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国有企业正在审慎推进股权激励的实施。但是受制于现有的市场条件和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现状;发展方向
伴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各大公司为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开始推行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即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的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利润分红以及风险承担中,从而使之尽责地为公司长期服务。
一、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工资加奖金”的薪酬模式,严重挫伤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不断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经历了利润分享、租赁、年薪制等阶段。1993年,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的实践。
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办法陆续出台,同年3月开始施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也开始施行。此后,股权激励受到了企业以及市场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到2007年8月,已经公布实施与即将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已经达到55家,到2008年4月,17家境外上市公司与6家境内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得到批准试行股权激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对于股权激励政策的不断鼓励与制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试点与实施得到了持续地推动。在股权激励薪酬制度的方式创新上,除了股票期权及期股外,还出现了虚拟股票、年薪转股份、股票增值权、股票奖励、经营者认股权等激励方式。
二、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运行中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首先,由于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国家不直接签约及控制决策,初始委托人对最终的代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形成了产权所有权的虚置,因此导致激励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国有企业一般采用国家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的股权模式,导致政府行政管理下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再次,国有企业控制权行政配置与控制权回报的企业结构特点,是监督力以及约束力的下降,导致经理人钻空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力的不够。最后,很多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会一般由公司高层或者工会主席担任,没有执行董事,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权力制衡的作用。
2.经理人市场不成熟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难以捕捉企业对高管的需求,导致企业高目标与实际低实现能力的落差,降低激励效益。另外,弱化的经理人市场以及国有企业的行政任命制使企业高管政府化现象严重,较低了激励机制的实际实施效果。
3.资本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
结构合理、运作有效的资本市场是股权激励运行的依托,而我国股票市场的二级市场规模小、结构扭曲、投资者投机多于投资、股价存在严重泡沫,弱化了企业盈利与股价的相关度。在低有效性的市场,公司业绩只是影响股价的一个因素,业绩提高,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或者达到该有的上涨幅度。因此,使激励对象的努力白费,激励效果也直接降低。
4.企业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不完备的股权激励市场,企业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经理人与股东只关心股价而非公司的长期价值,造成企业虚假繁荣的现象。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指标设置单一,导致短期行为的增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与股权激励有冲突,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上,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國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发展方向
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改革还未得到同步的发展,因此还不能指望股权激励能够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股权激励是由发展中国家通向发达国家的有效接轨方式。因此,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会的执行力、监管力,强化由独立外部董事构成的薪酬委员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管理,切实加强构成多元化董事会的职能,建立起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与速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经理人流通机制,改革现任的行政任命制,加快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t不断完备企业评价机制,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与股权激励相冲突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修正,不断完善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空白,这才是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出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现状;发展方向
伴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各大公司为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开始推行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即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的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利润分红以及风险承担中,从而使之尽责地为公司长期服务。
一、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工资加奖金”的薪酬模式,严重挫伤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不断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经历了利润分享、租赁、年薪制等阶段。1993年,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的实践。
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办法陆续出台,同年3月开始施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也开始施行。此后,股权激励受到了企业以及市场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到2007年8月,已经公布实施与即将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已经达到55家,到2008年4月,17家境外上市公司与6家境内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得到批准试行股权激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对于股权激励政策的不断鼓励与制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试点与实施得到了持续地推动。在股权激励薪酬制度的方式创新上,除了股票期权及期股外,还出现了虚拟股票、年薪转股份、股票增值权、股票奖励、经营者认股权等激励方式。
二、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运行中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首先,由于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国家不直接签约及控制决策,初始委托人对最终的代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形成了产权所有权的虚置,因此导致激励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国有企业一般采用国家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的股权模式,导致政府行政管理下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再次,国有企业控制权行政配置与控制权回报的企业结构特点,是监督力以及约束力的下降,导致经理人钻空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力的不够。最后,很多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会一般由公司高层或者工会主席担任,没有执行董事,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权力制衡的作用。
2.经理人市场不成熟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难以捕捉企业对高管的需求,导致企业高目标与实际低实现能力的落差,降低激励效益。另外,弱化的经理人市场以及国有企业的行政任命制使企业高管政府化现象严重,较低了激励机制的实际实施效果。
3.资本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
结构合理、运作有效的资本市场是股权激励运行的依托,而我国股票市场的二级市场规模小、结构扭曲、投资者投机多于投资、股价存在严重泡沫,弱化了企业盈利与股价的相关度。在低有效性的市场,公司业绩只是影响股价的一个因素,业绩提高,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或者达到该有的上涨幅度。因此,使激励对象的努力白费,激励效果也直接降低。
4.企业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不完备的股权激励市场,企业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经理人与股东只关心股价而非公司的长期价值,造成企业虚假繁荣的现象。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指标设置单一,导致短期行为的增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与股权激励有冲突,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上,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國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发展方向
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改革还未得到同步的发展,因此还不能指望股权激励能够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股权激励是由发展中国家通向发达国家的有效接轨方式。因此,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会的执行力、监管力,强化由独立外部董事构成的薪酬委员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管理,切实加强构成多元化董事会的职能,建立起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与速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经理人流通机制,改革现任的行政任命制,加快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t不断完备企业评价机制,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与股权激励相冲突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修正,不断完善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空白,这才是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