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90后”学子,“90后”大学生特点鲜明,如何做好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而工科的学生又具备一些鲜明的特点。本文就“90”后工科学生的特点,探讨适合“90后”工科学生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90”后 工科 学生管理工作
一、 “90后”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1.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促使“90后”很早就开始接触网络。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增加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在他们好奇心和攀比心的驱使下,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获取资讯的能力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而工科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更加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加强。
2.思想早熟,创新能力强。“90后”通过网络来获取不同层面的资讯,导致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许多“90后”的大学生对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长期以来他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思想维度更广阔。特别是工科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新能力更加强。另外,90后家庭相对以往富裕,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具有一技之长。这类学生的社会存在价值感和成就感较强,这是“90后”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有利条件。
3.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从小没人作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而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来自单亲、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而有部分学生或出于家长意愿或家庭经济原因,而选择了学习工科,前者思想相对叛逆,后者思想相对封闭。这些都造就学生不愿意与人多交流,以自我为中心。信息的普及,让不少大学生的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今后找工作为评判标准,当班干部、入学生会、入党等行为成为学生们青睐的事情,而且他们认为这样做很正常,并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功利行为的增多,最终将导致学生自私自利,集体观念淡薄。
二、管理90后工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考核制度不适用。传统的“传授”教育方式强调“教化”的作用,教师持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学分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循循善诱的谈话等手段到了这些学生身上已开始失效。“90后”只接受他们认可的事情,他们不在乎的事情,谁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向,传统的学分制也应适时地进行改革。
2.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思政管理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教育者居高临下,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反应,缺少与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方法很容易引发新一代大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高校管理90后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考核制度。“90后”思想早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他们不感兴趣,老师的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对于工科的学生,要灌输更多的工厂生产文化,可采取参观企业的方式来进行;另外工科学生强调的是动手实践能力,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连同企业项目挂钩,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好地去体会理论知识,并了解到当今企业的发展趋势。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由学生自主发展课堂,实现学生活动课程化。
2.转变思想,树立人格魅力。辅导员需要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及党员,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发挥其群众影响力,以一带多让优秀成为习惯。
其次,辅导员应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我们会发现学生因敬仰某位老师,而愿意接受他的教育、帮助和批评。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辅导员是最可效仿的对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热爱学生,亦师亦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老师在爱学生的同时,也只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互相沟通,才能理解学生身上的缺点,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
“90后”的工科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到工厂实习,做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作。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工厂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享受着普工的待遇,有时甚至还要承受其他员工质疑的眼光,这样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时候老师们更应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通过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体验工厂文化,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4.与时俱进,转换角色。辅导员要想解决沟通问题,必须接受“90后”的新思想,即辅导员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自主创新能力强,辅导员应不断地向学生学习,在向学生学习的工程中,会使学生因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有能力充当辅导员的“老师”而增强自信,从而不断地自觉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角色的变换是为了教育,切不可消极变换而脱离教育目的,致使师生交往发生质变,甚至产生逆反效果。同时,辅导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平等的身份与和蔼、友善的态度待人处事。
“90”后大学生对自我的义务、权利、价值等方面要求不断增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尊重“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教育的主动性,提高针对性,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90.
[2]李小华.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成才之路,2008,(01).
[3]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 .時代文学,2008, (11):146.
作者简介:林艳娥(1985—),女,广东珠海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本科学士。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90”后 工科 学生管理工作
一、 “90后”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1.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促使“90后”很早就开始接触网络。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增加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在他们好奇心和攀比心的驱使下,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获取资讯的能力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而工科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更加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加强。
2.思想早熟,创新能力强。“90后”通过网络来获取不同层面的资讯,导致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许多“90后”的大学生对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长期以来他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思想维度更广阔。特别是工科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新能力更加强。另外,90后家庭相对以往富裕,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具有一技之长。这类学生的社会存在价值感和成就感较强,这是“90后”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有利条件。
3.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从小没人作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而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来自单亲、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而有部分学生或出于家长意愿或家庭经济原因,而选择了学习工科,前者思想相对叛逆,后者思想相对封闭。这些都造就学生不愿意与人多交流,以自我为中心。信息的普及,让不少大学生的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今后找工作为评判标准,当班干部、入学生会、入党等行为成为学生们青睐的事情,而且他们认为这样做很正常,并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功利行为的增多,最终将导致学生自私自利,集体观念淡薄。
二、管理90后工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考核制度不适用。传统的“传授”教育方式强调“教化”的作用,教师持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学分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循循善诱的谈话等手段到了这些学生身上已开始失效。“90后”只接受他们认可的事情,他们不在乎的事情,谁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向,传统的学分制也应适时地进行改革。
2.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思政管理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教育者居高临下,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反应,缺少与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方法很容易引发新一代大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高校管理90后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考核制度。“90后”思想早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他们不感兴趣,老师的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对于工科的学生,要灌输更多的工厂生产文化,可采取参观企业的方式来进行;另外工科学生强调的是动手实践能力,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连同企业项目挂钩,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好地去体会理论知识,并了解到当今企业的发展趋势。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由学生自主发展课堂,实现学生活动课程化。
2.转变思想,树立人格魅力。辅导员需要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及党员,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发挥其群众影响力,以一带多让优秀成为习惯。
其次,辅导员应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我们会发现学生因敬仰某位老师,而愿意接受他的教育、帮助和批评。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辅导员是最可效仿的对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热爱学生,亦师亦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老师在爱学生的同时,也只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互相沟通,才能理解学生身上的缺点,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
“90后”的工科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到工厂实习,做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作。他们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工厂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享受着普工的待遇,有时甚至还要承受其他员工质疑的眼光,这样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时候老师们更应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通过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体验工厂文化,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4.与时俱进,转换角色。辅导员要想解决沟通问题,必须接受“90后”的新思想,即辅导员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自主创新能力强,辅导员应不断地向学生学习,在向学生学习的工程中,会使学生因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有能力充当辅导员的“老师”而增强自信,从而不断地自觉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角色的变换是为了教育,切不可消极变换而脱离教育目的,致使师生交往发生质变,甚至产生逆反效果。同时,辅导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平等的身份与和蔼、友善的态度待人处事。
“90”后大学生对自我的义务、权利、价值等方面要求不断增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尊重“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教育的主动性,提高针对性,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90.
[2]李小华.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成才之路,2008,(01).
[3]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 .時代文学,2008, (11):146.
作者简介:林艳娥(1985—),女,广东珠海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本科学士。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