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要求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高中教育的重点环节,想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问题解决教学,就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得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本文主要是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创设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策略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开展高中数学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运用。通过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不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关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开展前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1.高中数学老师方面
有一部门高中数学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解决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所讲习题的类型,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也过于程序化;并且还有很多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发生改变,觉得学生只要能够将试题解答出来取得高分即可,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
2.学生方面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急躁情绪,在课堂活动中也不会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在解题方面,解题思维定势化,不懂得举一反三,也就很难构建出数学知识体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实现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时,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项调查作业,要求学生对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油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呈现油价变动的图像,引导学生结合调查的结果对图像进行分析。通过为学生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学生会发现油价会随着某一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时老师引出函数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白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维
對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通常都找不到解题着手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来激发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使学生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2]。
例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二次函数性质去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生都喜欢体育运动,数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在打篮球时如何提高进球率”来进行建模。在建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球打在篮板上时的反射原理与光的反射原理一样,通过俯视角度进行观察,那么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是否是一条标准的抛物线。通过这种建模方式,学生不但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且能够将一些实际的问题数学化,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使学生找到正确解题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问题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充分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与准确率。
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练习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函数f(x)=x-13sin2x asinx如果在(-∞, ∞)上呈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如果学生不能够对这道题进行转化,那么会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对这道题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如果将这题看成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用换元法轻松的得到正确答案[3]。
结束语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教学时,精心挑选符合学生的例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用所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也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志奇,杨会涛.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向量解题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9):30-32.
[2]张玉良.基于构造法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等差、等比数列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35.
[3]韩月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解题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策略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开展高中数学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运用。通过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不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关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开展前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1.高中数学老师方面
有一部门高中数学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解决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所讲习题的类型,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也过于程序化;并且还有很多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发生改变,觉得学生只要能够将试题解答出来取得高分即可,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
2.学生方面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急躁情绪,在课堂活动中也不会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在解题方面,解题思维定势化,不懂得举一反三,也就很难构建出数学知识体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实现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时,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项调查作业,要求学生对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油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呈现油价变动的图像,引导学生结合调查的结果对图像进行分析。通过为学生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学生会发现油价会随着某一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时老师引出函数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白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维
對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通常都找不到解题着手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来激发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使学生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2]。
例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二次函数性质去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生都喜欢体育运动,数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在打篮球时如何提高进球率”来进行建模。在建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球打在篮板上时的反射原理与光的反射原理一样,通过俯视角度进行观察,那么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是否是一条标准的抛物线。通过这种建模方式,学生不但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且能够将一些实际的问题数学化,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使学生找到正确解题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问题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充分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与准确率。
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练习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函数f(x)=x-13sin2x asinx如果在(-∞, ∞)上呈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如果学生不能够对这道题进行转化,那么会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对这道题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如果将这题看成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用换元法轻松的得到正确答案[3]。
结束语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教学时,精心挑选符合学生的例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用所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也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志奇,杨会涛.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向量解题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9):30-32.
[2]张玉良.基于构造法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等差、等比数列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35.
[3]韩月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解题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