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内容包括八个方面,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以德管理,依法治校。
【关键词】和谐校园 基本内涵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1)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3)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容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和谐的大学理念。大学的和谐发展理念由四个方面组成:一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促进大学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三是大学系统自身要协调有序。四是大学师生员工要树立和谐理念,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和谐而努力。
(2)探索和谐的发展战略。一要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尊重教育规律,准确定位。二是规模与发展相适应,师资队伍、师生比例协调。三是质量与效益并重,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出和谐的发展战略,从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引导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3)形成和谐的管理机制。一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民主、法制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利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科学、协调、高效,同时用制度预防和制约腐败。二要处理好校一级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系一级党组织和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使管理层成员分工负责、合作共事,形成更大合力。
(4)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5)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一要优化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二要创新管理机制,规范办事程序,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6)力求收入分配和谐。和谐的收入分配模式应该处理好以下两方面关系:一是公平与效率关系。要注意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以合理收入差距激励人才的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物质激励体现了优劳优酬的原则,相对于过去只重精神不重物质、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激励模式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如果过分夸大物质激励的作用,忽视甚至完全摒弃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样也会使改革步入歧途,这与构建和谐校园是背道而驰的。
(7)坚持资源配置和谐。高校内部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高校在资源配置中要以学术为重,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从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效率公平兼顾、市场导向和计划调节及多学科协调发展出发,和谐配置高校的人财物资源。
(8)实现校园内外和谐。和谐校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安全稳定。要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协调校园内外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动力。大学要在融入地方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地方性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自身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3 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以人为本,以德管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1)以人为本,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首先教师要做到率先垂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表率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其次,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对社会要诚实守信,在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德形象宣传中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辞,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家长,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学生要讲诚信 。学校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2)以德管理,构建宽松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一环。要搞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首先高校党委要建立道德建设与监督机制,制定道德建设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并把他们落实到日常工作与规划中。其次要提高领导干部和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严以律己、以身立教。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各种疑惑、困惑以及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青年学生,成为学生道德、人格、心灵等方面效法的榜样,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和谐的校园气氛。
(3)依法治校,构建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成为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 一方面,学校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学。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在参考借鉴成功案例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学校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校园和谐建设之路。
【关键词】和谐校园 基本内涵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1)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3)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容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和谐的大学理念。大学的和谐发展理念由四个方面组成:一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促进大学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三是大学系统自身要协调有序。四是大学师生员工要树立和谐理念,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和谐而努力。
(2)探索和谐的发展战略。一要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尊重教育规律,准确定位。二是规模与发展相适应,师资队伍、师生比例协调。三是质量与效益并重,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出和谐的发展战略,从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引导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3)形成和谐的管理机制。一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民主、法制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利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科学、协调、高效,同时用制度预防和制约腐败。二要处理好校一级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系一级党组织和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使管理层成员分工负责、合作共事,形成更大合力。
(4)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5)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一要优化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二要创新管理机制,规范办事程序,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6)力求收入分配和谐。和谐的收入分配模式应该处理好以下两方面关系:一是公平与效率关系。要注意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以合理收入差距激励人才的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物质激励体现了优劳优酬的原则,相对于过去只重精神不重物质、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激励模式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如果过分夸大物质激励的作用,忽视甚至完全摒弃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样也会使改革步入歧途,这与构建和谐校园是背道而驰的。
(7)坚持资源配置和谐。高校内部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高校在资源配置中要以学术为重,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从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效率公平兼顾、市场导向和计划调节及多学科协调发展出发,和谐配置高校的人财物资源。
(8)实现校园内外和谐。和谐校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安全稳定。要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协调校园内外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动力。大学要在融入地方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地方性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自身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3 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以人为本,以德管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1)以人为本,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首先教师要做到率先垂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表率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其次,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对社会要诚实守信,在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德形象宣传中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辞,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家长,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学生要讲诚信 。学校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2)以德管理,构建宽松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一环。要搞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首先高校党委要建立道德建设与监督机制,制定道德建设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并把他们落实到日常工作与规划中。其次要提高领导干部和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严以律己、以身立教。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各种疑惑、困惑以及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青年学生,成为学生道德、人格、心灵等方面效法的榜样,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和谐的校园气氛。
(3)依法治校,构建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成为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 一方面,学校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学。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在参考借鉴成功案例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学校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校园和谐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