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政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政府中的体现,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2006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中指出:“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对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2010年五年规划中对内部审计转型作了重要部署,也对内部审计机构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
(二)内部审计转型是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随着外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普及与提高,各企事业单位在账务表面的错误会存在逐年减少的态势。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将必然改革其传统的审计模式,即由传统的监督检查审计模式转为向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与评价方面转变。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三)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整个过程看,在内部审计地位、审计职能、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性和作用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距现代内部审计还有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必须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变;从传统审计为主逐步向现代审计为主转变;从事后审计为主逐步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转变;从静态为主逐步向动态为主转变;从强调以监督和查处为主逐步走向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为主转变。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因此,我们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四)内部审计转型是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个世纪初,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产生,当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里一般只从事一些防护性审查,保护财产,查找弊端的工作,地位和作用较低,且人数较少。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管理水平和内部审计人员水平的提高,国际上对内部审计先后做了七次定义,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要经历了初中高三个阶段,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比如21世纪初,由于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和季报)的真实性要提供个人签字的书面保证;CEO和CFO要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系统;CEO和CFO要在提交定期报告的同时提供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评估报告;以及把审计委员会提升为必须设立的法定审计监督机构等严厉的立法精神。SOX法案颁布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提出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持续评估向管理者和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我国作为WTO成员之一,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进程对我国产生着深刻影响。开展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重心的管理审计,既能实现我国内部审计对国际的借鉴,又能开辟我国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路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实行内部审计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实行审计转型后,内部控制审计将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来抓。虽然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做主导,但仍将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还不够深入。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审计软件的使用中,内审人员对数据的查询掌握得较熟练,运用得也较频繁,但对于软件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提示的功能,则很少有人问津。二是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够深入。应当加强与纪检监察、财务等监督管理部门的联系,为审计拓展信息渠道与范围,收集相关信息和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的意见,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多渠道了解信息,从而使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转型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还刚刚起步,有的还尚待真正破题。一是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内部审计介人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而面对刚刚转型的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到风险管理?如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评估风险、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及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并向管理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些问题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二是内部审计转型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对控制体系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的确认和咨询,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是如何控制有效测试和遵循性确认,并协助管理层完善内控体系设计、推动组织开展控制自我评估工作都将是今后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进行探索的现实问题。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亟待加强。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审计具有专业能力,更要求对业务中的风险环节和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同样具有胜任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总体上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够全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应当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财经、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培养一批合格的、专家型的内部审计师。综上所述,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与变革,才能使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国家体制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实现审计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历史跨越。
三、实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具体措施
内部审计转型既是内部审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以更好地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目标,在审计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作用。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学习,从工作理念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变,其前提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在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和转变,主要是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理念,以及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治理的理念。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宣传现代审计思想理念,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方式上,可通过举办各类型的报告会、高级论坛、理论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研究与探讨,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学习与宣传。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工作管理模式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我们要按照内部审计转型的要求,全面审视和检讨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作组织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为目标,将转型的要求贯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实现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整体上的技能转变。实施内部审计转型关键在人,所以要把调整队伍结构和提高人员素质放到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经济理论、先进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分析问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审计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审计责任,实施审计督导,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政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政府中的体现,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2006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中指出:“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对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2010年五年规划中对内部审计转型作了重要部署,也对内部审计机构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
(二)内部审计转型是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随着外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普及与提高,各企事业单位在账务表面的错误会存在逐年减少的态势。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将必然改革其传统的审计模式,即由传统的监督检查审计模式转为向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与评价方面转变。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三)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整个过程看,在内部审计地位、审计职能、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性和作用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距现代内部审计还有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必须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变;从传统审计为主逐步向现代审计为主转变;从事后审计为主逐步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转变;从静态为主逐步向动态为主转变;从强调以监督和查处为主逐步走向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为主转变。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因此,我们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四)内部审计转型是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个世纪初,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产生,当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里一般只从事一些防护性审查,保护财产,查找弊端的工作,地位和作用较低,且人数较少。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管理水平和内部审计人员水平的提高,国际上对内部审计先后做了七次定义,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要经历了初中高三个阶段,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比如21世纪初,由于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和季报)的真实性要提供个人签字的书面保证;CEO和CFO要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系统;CEO和CFO要在提交定期报告的同时提供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评估报告;以及把审计委员会提升为必须设立的法定审计监督机构等严厉的立法精神。SOX法案颁布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提出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持续评估向管理者和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我国作为WTO成员之一,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进程对我国产生着深刻影响。开展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重心的管理审计,既能实现我国内部审计对国际的借鉴,又能开辟我国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路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实行内部审计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实行审计转型后,内部控制审计将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来抓。虽然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做主导,但仍将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还不够深入。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审计软件的使用中,内审人员对数据的查询掌握得较熟练,运用得也较频繁,但对于软件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提示的功能,则很少有人问津。二是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够深入。应当加强与纪检监察、财务等监督管理部门的联系,为审计拓展信息渠道与范围,收集相关信息和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的意见,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多渠道了解信息,从而使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转型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还刚刚起步,有的还尚待真正破题。一是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内部审计介人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而面对刚刚转型的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到风险管理?如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评估风险、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及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并向管理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些问题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二是内部审计转型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对控制体系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的确认和咨询,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是如何控制有效测试和遵循性确认,并协助管理层完善内控体系设计、推动组织开展控制自我评估工作都将是今后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进行探索的现实问题。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亟待加强。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审计具有专业能力,更要求对业务中的风险环节和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同样具有胜任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总体上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够全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应当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财经、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培养一批合格的、专家型的内部审计师。综上所述,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与变革,才能使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国家体制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实现审计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历史跨越。
三、实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具体措施
内部审计转型既是内部审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以更好地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目标,在审计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作用。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学习,从工作理念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变,其前提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在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和转变,主要是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理念,以及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治理的理念。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宣传现代审计思想理念,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方式上,可通过举办各类型的报告会、高级论坛、理论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研究与探讨,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学习与宣传。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工作管理模式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我们要按照内部审计转型的要求,全面审视和检讨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作组织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为目标,将转型的要求贯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实现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整体上的技能转变。实施内部审计转型关键在人,所以要把调整队伍结构和提高人员素质放到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经济理论、先进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分析问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审计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审计责任,实施审计督导,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