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RI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的评估价值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后在原有症状没有消失前,或又出现新的症候群,如非特异性症状:腹痛、腹胀、肩背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以及特异性症状:胆绞痛、黄疸等[1].磁共振成像(MRI)可无创性显示胆胰管,广泛应用在胆囊疾病术前检查及术后复查中.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呼吸内科高发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生理特征为气流受限[1].流行病学显示,AECOPD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以老年群体为主[2-3].呼吸道病毒感染对AECOPD患者的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的表达对于诊断与鉴别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关系,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空肠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方法 94例sTBI患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减压联合鼻空肠置管组(观察组,49例)和单纯鼻空肠置管组(对照组,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营养液潴留、腹泻及呕吐等并发症情况,记录住院时间.其中两组患者营养支持1、7及15d清蛋白变化情况作为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依据.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营养液潴留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肠
Holmes震颤(HT)是一种临床罕见且独特的震颤,多继发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其中以脑血管病最为常见,占50%左右[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小脑-丘脑-皮质/齿状核-红核-橄榄体通路有关[2].HT多出现在原发疾病后半月至24个月,临床通常表现为以病灶对侧上肢为主的低频震颤(<4.5 Hz),下肢偶尔也可累及,震颤主要影响肢体近端,可以是静止性、姿势性、意向性震颤中的一种或多种震颤形式的组合,伴或不伴其他神经
期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好发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血清胆汁酸升高(> 10μmol/L)为主要症状Ⅲ.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我国是ICP高发国家,其发病率高达2.3%~6%,尤其有ICP史孕妇再次妊娠时,ICP复发率可高达40%~60%[2].ICP产妇分娩后各项指标可短期内迅速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控制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并且对于保证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住院患者在病房中接受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多数住院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3].广谱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及广泛使用使得病原菌的耐药性有所提高,且部分病原菌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耐药性,形成多重耐药菌,对治疗产生了巨大的难度和障碍[4-5].本研究对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道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管壁上出现瘘口时称为气道瘘.气道瘘可累及到纵膈、胸膜腔及食管等组织和器官,主要包括气管纵隔瘘(TMF)、支气管胸膜瘘(BPF)和食管气管瘘(ERF).长期以来,气道瘘一直是呼吸科关注的一种危重疾病,常需要与胸外科、消化科等多个学科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气道瘘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相比于先天性瘘,主要影响成年人群的是获得性瘘.因此,本文仅对获得性气道瘘的病因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期刊
近年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1].前臂血肿是经桡动脉PCI后常见并发症,患者出现肿胀疼痛及皮肤张力升高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康复进程,而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概率更超过10%,这主要与桡动脉直径较细、皮肤松弛、脂肪层萎缩及穿刺难度增加有关[2].研究显示[3],血压计袖带加压包扎能够降低经桡动脉PCI后血肿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高危妊娠是具有高风险的妊娠行为,孕妇通常存在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安的社会因素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等风险增加[1].基于互联网的孕期健康教育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帮助孕妇建立完善的妊娠分娩健康知识体系,促使患者采纳有益于顺利分娩的意见,是保障孕妇及胎儿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2].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孕期健康教育的互联网平台,通过与传统口头或书面孕期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探究该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妊娠患者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性早熟诊疗指南指出女孩8岁、男孩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为性早熟[1].中枢性性早熟又称为依赖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近年来性早熟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已成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家长、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2].以往更多的是对性早熟女童的子宫、卵巢大小及最大卵泡大小进行研究,对≥4mm的卵泡数量研究的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中枢性
目的:分析小肠罕见肿瘤的CT造影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的小肠罕见肿瘤的临床以及肠CT造影资料和特征.结果: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叶肿瘤CT造影表现为空肠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形成类似软组织肿块样的结构,生长方式凸向肠管腔外,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回肠弥漫性神经节细胞瘤病CT造影表现为整个回肠管壁连续弥漫性增厚,肠系膜黏膜下见弥漫性结节,管腔多发狭窄,黏膜层明显强化.侵袭性血管黏液瘤CT造影表现为回肠末端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囊性成分可见轻度强化,边缘强化为著,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