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中学”是指学生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科学教育目标的教学手法。本文针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剖析,通过构建情境、设置小游戏、小组合作、举行比赛等策略,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小游戏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小学教育机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做中学”,对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第一,数学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去除事物物理性质,从事物背景中找到规律的思维过程。通过抽象能力培养,学生可以认知数学本质,在其他学科学习时主动采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第二,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培养使学生可以认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符合逻辑思维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第三,数学建模能力。建模能力是学生对抽象概念具象化展现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境中的问题针对性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第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积累探求事物本质的活动经验;第五,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可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养成模式化探索问题的习惯。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策略分析
(一) 构建情境
数学属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可以具象化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级”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在上课是带来了若干盒小木棍。在课程教學期间,教师将小木棍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数出木棍数量。一开始,教师让学生一根一根数出三十根小木棍,将数出的三十根木棍放在一旁;在学生完成该任务之后,该校教师让学生以十根为一组从剩下的小木棍中数出三十根,并且木棍需要以十根为一组摆整齐。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开始提问学生,两堆木棍都是数值相等,但是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问题展开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关系,教师由此延伸出“数级”这一抽象概念,学生通过类别的方法加深了新知识学习印象。通过构建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 设置小游戏
小学数学相对其他科目,复杂程度较高,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小游戏的设置可以简化课程知识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例如,某校教师在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课程时,该校教师挑选八名学生在讲台上依次排列。此时教师提问台下学生,台上总共有几名同学,台下学生回答有八名同学。教师在得到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学生,如果八名同学以两人一组,那么台上会有几组同学。在提问过后,教师开始将台上同学两人一组的分开,学生观察分开结果,回答教师讲台上总共可以分为四组同学。在完成此阶段教学后,教师将学生重新排好队,继续提问,如果同学以四人为一组,那么可以分成几组同学,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观察到同学分成了两组。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让学生回到座位,然后提问学生同样都是八名学生,为什么他们可以分为四组,又可以分为两组。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由教师引出“除法”的概念,使学生更好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通过设置小游戏的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中部分课程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利用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去完成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激发,更好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某校教师在讲解“万以内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分发计数器,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让学生从一百开始,以十个为一组数到两百,两名同学一个负责口述,一个负责用计数器计数。在完成数数后,教师让学生从一百开始,以一百为一组数到一千,然后由学生观察,两组数字同样都是数了十次,但是一千比两百大了很多,两者存在什么关系。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根据学生发现的规律,教师开始讲解进行万以内数字加法计算时,需要位数对应的原则。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
(四) 举行比赛
举行比赛可以激起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某小学教师在“小数除法”课程教学时,利用作业本制作了若干答题卡,每页纸上面都有一道小数除法计算题。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指派一名学生上台抽取答题卡,在抽取后学生开始在讲台上进行计算,当第一名学生完成计算后,以接力的形式递交给下一名学生,整体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对于学生计算过程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给予学生所属小组总成绩增加十秒的惩罚。获胜奖品可以设置为学生喜爱的零食,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设置小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举行比赛可以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推行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方法,对于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5):21,26.
[2]虞康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76.
作者简介:
覃玉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州市柳邕路第一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小游戏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小学教育机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做中学”,对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第一,数学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去除事物物理性质,从事物背景中找到规律的思维过程。通过抽象能力培养,学生可以认知数学本质,在其他学科学习时主动采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第二,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培养使学生可以认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符合逻辑思维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第三,数学建模能力。建模能力是学生对抽象概念具象化展现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境中的问题针对性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第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积累探求事物本质的活动经验;第五,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可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养成模式化探索问题的习惯。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策略分析
(一) 构建情境
数学属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可以具象化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级”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在上课是带来了若干盒小木棍。在课程教學期间,教师将小木棍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数出木棍数量。一开始,教师让学生一根一根数出三十根小木棍,将数出的三十根木棍放在一旁;在学生完成该任务之后,该校教师让学生以十根为一组从剩下的小木棍中数出三十根,并且木棍需要以十根为一组摆整齐。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开始提问学生,两堆木棍都是数值相等,但是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问题展开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关系,教师由此延伸出“数级”这一抽象概念,学生通过类别的方法加深了新知识学习印象。通过构建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 设置小游戏
小学数学相对其他科目,复杂程度较高,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小游戏的设置可以简化课程知识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例如,某校教师在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课程时,该校教师挑选八名学生在讲台上依次排列。此时教师提问台下学生,台上总共有几名同学,台下学生回答有八名同学。教师在得到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学生,如果八名同学以两人一组,那么台上会有几组同学。在提问过后,教师开始将台上同学两人一组的分开,学生观察分开结果,回答教师讲台上总共可以分为四组同学。在完成此阶段教学后,教师将学生重新排好队,继续提问,如果同学以四人为一组,那么可以分成几组同学,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观察到同学分成了两组。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让学生回到座位,然后提问学生同样都是八名学生,为什么他们可以分为四组,又可以分为两组。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由教师引出“除法”的概念,使学生更好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通过设置小游戏的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中部分课程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利用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去完成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激发,更好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某校教师在讲解“万以内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分发计数器,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让学生从一百开始,以十个为一组数到两百,两名同学一个负责口述,一个负责用计数器计数。在完成数数后,教师让学生从一百开始,以一百为一组数到一千,然后由学生观察,两组数字同样都是数了十次,但是一千比两百大了很多,两者存在什么关系。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根据学生发现的规律,教师开始讲解进行万以内数字加法计算时,需要位数对应的原则。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
(四) 举行比赛
举行比赛可以激起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某小学教师在“小数除法”课程教学时,利用作业本制作了若干答题卡,每页纸上面都有一道小数除法计算题。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指派一名学生上台抽取答题卡,在抽取后学生开始在讲台上进行计算,当第一名学生完成计算后,以接力的形式递交给下一名学生,整体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对于学生计算过程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给予学生所属小组总成绩增加十秒的惩罚。获胜奖品可以设置为学生喜爱的零食,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设置小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举行比赛可以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推行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方法,对于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5):21,26.
[2]虞康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76.
作者简介:
覃玉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州市柳邕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