藏到什么程度。这需要定位。
“我希望在某个部分有所建树,当然要看机会了。在瓷器上要想有所建树,可能性小,机会少,投入要大;一年可能就出现一件两件‘顶点’的藏品拿出拍卖或在市场上流通。”张曙阳说,“但有些品种,像铜镜、钱币,是可以的。现在收藏铜镜,稍微收藏一下,就进入博物馆级别了;稍微努力一下,就超过一般的博物馆级别了;再稍微努力下,就可能超过国家级别的博物馆了,这是好玩的地方。但是像瓷器,再大的收藏大家,想超越博物馆是很难的。”他说,有些东西的收藏是一辈子的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什么也没有了。
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像大清大龙邮票、‘长须龙’钱币。这些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的了。”张先生说, “像7501瓷器也一样,解放以后有什么呢?这样的伟人就一个。”
收藏中的机会理论
张曙阳说,就像我们经营的企业一样,现在你开企业,是从头开始呢,还是买企业兼并呢?比如想进入汽车行业,从零开始做,等你做好,汽车市场也下来了。等你懂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等你学会了,最佳时期可能过去了。”他说,“不懂没有关系,大收藏家帮你引进。就是用兼并收购的眼光去做投资理财,去做收藏。”
张曙阳从事收藏30多年,但到现在仍然“只进不出”,没有卖过一样东西,哪怕是4分钱邮票都没有卖过。他觉得现在还应当是在收藏的阶段。
他认为,收藏是个积累,要从年轻时候玩起,譬如他年轻时候开始集邮,这是经验的积累。机会总是存在的。有人曾经对他说,张先生,你的机会比我好,铜镜1000元被你买走了,现在3万元了,我没有机会了。但是,到了下一代,这个铜镜可能已经价值60万元;下一代的人会说,你失去机会了,铜镜3万元时你没有买。
张曙阳认为,短期收藏和长期收藏不一样。他是长期收藏。从价格上看,画的价格上升了,变化也非常快:铜镜的价格变化慢,因为铜镜的市场和价格还没有起来。现在投入收藏字画,买70万元、100万元的字画,到博物馆都排不上号。但是花100万元买一个铜镜,在博物馆里面,最起码是个顶级品。至于自己的企业办博物馆,他认为条件还不成熟,不急于迈步。他同时也这样建议其他企业。
他认为,铜镜目前是“原始股”,又是“小盘”,值得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