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受到母语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将母语的规则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从而阻碍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导致母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论述,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重视,从而对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 母语负迁移 策略
一、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Fires和Lado首次将“迁移”引入语言学领域,Lado认为,学习第二语言不同于学习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定势”的影响,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正迁移),而那些母语不同之处就难学(负迁移)。从此这一现象就被称为“母语迁移”。具体来说就是由于汉语言与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之间文化的巨大差距,致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造成负迁移大于正迁移。
二、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
1.语音层面。从语音方面来看,由于英语初学者由于对英语发音规则的不熟悉,常常遵循母语的语音系统来代替其发音,从而引起英语语音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首先,汉字基本上都属于开音节,读音坚实、明亮、饱满;而英语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英语初学者往往将汉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用在英语上,在末尾的辅音的音节中加入元音,比如将big[big]读成[big?],将but[b?t]读成[ba:t?]等等,因此常常将英语音节发音变得拖沓。
其次,英语中存在汉语中所没有的辅音连缀的情况,所以,中国学生常常会在读的时候在辅音连缀的辅音之中加上一个元音。比如grade[greid],中国学生常常会读成[g?reid],play[plei],中国的学生会读成[p?’lei]。
再次,英语和汉语在语素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如英语中的[?]/[θ]这一对齿音汉语中是没有的,中国学生常常会觉得它们发音比较困难,将它们用[s]或者[z]代替,比如他们会将人名“凯斯”Keith[ki: θ]读成“亲吻”kiss[kis]。
2.词汇层面。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最常见现象,英语学习者经常借助母语词汇来学习英语词汇,试图将二者对等起来,但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属于不同的概念,两者根本无法完全对应起来,因此,在两者无法对应的时候,就会出现词汇的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在词汇概念范围方面的负迁移。汉语中将父亲兄弟称为“叔叔”,而英语中“Uncle”却不仅仅指“叔叔”,而是和父亲平辈的男人都被称作“Uncle”。
其次是词汇内涵方面的负迁移。比如英语中的“lover”常常被我们用于介绍自己的“爱人”,比如“This is my lover”,事实上,英语中的“lover”含有贬义,通常是“情人、情妇、情夫”才被称为“lover”。
再次是词汇搭配方面的负迁移。由于汉语和英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词汇搭配方式和习惯,因此英语学习者容易将汉语搭配直接套用到英语词汇搭配中。
3.语法层面。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英语语法应该是英语学习过程最为困难的,因为英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所有格都是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在语法层面也常常造成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语序。由于中文与英文语序特点的不同,英语学习者处于习惯性思维常常套用中文的语序,因此常常会写出“Chinglish”,比如“wlcome you to…”应是“welcome to…”等等。
其次是时态、语态、语气。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三种,它们通常是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实现的,这些都是与汉语所不同的。比如汉语表示时间通常会用“刚才”、“过”、“正在”等表示时间的副词来表述,而英语中通常是用“时态”来表示的,语句中的动词则毫无变化。
最后是连词的使用。汉语中也常常用到“因为……所以……”这类的连词句法结构,在汉语中这类句法结构是并用的,但是在英文中“因为”和“所以”是不能同时出现的,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了汉语习惯的影响往往会写出“Because…so…”这样啼笑皆非的句子。
三、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首先,学习语言,文化先行。文化是语言的精髓所在,人们都是在其原有的经验与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因此,应将母语的知识迁移与干扰看做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前提,从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入手,比如传统方式的读英美报刊,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听VOA,看TED演讲以及英美剧集电影,都是我们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手段。
其次,加强对比,分辨异同。语言之间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同性是产生正迁移的前提,是推动第二语言学习的助力;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容易造成两种语言的混淆,这是导致负迁移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准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加强对比、比较,及时纠错,加强巩固练习,从而克服负迁移的影响。
最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牢固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己分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同,从而摸索出自己的英语学习规律,培养语感,在最大程度上克服母语的干扰,使得英语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2]刘慧.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作文常见错误分析[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关键词】英语学习 母语负迁移 策略
一、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Fires和Lado首次将“迁移”引入语言学领域,Lado认为,学习第二语言不同于学习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定势”的影响,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正迁移),而那些母语不同之处就难学(负迁移)。从此这一现象就被称为“母语迁移”。具体来说就是由于汉语言与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之间文化的巨大差距,致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造成负迁移大于正迁移。
二、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
1.语音层面。从语音方面来看,由于英语初学者由于对英语发音规则的不熟悉,常常遵循母语的语音系统来代替其发音,从而引起英语语音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首先,汉字基本上都属于开音节,读音坚实、明亮、饱满;而英语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英语初学者往往将汉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用在英语上,在末尾的辅音的音节中加入元音,比如将big[big]读成[big?],将but[b?t]读成[ba:t?]等等,因此常常将英语音节发音变得拖沓。
其次,英语中存在汉语中所没有的辅音连缀的情况,所以,中国学生常常会在读的时候在辅音连缀的辅音之中加上一个元音。比如grade[greid],中国学生常常会读成[g?reid],play[plei],中国的学生会读成[p?’lei]。
再次,英语和汉语在语素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如英语中的[?]/[θ]这一对齿音汉语中是没有的,中国学生常常会觉得它们发音比较困难,将它们用[s]或者[z]代替,比如他们会将人名“凯斯”Keith[ki: θ]读成“亲吻”kiss[kis]。
2.词汇层面。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最常见现象,英语学习者经常借助母语词汇来学习英语词汇,试图将二者对等起来,但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属于不同的概念,两者根本无法完全对应起来,因此,在两者无法对应的时候,就会出现词汇的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在词汇概念范围方面的负迁移。汉语中将父亲兄弟称为“叔叔”,而英语中“Uncle”却不仅仅指“叔叔”,而是和父亲平辈的男人都被称作“Uncle”。
其次是词汇内涵方面的负迁移。比如英语中的“lover”常常被我们用于介绍自己的“爱人”,比如“This is my lover”,事实上,英语中的“lover”含有贬义,通常是“情人、情妇、情夫”才被称为“lover”。
再次是词汇搭配方面的负迁移。由于汉语和英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词汇搭配方式和习惯,因此英语学习者容易将汉语搭配直接套用到英语词汇搭配中。
3.语法层面。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英语语法应该是英语学习过程最为困难的,因为英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所有格都是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在语法层面也常常造成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语序。由于中文与英文语序特点的不同,英语学习者处于习惯性思维常常套用中文的语序,因此常常会写出“Chinglish”,比如“wlcome you to…”应是“welcome to…”等等。
其次是时态、语态、语气。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三种,它们通常是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实现的,这些都是与汉语所不同的。比如汉语表示时间通常会用“刚才”、“过”、“正在”等表示时间的副词来表述,而英语中通常是用“时态”来表示的,语句中的动词则毫无变化。
最后是连词的使用。汉语中也常常用到“因为……所以……”这类的连词句法结构,在汉语中这类句法结构是并用的,但是在英文中“因为”和“所以”是不能同时出现的,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了汉语习惯的影响往往会写出“Because…so…”这样啼笑皆非的句子。
三、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首先,学习语言,文化先行。文化是语言的精髓所在,人们都是在其原有的经验与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因此,应将母语的知识迁移与干扰看做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前提,从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入手,比如传统方式的读英美报刊,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听VOA,看TED演讲以及英美剧集电影,都是我们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手段。
其次,加强对比,分辨异同。语言之间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同性是产生正迁移的前提,是推动第二语言学习的助力;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容易造成两种语言的混淆,这是导致负迁移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准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加强对比、比较,及时纠错,加强巩固练习,从而克服负迁移的影响。
最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牢固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己分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同,从而摸索出自己的英语学习规律,培养语感,在最大程度上克服母语的干扰,使得英语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2]刘慧.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作文常见错误分析[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