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画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画种,它的风格和表现技法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趋于丰富。我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白雪石的作品。他所画山水,尤其是他笔下的桂林风光,风骨朗俊,清新秀丽,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漓江画出了一种他所特有的“白派山水”样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白雪石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及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启发。
关键词:白雪石;山水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30-1
中国山水画,即用自然的山川景观为题材或者参照物来进行绘画创作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画表现形式。山水画的出现并不是和人物画一样以一个独立的体系而存在。最早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大约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物画的发展与画家所表现的体裁的不同,它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在隋唐时慢慢开始单独出现,五代、北宋时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认识,最终成为中国画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山水画家白雪石先生,早年山水主学宋元各大家,受北派山水影响深远,画风明净严整。建国以后,他注重深入自然,感悟生活,广采博取,同时又自如地吸收西方的造型写实能力。通过一点一滴的写生过程,以心接物,深刻感受,真正实践了“师造化”的主张。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白雪石先生突破了旧的传统模式,逐步探索出了山水画创作的新面貌。
以往的山水画自“四王”以来画家们做的多是案头功夫。建国以后,白雪石先生不断学习新的文艺理论,有了一种新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他认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他不再拘泥于摹古,而是走出家门,开始深入大自然,注重绘画写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尝试。
很多画家都说漓江难以表现,因为漓江的景色总是一平如镜的江面外加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奇峰,就好像一条平行线与一条条垂直线的组合。山群层次深厚却又清旷明丽,云雾缭绕而难以控制。这“特定”的景观便是画家们所说的难画之处。白雪石先生准确地抓住了这种景观的独特性并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如《春雨山泉》这幅作品采用横构图,在色调处理上,以青绿色调为主,巧妙地运用石绿等颜色来表现出漓江山水的清新秀丽。为了突出漓江景色的特点,他特别强调画面繁简、虚实、浓淡的对比,山峰的位置错落有致,前面的主峰用较重的墨色并结合小斧劈皴充分皴染,远山用淡墨加花青简单交待,再配合云雾的掩映,远近虚实对比强烈,画面空间感很强。对绿蕉、翠竹以及树的表现上,以明亮的江面为背景,用浓墨来刻画树干,以浓黑的树干为近景,并用三绿点出嫩绿的树叶,生动地表现出了漓江的雨影效果,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水的表现上,并没有像传统那样全部留白,也没有像水彩画般真实地再现水面倒影,而是用大笔触简练地概括,使画面顿生明洁清朗之感。再加几只小船泊于江面,增强了画面雨后漓江的静谧感。
就艺术的真善美言之,“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形式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石壶画语录》云:“真”为科学性,“善”为道德性,“美”为艺术性。白雪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在哪一点上,都将诸并之。他用科学的眼光写自然之美,循着古贤的教化,“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多次赴黄山、桂林写生,尤其是在桂林,先生可谓将桂林山水一一画遍。无论是八尺横幅,还是一尺小景,无不流露出先生的“真”。这种“真”,正是我们年轻人没有的,它是真性情,真笔墨,真本事。正是先生这些,启发了我在创作时不可闭门造车,要写生于外,求法于真,这样方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汲古观今,师法自然,白雪石先生在传统中游走着,在自然中描画着,自然给了他无限灵感,而他也给自然无尽寄托。是自然造化了白雪石,白雪石也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图写着自然大美。时光变迁,岁月更替,白雪石先生的作品依旧启迪着我们,让我们对自然有无尽的向往,而作为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传承也许是最好的答案。对于前人之作,我们多一分敬畏,多一分谦虚,多一分勤奋,而对于自己,则少一分浮躁,少一分骄傲,少一分懒惰,怀一颗进学之心,去传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艺术,使其在世界艺术体系中光辉永驻,这也许就是白雪石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也是白雪石先生山水画艺术的正能量所在吧。
作者简介:
张德山,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
关键词:白雪石;山水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30-1
中国山水画,即用自然的山川景观为题材或者参照物来进行绘画创作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画表现形式。山水画的出现并不是和人物画一样以一个独立的体系而存在。最早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大约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物画的发展与画家所表现的体裁的不同,它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在隋唐时慢慢开始单独出现,五代、北宋时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认识,最终成为中国画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山水画家白雪石先生,早年山水主学宋元各大家,受北派山水影响深远,画风明净严整。建国以后,他注重深入自然,感悟生活,广采博取,同时又自如地吸收西方的造型写实能力。通过一点一滴的写生过程,以心接物,深刻感受,真正实践了“师造化”的主张。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白雪石先生突破了旧的传统模式,逐步探索出了山水画创作的新面貌。
以往的山水画自“四王”以来画家们做的多是案头功夫。建国以后,白雪石先生不断学习新的文艺理论,有了一种新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他认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他不再拘泥于摹古,而是走出家门,开始深入大自然,注重绘画写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尝试。
很多画家都说漓江难以表现,因为漓江的景色总是一平如镜的江面外加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奇峰,就好像一条平行线与一条条垂直线的组合。山群层次深厚却又清旷明丽,云雾缭绕而难以控制。这“特定”的景观便是画家们所说的难画之处。白雪石先生准确地抓住了这种景观的独特性并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如《春雨山泉》这幅作品采用横构图,在色调处理上,以青绿色调为主,巧妙地运用石绿等颜色来表现出漓江山水的清新秀丽。为了突出漓江景色的特点,他特别强调画面繁简、虚实、浓淡的对比,山峰的位置错落有致,前面的主峰用较重的墨色并结合小斧劈皴充分皴染,远山用淡墨加花青简单交待,再配合云雾的掩映,远近虚实对比强烈,画面空间感很强。对绿蕉、翠竹以及树的表现上,以明亮的江面为背景,用浓墨来刻画树干,以浓黑的树干为近景,并用三绿点出嫩绿的树叶,生动地表现出了漓江的雨影效果,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水的表现上,并没有像传统那样全部留白,也没有像水彩画般真实地再现水面倒影,而是用大笔触简练地概括,使画面顿生明洁清朗之感。再加几只小船泊于江面,增强了画面雨后漓江的静谧感。
就艺术的真善美言之,“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形式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石壶画语录》云:“真”为科学性,“善”为道德性,“美”为艺术性。白雪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在哪一点上,都将诸并之。他用科学的眼光写自然之美,循着古贤的教化,“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多次赴黄山、桂林写生,尤其是在桂林,先生可谓将桂林山水一一画遍。无论是八尺横幅,还是一尺小景,无不流露出先生的“真”。这种“真”,正是我们年轻人没有的,它是真性情,真笔墨,真本事。正是先生这些,启发了我在创作时不可闭门造车,要写生于外,求法于真,这样方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汲古观今,师法自然,白雪石先生在传统中游走着,在自然中描画着,自然给了他无限灵感,而他也给自然无尽寄托。是自然造化了白雪石,白雪石也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图写着自然大美。时光变迁,岁月更替,白雪石先生的作品依旧启迪着我们,让我们对自然有无尽的向往,而作为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传承也许是最好的答案。对于前人之作,我们多一分敬畏,多一分谦虚,多一分勤奋,而对于自己,则少一分浮躁,少一分骄傲,少一分懒惰,怀一颗进学之心,去传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艺术,使其在世界艺术体系中光辉永驻,这也许就是白雪石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也是白雪石先生山水画艺术的正能量所在吧。
作者简介:
张德山,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