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在前面讲过,作文不通顺,主要是没有把内容理顺,这比语句不通还要难解决一些。
乐乐:没有把内容理顺是什么意思?
老师:就是指文中表达出来的意思经不住推敲,或者表达混乱。我这样说,你可能还不是很明白。下面我结合例子来谈这个问题,你只要认真听,就会明白。我们先看一段话:
我们学校已有多年的历史,多年来,有许多同学从这里升入了初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
这段话从字面上看,还算通顺,但从内容上一分析,就说不通了。为什么呢?你们看后两句:“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他们”指谁呢?是指考入初中的同学。我们知道,学习的对象必须是具有榜样作用的,而升入初中,并不具备榜样作用。因为每位小学生都可以,而且必须升入初中,否则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丽丽:另外,升入初中,不见得就能为学校增光添彩。
老师:对了。具有榜样作用,能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必须是成为某方面的人才,或者做出了某种突出成绩的同学。所以,这段话如果这样修改就通顺了——
我们学校已有多年历史,多年以来,有许多同学从这里升入中学,又步入大学。其中的一部分,已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
乐乐:我们以前写作文根本想不到这些,所以内容不通也不知道。老师:我上面讲的是一种,因写出来的内容经不住推敲而造成的不通。还有一种,是因表达混乱而造成的不通。下面这篇作文读不通的原因就是表达混乱。了。’”前一句是说准备做贺卡,后一句却说:“上面写着……”做还没有做,怎么能把字写上去呢?
给老师的礼物
教师节就要到了,给老师送点儿什么礼物呢?
课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起来。我说要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贺卡上画上我们的老师,她抱着一颗心,在教我们学习。曹伟第一个发言,说:“我要送给老师一个保温杯,让她在讲得口干时喝点儿水。”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杨磊送给老师的是半支铅笔,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上面写着字呢!写的是老师写的诗:《半支铅笔》。
老师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要在我的贺卡上写上:“老师,您好!”
给老师的礼物(修改篇)
教师节就要到了,给老师送点儿什么礼物呢?
课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起来。曹伟第一个发言,说:
“我要送给老师一个保温杯,让老师在讲得口干时喝点儿水。”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在上面写上:“老师,您好,辛苦了!”杨磊拿出半支铅笔,说:“我早已准备了,就送给老师这个。”同学们都笑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杨磊就把他的铅笔拿给同学们看,原来上面写着字呢!写的是老师发表过的诗:《半支铅笔》。同学们都说杨磊的礼物真好。
我送给老师什么呢?我也送一张贺卡吧。我要亲手做一张精美的贺卡,画上我们的老师,她手里抱着一颗心,她就用那颗心传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还要在贺卡上写上:“老师,您好!”
接下来写:“杨磊送给老师的是……”这已完全是送礼物的情形了。结尾这一段,是硬加上去的,这种做法不可取。
丽丽:作文写成这样,修改起来是不是很难哪?
老师:修改起来也不很难。把有些话的说法变一变,变回到“讨论”上再调整一下顺序,重新结尾,就可以了。右面是修改后的作文,你们看一下——
老师:这篇作文,从开头起,就出现混乱了。混乱的原因一个是没注意叙事的顺序,比如“曹伟第一个发言”,结果把“我”说的话放在了前面。
另一个是没把议论送礼
另一个是没把议论送礼物和实际送礼物区分开。如这两句:“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
丽丽:修改后的作文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话,可读起来就觉得大变样了。
老师:原稿的语言还算自然、顺畅,只是没有把内容理顺,把内容理顺了,就变成一篇挺不错的作文了。
乐乐:把内容理顺了,就写好记叙文了吗?
老师:对,内容理顺需要从语句到内容逐步地来。除了这些,还要提高叙述能力。
乐乐:您教教我们怎么提高叙述能力吧?
老师:我正准备给你们讲呢。因为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缺少这样的训练你的进步就不会很快。要把作文写通顺,除了注意我前面讲的那些以外,还要下工夫训练自己的叙述能力。训练这种能力,有一種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听到的、看过的故事,给父母口头叙述一遍。第一次可能叙述不好,这不要紧,多叙述必定会越来越好。给父母口头叙述完后,将它们写出来。为什么不写别的,写故事呢?这是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具有三大特点:语言通俗、叙事明了、情节完整。这三大特点,就是故事的三大优势。我们写记叙文,正需要这些优势。经常默写故事,这些优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成你的能力。默写时,先从简单的故事开始,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等,慢慢地向较长、较复杂一点儿的故事过渡。
最初默写,要尽量做到“原样照搬”,逐渐地,就可以有所发挥,也可以说是“添油加醋”。你觉得这些已经很容易了,就可以练习扩写故事,也就是把短故事根据你的想象,写成长故事。下面这个故事是我扩写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原故事】
懒虫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懒虫,懒得连吃饭都不想动一下手。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娘家去。妻子临走时给他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在饼中间掏了一个洞,把饼套在了他的脖子上。然后就到娘家去了。
几天后,妻子一进门,见懒虫歪倒在被子上,脖子上还套着那张饼。她喊了几声,懒虫没应。原来懒虫已经饿死了。她再看那张饼,懒虫只把嘴能够着的地方吃了。 【扩写后的故事】
懒虫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懒虫,这个懒虫有一句“名言”:“有吃的今天吃,有做的明天做。”
因為吃饭也得动手,既想今天吃,又不想在今天动手,所以这个懒虫常常挨饿。后来这个懒虫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顿顿饭都由妻子给他做,喂他吃。
有一天,妻子要回娘家去,她娘家在很远的一个村子里,来回得走好几天。妻子知道自己这次走,懒虫肯定不想做饭,等她回来,懒虫怕是已经饿死了。所以,临走时,她给懒虫烙了一张比草帽还大、比脚板还厚的饼,放在了懒虫一伸手就能拿到的饭桌上,然后向懒虫说了十八遍饿了千万要自己动动手的话,才挎了个小包出了门。
妻子走后不久,懒虫就饿了。看着桌子上的饼子,怎么也不想动手去拿。
正在这时,妻子回来了。原来呀,妻子走出几公里路,就越走越不放心了。她想万一懒虫真的连动一下手也不想动,饿死咋办?不如返回去,在饼中间掏一个洞,把饼套在懒虫的脖子上,这样,懒虫一低头就能吃到饼,不至于饿死了。
想出这个妙计之后,她就急急忙忙返回来了。
她进门一看,懒虫正死死地盯着那张饼,一个劲儿地咽唾沫,手在床边软软地垂着。妻子见此情景,连忙在饼中间掏了一个头那么大的洞,把掏出来的那一块喂给懒虫吃了,然后,把饼套在了懒虫的脖子上,这才放心地走了。
妻子走后,
懒虫就想,有吃的今天就吃吧,于是过一会儿就低头吃一口,过一会儿就低头吃一口,没等太阳落山,懒虫就把嘴能够吃着的地方吃完了。本来还想吃,但再吃非得动手把那张饼子转动一下才成。“动手的事明天再说吧。”懒虫这样想着,又呼呼地睡去了。
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老高,懒虫被饿醒了。饼的香味引诱得懒虫无数次低头去吃,但一口也没吃到。看来,非得动手转动一下了。“动手的事明天再说吧。”懒虫这样想着,又呼呼地睡了。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天天都有明天,懒虫始终懒得动手转动那张饼。在妻子回来的前一天,懒虫饿死了。
乐乐:我们扩写的时候,也要写这么多吗?
老师: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能扩写多少扩写多少。我扩写了这么多,是想让你们知道,扩写可以很随意、很尽情,而且是无止境的。
乐乐:老师。您说作文内容写不清楚,是不是就因为不通顺?
老师:通顺是作文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写不通顺,别的什么都谈不上,文章内容当然也就不会清楚。
乐乐:只要写通顺,就能写清楚吗?
老师:那也不一定。清楚是建立在通顺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又一个层次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下一次给你们讲吧。
乐乐:下次我把作文本带来,您看一看我的作文为什么没有写清楚。
老师:好的。
乐乐:没有把内容理顺是什么意思?
老师:就是指文中表达出来的意思经不住推敲,或者表达混乱。我这样说,你可能还不是很明白。下面我结合例子来谈这个问题,你只要认真听,就会明白。我们先看一段话:
我们学校已有多年的历史,多年来,有许多同学从这里升入了初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
这段话从字面上看,还算通顺,但从内容上一分析,就说不通了。为什么呢?你们看后两句:“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他们”指谁呢?是指考入初中的同学。我们知道,学习的对象必须是具有榜样作用的,而升入初中,并不具备榜样作用。因为每位小学生都可以,而且必须升入初中,否则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丽丽:另外,升入初中,不见得就能为学校增光添彩。
老师:对了。具有榜样作用,能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必须是成为某方面的人才,或者做出了某种突出成绩的同学。所以,这段话如果这样修改就通顺了——
我们学校已有多年历史,多年以来,有许多同学从这里升入中学,又步入大学。其中的一部分,已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
乐乐:我们以前写作文根本想不到这些,所以内容不通也不知道。老师:我上面讲的是一种,因写出来的内容经不住推敲而造成的不通。还有一种,是因表达混乱而造成的不通。下面这篇作文读不通的原因就是表达混乱。了。’”前一句是说准备做贺卡,后一句却说:“上面写着……”做还没有做,怎么能把字写上去呢?
给老师的礼物
教师节就要到了,给老师送点儿什么礼物呢?
课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起来。我说要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贺卡上画上我们的老师,她抱着一颗心,在教我们学习。曹伟第一个发言,说:“我要送给老师一个保温杯,让她在讲得口干时喝点儿水。”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杨磊送给老师的是半支铅笔,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上面写着字呢!写的是老师写的诗:《半支铅笔》。
老师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要在我的贺卡上写上:“老师,您好!”
给老师的礼物(修改篇)
教师节就要到了,给老师送点儿什么礼物呢?
课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起来。曹伟第一个发言,说:
“我要送给老师一个保温杯,让老师在讲得口干时喝点儿水。”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在上面写上:“老师,您好,辛苦了!”杨磊拿出半支铅笔,说:“我早已准备了,就送给老师这个。”同学们都笑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杨磊就把他的铅笔拿给同学们看,原来上面写着字呢!写的是老师发表过的诗:《半支铅笔》。同学们都说杨磊的礼物真好。
我送给老师什么呢?我也送一张贺卡吧。我要亲手做一张精美的贺卡,画上我们的老师,她手里抱着一颗心,她就用那颗心传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还要在贺卡上写上:“老师,您好!”
接下来写:“杨磊送给老师的是……”这已完全是送礼物的情形了。结尾这一段,是硬加上去的,这种做法不可取。
丽丽:作文写成这样,修改起来是不是很难哪?
老师:修改起来也不很难。把有些话的说法变一变,变回到“讨论”上再调整一下顺序,重新结尾,就可以了。右面是修改后的作文,你们看一下——
老师:这篇作文,从开头起,就出现混乱了。混乱的原因一个是没注意叙事的顺序,比如“曹伟第一个发言”,结果把“我”说的话放在了前面。
另一个是没把议论送礼
另一个是没把议论送礼物和实际送礼物区分开。如这两句:“刘佳伟说要做一个非常大的贺卡送给老师,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
丽丽:修改后的作文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话,可读起来就觉得大变样了。
老师:原稿的语言还算自然、顺畅,只是没有把内容理顺,把内容理顺了,就变成一篇挺不错的作文了。
乐乐:把内容理顺了,就写好记叙文了吗?
老师:对,内容理顺需要从语句到内容逐步地来。除了这些,还要提高叙述能力。
乐乐:您教教我们怎么提高叙述能力吧?
老师:我正准备给你们讲呢。因为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缺少这样的训练你的进步就不会很快。要把作文写通顺,除了注意我前面讲的那些以外,还要下工夫训练自己的叙述能力。训练这种能力,有一種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听到的、看过的故事,给父母口头叙述一遍。第一次可能叙述不好,这不要紧,多叙述必定会越来越好。给父母口头叙述完后,将它们写出来。为什么不写别的,写故事呢?这是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具有三大特点:语言通俗、叙事明了、情节完整。这三大特点,就是故事的三大优势。我们写记叙文,正需要这些优势。经常默写故事,这些优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成你的能力。默写时,先从简单的故事开始,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等,慢慢地向较长、较复杂一点儿的故事过渡。
最初默写,要尽量做到“原样照搬”,逐渐地,就可以有所发挥,也可以说是“添油加醋”。你觉得这些已经很容易了,就可以练习扩写故事,也就是把短故事根据你的想象,写成长故事。下面这个故事是我扩写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原故事】
懒虫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懒虫,懒得连吃饭都不想动一下手。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娘家去。妻子临走时给他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在饼中间掏了一个洞,把饼套在了他的脖子上。然后就到娘家去了。
几天后,妻子一进门,见懒虫歪倒在被子上,脖子上还套着那张饼。她喊了几声,懒虫没应。原来懒虫已经饿死了。她再看那张饼,懒虫只把嘴能够着的地方吃了。 【扩写后的故事】
懒虫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懒虫,这个懒虫有一句“名言”:“有吃的今天吃,有做的明天做。”
因為吃饭也得动手,既想今天吃,又不想在今天动手,所以这个懒虫常常挨饿。后来这个懒虫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顿顿饭都由妻子给他做,喂他吃。
有一天,妻子要回娘家去,她娘家在很远的一个村子里,来回得走好几天。妻子知道自己这次走,懒虫肯定不想做饭,等她回来,懒虫怕是已经饿死了。所以,临走时,她给懒虫烙了一张比草帽还大、比脚板还厚的饼,放在了懒虫一伸手就能拿到的饭桌上,然后向懒虫说了十八遍饿了千万要自己动动手的话,才挎了个小包出了门。
妻子走后不久,懒虫就饿了。看着桌子上的饼子,怎么也不想动手去拿。
正在这时,妻子回来了。原来呀,妻子走出几公里路,就越走越不放心了。她想万一懒虫真的连动一下手也不想动,饿死咋办?不如返回去,在饼中间掏一个洞,把饼套在懒虫的脖子上,这样,懒虫一低头就能吃到饼,不至于饿死了。
想出这个妙计之后,她就急急忙忙返回来了。
她进门一看,懒虫正死死地盯着那张饼,一个劲儿地咽唾沫,手在床边软软地垂着。妻子见此情景,连忙在饼中间掏了一个头那么大的洞,把掏出来的那一块喂给懒虫吃了,然后,把饼套在了懒虫的脖子上,这才放心地走了。
妻子走后,
懒虫就想,有吃的今天就吃吧,于是过一会儿就低头吃一口,过一会儿就低头吃一口,没等太阳落山,懒虫就把嘴能够吃着的地方吃完了。本来还想吃,但再吃非得动手把那张饼子转动一下才成。“动手的事明天再说吧。”懒虫这样想着,又呼呼地睡去了。
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老高,懒虫被饿醒了。饼的香味引诱得懒虫无数次低头去吃,但一口也没吃到。看来,非得动手转动一下了。“动手的事明天再说吧。”懒虫这样想着,又呼呼地睡了。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天天都有明天,懒虫始终懒得动手转动那张饼。在妻子回来的前一天,懒虫饿死了。
乐乐:我们扩写的时候,也要写这么多吗?
老师: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能扩写多少扩写多少。我扩写了这么多,是想让你们知道,扩写可以很随意、很尽情,而且是无止境的。
乐乐:老师。您说作文内容写不清楚,是不是就因为不通顺?
老师:通顺是作文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写不通顺,别的什么都谈不上,文章内容当然也就不会清楚。
乐乐:只要写通顺,就能写清楚吗?
老师:那也不一定。清楚是建立在通顺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又一个层次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下一次给你们讲吧。
乐乐:下次我把作文本带来,您看一看我的作文为什么没有写清楚。
老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