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我们要大力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让更多的农田种植户知道这项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样不单单可以让农田里的农作物有充足的水源,能健康成长还可以有效的达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从而逐渐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更加稳固我国在世界上农业大国的地位。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5-0178-01
1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未来发展分析
①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农田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结合区域水资源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全面论证,在有效控制水资源总量基础上,对水资源应用实现优化配置。②强化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提升,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团队建设,强化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系统化监督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时维修、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不断提升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效率。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创新建设过程中,力图通过分区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整体高效节水灌溉效率,同时通过区域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改进,结合种植工艺,通过区域化节水灌溉系统局部改进为整体改进发挥重要的贡献作用。④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体系中的应用,通过3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浇灌面积以及需水量进行预测评估,通过计算机技术精确计算和分析,保证所提供浇灌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节水灌溉需求。此外,信息化技术在强化追踪管理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和实时性监测过程实现,发现节水灌溉技术是否存在问题,以此有效发现问题,反馈给管理人员,保证节水灌溉工程效率最大限度发挥。
2 我国目前的农田灌溉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不合理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在我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开展水利工程区域中的当地水资源和地质的全面调查,还要对有关的水利灌溉农田种植物基本结构以及地质土壤水资源等一系列情况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不能只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对水利农田工程进行有关规划设计,没有经过实际情况的调查,就算设计出来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无法给实际需要的农田进行有效的节水灌溉,很难满足农田的需要。
2.2 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国的农田灌溉技术问题之一是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很多农村种植的农作物不统一,存在灌水次数及灌溉制度不统一、作物倒茬等因素,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作用。
3 项目实施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水资源运输环节的技术:
①在传统模式下,农田灌溉所用的水资源,都是通过挖掘水渠来实现水资源的运输和利用,这种方式在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工成本进行水渠数量和方位的挖掘和规划,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节水计划,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种植及生产成本的控制。②在水渠的挖掘建造方面,加强对水渠防渗功能的重视,通过使用先进的、防水性能更好的原材料进行水渠的挖掘,来提高水渠的防渗性能。常用的防渗原材料包括浆砌石护面以及现浇护面。
4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分析
4.1 提高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立是可以有效的加快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必须要事先对其地区周围的水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排,要提前制定有关施工细节问题,在建设完成后要让农业种植户知道分区种植农作物等措施,不但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有效的体现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
4.2 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勘探工作
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做好对农田前期的调研和勘探工作。在农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会影响灌溉技术的效果。在拥有不同水资源的农田,在进行灌溉时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要做好建设的准备工作。只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才能够用数据说话,才能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类型、水资源分布去设计整个农田灌溉工程,这样建设出来的农田灌溉工程更加符合当地要求。
4.3 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在当前初步建设完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系统中,为了促使灌溉系统向着高效节水灌溉方向进行,需要基于当前节水灌溉规划,提升整个灌溉工程设计规划,保证规划设计合理性,在有效结合灌溉区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基础上,强化地质地势条件勘察分析,明确当地农田种植结构农业生产结果,并且积极借助以往工作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工程改进设计符合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建设需求。
4.4 优化水资源配置融进农田中
将优化的水资源配置融进农田水利工程发展中,在此项设计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地区周边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做好深入的调查了解,并进行全面综合的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要坚持控制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实现该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止优化过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5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国在世界上农业大国的地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最大提高,主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运用好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成为了我国农业当下的难题。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思路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吕国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2018(04):68.
[2]陈朝福.高效節水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家参谋,2018(04):231.
[3]李雪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5):127~128.
[4]高长权.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7(21):171~172.
[5]孔 宁.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析[J].山西农经,2017(07):65~66.
收稿日期:2018-11-6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5-0178-01
1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未来发展分析
①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农田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结合区域水资源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全面论证,在有效控制水资源总量基础上,对水资源应用实现优化配置。②强化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提升,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团队建设,强化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系统化监督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时维修、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不断提升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效率。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创新建设过程中,力图通过分区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整体高效节水灌溉效率,同时通过区域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改进,结合种植工艺,通过区域化节水灌溉系统局部改进为整体改进发挥重要的贡献作用。④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体系中的应用,通过3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浇灌面积以及需水量进行预测评估,通过计算机技术精确计算和分析,保证所提供浇灌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节水灌溉需求。此外,信息化技术在强化追踪管理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和实时性监测过程实现,发现节水灌溉技术是否存在问题,以此有效发现问题,反馈给管理人员,保证节水灌溉工程效率最大限度发挥。
2 我国目前的农田灌溉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不合理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在我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开展水利工程区域中的当地水资源和地质的全面调查,还要对有关的水利灌溉农田种植物基本结构以及地质土壤水资源等一系列情况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不能只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对水利农田工程进行有关规划设计,没有经过实际情况的调查,就算设计出来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无法给实际需要的农田进行有效的节水灌溉,很难满足农田的需要。
2.2 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国的农田灌溉技术问题之一是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很多农村种植的农作物不统一,存在灌水次数及灌溉制度不统一、作物倒茬等因素,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作用。
3 项目实施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水资源运输环节的技术:
①在传统模式下,农田灌溉所用的水资源,都是通过挖掘水渠来实现水资源的运输和利用,这种方式在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工成本进行水渠数量和方位的挖掘和规划,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节水计划,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种植及生产成本的控制。②在水渠的挖掘建造方面,加强对水渠防渗功能的重视,通过使用先进的、防水性能更好的原材料进行水渠的挖掘,来提高水渠的防渗性能。常用的防渗原材料包括浆砌石护面以及现浇护面。
4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分析
4.1 提高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立是可以有效的加快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必须要事先对其地区周围的水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排,要提前制定有关施工细节问题,在建设完成后要让农业种植户知道分区种植农作物等措施,不但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有效的体现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
4.2 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勘探工作
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做好对农田前期的调研和勘探工作。在农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会影响灌溉技术的效果。在拥有不同水资源的农田,在进行灌溉时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要做好建设的准备工作。只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才能够用数据说话,才能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类型、水资源分布去设计整个农田灌溉工程,这样建设出来的农田灌溉工程更加符合当地要求。
4.3 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在当前初步建设完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系统中,为了促使灌溉系统向着高效节水灌溉方向进行,需要基于当前节水灌溉规划,提升整个灌溉工程设计规划,保证规划设计合理性,在有效结合灌溉区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基础上,强化地质地势条件勘察分析,明确当地农田种植结构农业生产结果,并且积极借助以往工作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工程改进设计符合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建设需求。
4.4 优化水资源配置融进农田中
将优化的水资源配置融进农田水利工程发展中,在此项设计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地区周边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做好深入的调查了解,并进行全面综合的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要坚持控制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实现该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止优化过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5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国在世界上农业大国的地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最大提高,主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运用好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成为了我国农业当下的难题。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思路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吕国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2018(04):68.
[2]陈朝福.高效節水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家参谋,2018(04):231.
[3]李雪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5):127~128.
[4]高长权.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7(21):171~172.
[5]孔 宁.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析[J].山西农经,2017(07):65~66.
收稿日期: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