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场景再造(一)教育的可为与不可为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进对课程的理解是好的开始
  大约从2013年开始,课程设计逐步取代教学设计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如果它起到的作用是把从业者卷入更具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系统思维,就算得上是一件让人感到喜悦的好事情,但如果只是一个词组替换了另一个词组,没有实质的改变呢?
  在大卫·G.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中,有关于课程工作者知识信息全景图的介绍,如课程评价、课程变革的实施、课程决策文件的管理与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排序、组织及优先处理、课程工作者及其角色、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影响源、课程及其影响力等。作为课程工作者,我总是强调“如果您认为我在交流时,试图推广某个课程案例,或者批判某个课程案例,那您一定是误会了”,因为我对于课程的理解永远是个未完成态,我所做的一直是:观察、分析、交流、校准——持续地观察、分析、交流、校准……循环不止。不急于判断,用点点滴滴的观念更新支持技术的更新、实践的更新,这才是我的工作常态。
  以2020年的全民网课为例,当大家手忙脚乱开始研发、实施线上课程,感觉无从下手,感到效果不理想时,很多从业者可能不会联想到,国内最早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实践开始于21世纪初,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当下具有相似性,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很多都已经在线上课程设计与运营中有所表现。
  比如《在线学习动机与激励:TEC-VARIETY 模型》一书中,从基调气氛、鼓励、好奇心、多样性、自主性、相关性、交互性、参与度、紧张感、产出等十个维度,整理出了激励和留住在线学习者的100个活动,还从风险、时间、成本、学生中心度、持续时长五个方面,就每一个活动的适用性给出了建议。问题是,从业者如何跳出眼前的具体事务,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理解自己的处境,找到相关课程信息并立即展开解决现实问题的尝试?一个总是认为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解决问题的从业者,缺乏的往往就是课程能力。
  这看起来似乎比教学复杂得多,也确实不容易,但却是可以反求诸己、得寸进寸的志业,是教育中可为的部分。
  充分重视先天禀赋的巨大影响
  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支持和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支持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各种“怎么办”。诸如“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贪玩(喜欢打游戏)怎么办?”“孩子经常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怎么办?”“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孩子经常犯错怎么办……”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大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一味地绕过孩子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原因,寻求一招制胜的绝招妙招,希望能够掌握某种技巧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我在不同的群体中做过这个调查:“你认为以下哪一项对人的影响最大?(1)先天基因(2)家庭教育(3)社会影响(所处社群)(4)个人经历(包括所受到的教育)。”四个选项都有支持者,其中第二项家庭教育和第四项学校教育是压倒性的多数人的选择。不止大众,每个选项都有很多的专业研究者为之付出毕生的心智气力著书立说,阐述它们的影响力。
  先说第二个选项:家庭教育因素。这几年随着心理学的大众化,原生家庭这个很有争议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大人们都努力地去做好父母,不想因为自己做错什么,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伤害。
  至于第三个选项:社会影响因素,即人所处的阶层、社群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意思,所以要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个选项:个人经历。有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人则没有。我们之所以重视学校教育,是觉得教育对人的影响非常深远,要努力去做一个好老师,努力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或者努力去办一所好学校。
  但是,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者认为,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且持续而隐蔽,而这恰恰是这四项中父母、教师最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努力地做好父母,为孩子择校择师,选择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但是我们无法改变一个孩子的遗传基因,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性禀赋。
  当教育从业者日渐了解并时刻提醒自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之于人的影响并非绝对,先天因素之于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确定教育中可为的部分必须基于对孩子特质偏好的理解,对他们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就会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谨慎与克制,把观察分析放在判断和行动之前。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智商、能力、社会交往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发展。那么,如何分辨教育中究竟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这个问题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我们的教育让一个孩子觉得“学习真是太没有意思了”“我的努力毫无价值”时,是因为没有为之提供适合的学习体验,我们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寻找原因,并主动作出改变。
  课程适切性才是首要的
  美国一家致力于K-20教育创新的研究机构Teach Thought,在2019年初发布了一份《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列举了美国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20个教育发展热点,按照分值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成长型思维、创客学习、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及其应用目标分类法、信息素养、个性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为了学习的团队学习、混合式学习、天才时光、同理心、教育技术支撑学生学习的适度性、社会情感教育、创新型学校办学、机器人/编程、多元评价、基于脑科学的学习、游戏化教学、自适应学习、游戏化学习、移动学习。
  我用2018年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交流会年会上的主题词作为教育创新热点,进行一个非正式的对照。从内容上看,中美两国的教育热点有不少重合,比如项目化学习、游戏化教学、教育技术支持学生学习、团队学习等。但像“教育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这个专题,实践中我们正处于追求新技术、新方法的阶段,也伴随着零星的反省和检讨,却甚少顾及技术正进一步加强了对学习者的控制,缺少对适切性的关注。这种对适切性关注的差别还体现在,我们更习惯地把“个性化学习”称为“差异化教學”,把“自适性学习”称为“自主学习”,细细体会,很有意味。
  另一个差别是,是否对概念的内涵作出更为细致地区分,比如将“游戏化教学”和“游戏化学习”进行区分,将“STEM”“创客学习”“机器人/编程”进行区分。之前我们讨论游戏化教学的时候,学校里往往说的是低幼阶段的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研究者大多提出,引入情境角色游戏,让学习者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进行学习。对于常常将“STEM”“创客学习”“机器人/编程”混淆的人而言,这种区分是有必要的。
  在一个把“创新”当作重要目标追求的时代,强调课程对学习者的适切性,坚定地将帮助人、成全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才是课程工作者的底色。
  责任编辑/曹小飞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教育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从制定科学合理的
梁柱焊接课程是焊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该门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焊接试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本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基于场景应用的网络环境为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不良网络信息和负能量经过互联网的包装后携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本文根据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产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原CFDA)历时两年半的上市前创新申报与注册申报经历,介绍了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产品研发、注册申报流程及相关重点难点,并且列明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和参考的法律法规,为此类产品的上市前注册工作提供参考。
作为全国第一百所陶行知教育实验学校,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秉承“培育创造之花,启迪博爱人生”的办学理念,传承创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提出以新生活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康健力、劳动力、交往力、审美力、创造力”等关键能力为目标,以“四季”课程建设为路径,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新生活教育是课程依据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中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提升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开展分层教学、加强科研活动、重
近几十年来,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降水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应对这些已发生和预期将产生的不利影响,许多国家都
职业素养是决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技工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为例,介绍了该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10余年的劳动教育实践为例,对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行探索。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秉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
科学理解高质量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对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高品质为主要特质的基础教育需求,而不是以高升学率为核心的基础教育需求。所谓高品质教育就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就是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的教育。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奠基工程,2018年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