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确保该项制度得以切实贯彻执行,必须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入手,在保证基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保障基金高效运行,从而实现“以收定支,保障适度,自求平衡”的基金财务管理目标。基于此点,本文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
一、加强基金筹集管理,降低筹集成本
在我国新农合制度刚刚开始实施的阶段,存在多种不同的基金收缴方式,如主动收缴、上门收缴等等,这给基金制度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收缴成本有所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收缴方式进行统一。可采取协议委托的方式对基金进行收缴,这种收缴方式是目前较为稳妥的实现方式之一,相对以往的收缴方式而言,其具有收缴效率高、收缴成本低等优越性,并且该收缴方式是从应发给农民的资金中直接进行扣除,这样能够防止少数农民拒缴的现象发生;其次,应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根据规模经济论的观点,参合率越高,平均筹资成本就越低。然而,按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参合率成正比,这是影响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应当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有所了解,借此来提高参合率,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再次,应对筹资截留现行予以严厉打击,避免资金挤占和挪用行为等情况的发生,一经发现截留现象,必须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强化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完整
强化新农合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是提高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首先,科学合理确定基金支付范围。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能够切实解决农民医疗难题,基金管理机构应在全面考虑区域经济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以其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金起付标准、封顶标准与补偿比例,力求扩大基金收益面,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报销操作规程、合理用药、科学诊疗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还要在调查分析市场药品种类、患病农民就医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新农合医疗基本诊疗目录和药品目录。相关部门要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行为,若发现过度医疗问题必须予以严肃处理;再次,为进一步健全基金的分配及使用管理,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借此来实现经办与医疗两大机构之间的联网,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基金的使用上应注意信息的公开性,使农民能够了解到基金的实际用途,这样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参合率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新农合。此外,应尽可能缩短基金结报周期,并对医疗补偿金予以及时给付,以此来体现出新农合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三、完善基金结余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在基金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想使其达到绝对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首先应针对基金结余高低不一的问题,对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予以加强,通过建立健全基金运行风险预警制度,提高基金的总体利用率;其次,为避免各别地区基金结余过高以及少数地区收支不相抵的情况发生,应建立并完善新农合基金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预警区域和预警值进行合理设置,若是超出这一范围应随时进行报警提示。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应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和增值。这项工作是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必须履行的责任。在确保基金合理支付这一基础上,盈利性和安全性是结余基金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投资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等。同时也可对社保基金的一些投资渠道加以借鉴。另外,基金管理部门应当与金融机构进行必要地沟通,在不违反有关原则的前提下,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借此来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四、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保证基金高效运行
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是实现基金收支与使用透明化、高效化管理的必要措施。首先,基金管理机构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成立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之外的基金理事会,负责对管理部门实施监督评价,以及对管理机构重大决策的制定进行监督或审批;其次,构建新农合基金外部监管体系,由财政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基金监督委员会、社会公众等组成外部监督体系,明确各机构或部门的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分配、结余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基金健康高效运行;再次,重视审计工作,积极落实报告制度,以审计为基础强化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协同发挥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根据不同审计类型的审计侧重点不同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基金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傅继英: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4).
[2]石 晶: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财务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4).
[3]徐林丽: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1(24).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
一、加强基金筹集管理,降低筹集成本
在我国新农合制度刚刚开始实施的阶段,存在多种不同的基金收缴方式,如主动收缴、上门收缴等等,这给基金制度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收缴成本有所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收缴方式进行统一。可采取协议委托的方式对基金进行收缴,这种收缴方式是目前较为稳妥的实现方式之一,相对以往的收缴方式而言,其具有收缴效率高、收缴成本低等优越性,并且该收缴方式是从应发给农民的资金中直接进行扣除,这样能够防止少数农民拒缴的现象发生;其次,应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根据规模经济论的观点,参合率越高,平均筹资成本就越低。然而,按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参合率成正比,这是影响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应当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有所了解,借此来提高参合率,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再次,应对筹资截留现行予以严厉打击,避免资金挤占和挪用行为等情况的发生,一经发现截留现象,必须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强化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完整
强化新农合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是提高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首先,科学合理确定基金支付范围。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能够切实解决农民医疗难题,基金管理机构应在全面考虑区域经济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以其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金起付标准、封顶标准与补偿比例,力求扩大基金收益面,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报销操作规程、合理用药、科学诊疗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还要在调查分析市场药品种类、患病农民就医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新农合医疗基本诊疗目录和药品目录。相关部门要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行为,若发现过度医疗问题必须予以严肃处理;再次,为进一步健全基金的分配及使用管理,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借此来实现经办与医疗两大机构之间的联网,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基金的使用上应注意信息的公开性,使农民能够了解到基金的实际用途,这样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参合率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新农合。此外,应尽可能缩短基金结报周期,并对医疗补偿金予以及时给付,以此来体现出新农合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三、完善基金结余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在基金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想使其达到绝对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首先应针对基金结余高低不一的问题,对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予以加强,通过建立健全基金运行风险预警制度,提高基金的总体利用率;其次,为避免各别地区基金结余过高以及少数地区收支不相抵的情况发生,应建立并完善新农合基金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预警区域和预警值进行合理设置,若是超出这一范围应随时进行报警提示。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应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和增值。这项工作是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必须履行的责任。在确保基金合理支付这一基础上,盈利性和安全性是结余基金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投资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等。同时也可对社保基金的一些投资渠道加以借鉴。另外,基金管理部门应当与金融机构进行必要地沟通,在不违反有关原则的前提下,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借此来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四、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保证基金高效运行
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是实现基金收支与使用透明化、高效化管理的必要措施。首先,基金管理机构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成立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之外的基金理事会,负责对管理部门实施监督评价,以及对管理机构重大决策的制定进行监督或审批;其次,构建新农合基金外部监管体系,由财政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基金监督委员会、社会公众等组成外部监督体系,明确各机构或部门的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分配、结余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基金健康高效运行;再次,重视审计工作,积极落实报告制度,以审计为基础强化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协同发挥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根据不同审计类型的审计侧重点不同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基金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傅继英: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4).
[2]石 晶: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财务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4).
[3]徐林丽: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