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应从低年级就开始。打好孩子习作的基础,要从识字、听话、说话、阅读、造句、写话等训练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 低年级 习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通常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然而在实际的低年级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读字、识字和写字,就会耽误培养孩子书面表达能力的绝好时机,给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实践证明,对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应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尽早的训练,才能较好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习作目标。
一、奠定成功习作的“基石”
1.听话入门,识字起步。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从听开始。小学生爱听故事,记忆力又强,可用故事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记住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并通过让学生复述来巩固,很多学生在模仿老师语言的时候都能够惟妙惟肖,复述的时候也能够讲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识字是提高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口。学生识字越多、越快,就能越早地进行阅读写作。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识字、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
2.说话帮助,造句铺路。小学生的写作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口语交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在低年级的句段训练获得了成功,后面的作文教学便有了基础。现在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内容较低年级丰富了许多,但是遣词造句依然直接生硬,表述干涩单薄,缺乏玲珑剔透之巧、情感涌动之潮,这是因为在低年级造句训练时没有“把好关”。
3.写话练兵,展开想象。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初始和启蒙阶段,在习作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要通过“我手写我心”,以此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想象是创作的先导,也是创作水平的表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学生习作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兴趣引航,打开学生的表达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便是要寻找契机,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说、写的欲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低年级课本中很多寓言故事,如《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等,故事内容生动,文词优美,能够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完后仍感意犹未尽,迫切想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这种最原始探究冲动转为对于表达的渴望。
2.溢美之词,令学生“沉醉不知归路”。孩子特别重视老师和家长的夸奖。据有关数据显示,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的成才率是很少受到夸奖的孩子的五倍,激励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写话,把它们一天当中听到、看到、想到的印象最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或是随意写出自己记得的,认真读学生的作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经常写给他们鼓励性的评语,当它们的写话中出现了一些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也要委婉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3.从“学步”到创新,“我手写我心”。低年级孩子喜欢模仿,儿童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让他们进行仿写练习,教师通过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口述所见、所闻、所想,并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成篇作文的仿写。如,学完苏教版一年级中的《好学的爸爸》之后,不妨以《好学的妈妈》《勤学的老师》及《好学的鹦鹉》《勤学的小猫咪》等为题目进行模仿练习。模仿范文进行说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思维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的同时,又要注重学生求异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模仿、借鉴范文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年级孩子爱图画,他们常常把喜欢的画剪下,贴在本子上,还常常自己在本子上画简单的画,虽然画得并不好,却是他们一笔一笔认真构思出来的,这都是训练学生说写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好机会。
三、走向成功习作的殿堂
1.观察图画,训练说话。很多低年级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都不够,在观看景象或图片时都显得粗心大意,无序无主次。为此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学会观察和分析。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天空下都有什么景物?图中画的是哪个季节?是怎么看出来的?大雁将要飞往哪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能够很快看出这幅图画的是秋景,并能联想到大雁正在往南飞。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叙述整幅画面,并说出图画的意思。这样不但能训练学生完整地口述一段话,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为看图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多阅读,多积累。写作前积累了足够的阅读,才能够才思敏捷,文思泉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摘录一些好词佳句,同时在书中作上记号,并安排专门的阅读赏析课,背诵美文片段。长此下来,通过阅读积累,能够使学生的词汇量更更富,语言库存更充实,口语表达也更加顺畅、生动感人。
3.加强朗读,养成好习惯。朱熹有言:“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朗读自古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文章读上数遍,那些经过锤炼的优美语言,就自然而然地能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直接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坚持每天认真读、仔细读,有空就读,加强课内和课外有感情地朗读,注重语言的积累。
4.突破课本,加强语句训练。对小学生造句,不但要求“造对”,还要要求“造好”,做到通畅、具体、真实、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用“建议”造句,大多数同学都是“某某给了我一个好建议”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将内容具体化,如“爸爸建议我到图书馆多看点书,提高写作能力,我接受了这个建议,作文果然好多了。”再如“窃窃私语”,很多同学造句都是“谁和谁在窃窃私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材料和内容丰富的句子,如“早晨起来,听见两只小麻雀在窃窃私语,好像在说:‘今天真凉快。’”进行造句训练,要突破课本,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5.展开想象的翅膀。二年级学生特别爱童话,他们的脑海中积淀了很多童话的模本,教师要走进他们如诗般美妙的童话世界,启迪他们的想象,让他们自己编织童话梦想,在愉悦的想象中舒展自己,自由翱翔,让他们领悟和体会美好的情感。
6.让语文走出课堂。《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真实和有创意的表达。不论是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还是写作训练,都是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教师要树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在一次次的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世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低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美华.紧抓“四点”快乐启航[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3).
[2]黄德新.习作教学要在“会言”上下工夫[J].小学语文教学,2010,(16).
[3]曹广珍.低年级写话教学初探[J].教师,2010,(29).
关键词 语文 低年级 习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通常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然而在实际的低年级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读字、识字和写字,就会耽误培养孩子书面表达能力的绝好时机,给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实践证明,对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应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尽早的训练,才能较好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习作目标。
一、奠定成功习作的“基石”
1.听话入门,识字起步。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从听开始。小学生爱听故事,记忆力又强,可用故事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记住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并通过让学生复述来巩固,很多学生在模仿老师语言的时候都能够惟妙惟肖,复述的时候也能够讲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识字是提高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口。学生识字越多、越快,就能越早地进行阅读写作。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识字、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
2.说话帮助,造句铺路。小学生的写作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口语交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在低年级的句段训练获得了成功,后面的作文教学便有了基础。现在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内容较低年级丰富了许多,但是遣词造句依然直接生硬,表述干涩单薄,缺乏玲珑剔透之巧、情感涌动之潮,这是因为在低年级造句训练时没有“把好关”。
3.写话练兵,展开想象。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初始和启蒙阶段,在习作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要通过“我手写我心”,以此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想象是创作的先导,也是创作水平的表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学生习作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兴趣引航,打开学生的表达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便是要寻找契机,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说、写的欲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低年级课本中很多寓言故事,如《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等,故事内容生动,文词优美,能够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完后仍感意犹未尽,迫切想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这种最原始探究冲动转为对于表达的渴望。
2.溢美之词,令学生“沉醉不知归路”。孩子特别重视老师和家长的夸奖。据有关数据显示,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的成才率是很少受到夸奖的孩子的五倍,激励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写话,把它们一天当中听到、看到、想到的印象最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或是随意写出自己记得的,认真读学生的作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经常写给他们鼓励性的评语,当它们的写话中出现了一些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也要委婉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3.从“学步”到创新,“我手写我心”。低年级孩子喜欢模仿,儿童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让他们进行仿写练习,教师通过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口述所见、所闻、所想,并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成篇作文的仿写。如,学完苏教版一年级中的《好学的爸爸》之后,不妨以《好学的妈妈》《勤学的老师》及《好学的鹦鹉》《勤学的小猫咪》等为题目进行模仿练习。模仿范文进行说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思维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的同时,又要注重学生求异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模仿、借鉴范文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年级孩子爱图画,他们常常把喜欢的画剪下,贴在本子上,还常常自己在本子上画简单的画,虽然画得并不好,却是他们一笔一笔认真构思出来的,这都是训练学生说写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好机会。
三、走向成功习作的殿堂
1.观察图画,训练说话。很多低年级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都不够,在观看景象或图片时都显得粗心大意,无序无主次。为此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学会观察和分析。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天空下都有什么景物?图中画的是哪个季节?是怎么看出来的?大雁将要飞往哪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能够很快看出这幅图画的是秋景,并能联想到大雁正在往南飞。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叙述整幅画面,并说出图画的意思。这样不但能训练学生完整地口述一段话,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为看图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多阅读,多积累。写作前积累了足够的阅读,才能够才思敏捷,文思泉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摘录一些好词佳句,同时在书中作上记号,并安排专门的阅读赏析课,背诵美文片段。长此下来,通过阅读积累,能够使学生的词汇量更更富,语言库存更充实,口语表达也更加顺畅、生动感人。
3.加强朗读,养成好习惯。朱熹有言:“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朗读自古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文章读上数遍,那些经过锤炼的优美语言,就自然而然地能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直接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坚持每天认真读、仔细读,有空就读,加强课内和课外有感情地朗读,注重语言的积累。
4.突破课本,加强语句训练。对小学生造句,不但要求“造对”,还要要求“造好”,做到通畅、具体、真实、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用“建议”造句,大多数同学都是“某某给了我一个好建议”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将内容具体化,如“爸爸建议我到图书馆多看点书,提高写作能力,我接受了这个建议,作文果然好多了。”再如“窃窃私语”,很多同学造句都是“谁和谁在窃窃私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材料和内容丰富的句子,如“早晨起来,听见两只小麻雀在窃窃私语,好像在说:‘今天真凉快。’”进行造句训练,要突破课本,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5.展开想象的翅膀。二年级学生特别爱童话,他们的脑海中积淀了很多童话的模本,教师要走进他们如诗般美妙的童话世界,启迪他们的想象,让他们自己编织童话梦想,在愉悦的想象中舒展自己,自由翱翔,让他们领悟和体会美好的情感。
6.让语文走出课堂。《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真实和有创意的表达。不论是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还是写作训练,都是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教师要树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在一次次的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世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低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美华.紧抓“四点”快乐启航[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3).
[2]黄德新.习作教学要在“会言”上下工夫[J].小学语文教学,2010,(16).
[3]曹广珍.低年级写话教学初探[J].教师,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