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zdw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全国14个省市,对500多台医用诊断X线机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测定了一些防护设备的屏蔽效果。测量结果表明,大容量一般防护X线机工作场所中,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胸部表面位置处的平均照射量率为3.03mR/h;防护差的X线机场所相应位置的平均照射量率最大,约为80.1mR/h。本文也报道其它类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同类工作场所的测量值也有差异,但都服从有限对数正态分布。有铅椅比没有铅椅时腹部照射量率低17.6倍,没有铅围裙比有铅围裙高5.88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观察了800拉德γ线导致大鼠组织中PDE活力变化以及雌二醇对它的防护效应。实验是用杂种雄性成年或雌性未成年大鼠60Coγ线一次全身照射800rad或在照射前15分钟静脉给17β-雌二醇(100µg/100g体重)。于照后不同时间测定其胸腺、脾脏、睾丸(子宫)和骨髓PDE的活力。结果表明大鼠照射后胸腺、脾脏和睾丸(子宫)组织中PDE活力逐渐下降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而在骨髓组织中PDE活动力则随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观察38名健康男性成年受试者,其外周血经γ线离体照射后T、B淋巴细胞的改变。使用的照射剂量分别为2及4Gy。研究结果指出,γ线离体照射后12小时(37℃保温情况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B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明显下降。此外,还就照射后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改变的不同报道作了初步讨论。
期刊
对500例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眼晶状体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调查了337例非接触X线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结果放射组检出6例白内障,晶状体改变主要在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出现空泡,并有点状、丝网状、环状或面包圈样混浊。对照组未检出类似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参阅文献,对6例患者进行了讨论,临床诊断为X线所致的放射性白内障。